明太祖和元顺帝都是天子,说白了就是二哥取大哥而代之的问题。大哥有伤天和,这就是理由,但毕竟是兄弟一场。如果蒙古人没有搞中国化也就算了,既然搞了就得按照这个传统走下去。朱元璋也就是按照道统理论说一说罢了,对于内部治理还是很要求纯洁性的,许多制度沿用上比元朝狠多了。我一直觉得明朝夹在元清之间,其制度内核不过还是他们那一套。军事上的征服,如果不佐以社会、文化上等征服,是无法在一个地方呆久的。诚然“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但兵强马壮是不可能长期做天子的。 如果朱元璋真的承认胡元算正统,我臆测的原因有三条: (1)为了恶心北元等敌对势力。 (2)为了引诱漠北的蒙古人投诚。 (3)为了安抚已经投诚的蒙古人。 有些人猜测朱元璋认胡元为正统,意思是大明的正统继承自胡元。然而这种猜测是瞎扯,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多次强调他的天下不是取自胡元之手,而是得自群雄之手:“向使元君克畏天命,不自逸豫,其臣各尽乃职,罔敢骄横,天下豪杰曷得乘隙而起?朕取天下于群雄之手,不在元氏之手。” 天命论。大概出自朱元璋的这句话:“自宋祚倾移,元以北夷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持这种观点的人可能是认为:正统是天命,是上天安排的,上天安排的最大。然而却不想想:僭统是不是天命呢?难道僭统不是上天安排的,而是魔鬼安排的?朱元璋的本意也可能是:天命让胡元亡我中华,天命又使我灭了胡元恢复中华。有一点需要注意:天命不等于正统。例如明朝杨慎写过一句话:“此亦黠虏也。天欲戕我中国人,乃生此种,反指中国为妖气也耶。非我皇明一讯扫之,天柱折而地维陷也。” 修史论。明朝给元朝修正史,但修史书只是承认胡主入中国的这段历史而已。《元史》的最后写道:“国可灭而史不当灭”。我认为这个“国”指的是中国,而不是宋朝或胡元,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胡元入侵中国,使中国亡国了,但这段亡国的历史还是需要记录下来。 统一即正统论。似乎古往今来有很多人都持这个观点,比如叛宋的汉奸刘整劝胡主入侵宋朝时说:“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为正统。圣朝有天下十七八,何置一隅不问,而自弃正统邪!”但我极反对这种“异族入侵中国则为正统”的观点,奴性太强了,这个观点简直就是为汉奸、走狗、卖国贼量身定制的。 文献考据派。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从古籍里总能找点符合自己观点的只言片语。文献没有被专业学者鉴定完成前,其依然具有权威性。其次你所用的皇明宝训,明代的各种宝训在清代都是禁书,遭到销毁,虽然清朝的禁书目录有一定广告效应,但是也造成现存内容存疑,与残缺使参阅其内容具有一定难度。 所以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应该是安抚士人,他们不论何时都是治国的基本,万万不能没有。如同史书所写一样,红巾军具有强大的宗教色彩,说得不好听是邪教武装。这个邪教的定义很简单,中国历朝历代对祭祀,神明都有官方目录,除此之外皆为淫祠淫神,显然红巾军不属于任何一个朝代的目录,甚至是明朝。元代的知识分子地位很高,不仅思想不受限制,官方也在积极办学,这也是为什么元末士族那么拥戴元室。而彼时仁宗后的元朝皇室其实也已经受儒家思想影响,对于儒士来说根本没有必要换新朝,甚至反感朱明。 而民变而来的军队通常十分缺乏一些要紧的东西—比如军纪,钱,粮,都是些穷人苦哈。元末死亡众多,恐怕和所谓义军脱不离关系,毕竟有浙江名士郑元祐作诗称“近者汝阳妖贼起,挥刀杀人丹汝水”一类的记载。然而汉高光武,唐宗宋祖,还有元世祖是朱元璋定的祭祀的五位前朝帝王的情况摆在那,朱元璋正统论强调功业论,所以“取天下在群雄,不在元氏之手”,所以其也赞同元之功业正统,在此之上不可涉及华夷之辩,至于清朝,表面上看“满蒙一家亲”,实际只是用血缘纽带间接统治地处偏远情况复杂的蒙古罢了,蒙古人从来没认为自己作为一个内部被分而治之扶一打一和佛教的宗教鸦片中得到一丝好处,或许在蒙古人看来满清对蒙古的统治也是“满汉联合做庄”(疑)?至于满清对汉地的统治,汉地属于直接控制区域,我想任何一个加强集权王朝都不会到处在繁荣和自己统治的主要区域到处封王联姻的,就算是有汉人亲王也要削藩并且派驻官僚直接统治,至于“保大清不保中国”“宁予外邦不予家奴”,“朕以外国之君主中国事”这些论调,说实话,如果你去好好查查,除了杜撰和曲解,清朝统治者从来没有说过这种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