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版“隆中对”是谁提出的?不是郭嘉也不是司马懿!

 陈真兄弟 2020-03-26

根据陈寿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的记载,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面对诚意满满的刘玄德,诸葛亮为他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隆中对”。在“隆中对”的指引下,刘备最终建立蜀汉,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那么,问题来了,对于拥有郭嘉、司马懿、荀彧、荀攸等谋士的曹操,有没有类似于“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呢?对此,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首先,在东汉末年,曹操一开始并不是实力最强的诸侯,面对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张绣、马超等强敌,曹操之所以可以将击败他们,离不开清晰的战略谋划。在曹操手下的谋士中,有人为曹操献出了一个计谋,堪称曹操版的“隆中对”。而这个谋士不是荀彧、荀攸,也不是郭嘉、司马懿,而是历史名气相对较低的毛玠。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毛玠(?—216年),字孝先,陈留平丘(今河南封丘)人。毛玠年少时为县吏,很早的时候就小有名气。

不过,在东汉末年,毛玠因战乱而打算到荆州避乱,但中途知道刘表政令不严明,因而改往鲁阳。之后,毛玠投靠曹操,成为曹操手下的谋士。作为谋士,自然需要不断出谋划策,从而彰显自身的价值。针对曹操当时的处境,毛玠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的战略规划。而这,受到了曹操的肯定和欣赏。其中,就“奉天子以令不臣”来说,就是曹操后来实行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迎接汉献帝刘协之后,曹操通过东汉皇室来号令天下。

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基础上,曹操不仅可以借机招揽天下的人才,在和袁绍、袁术、刘表、马超、刘备等诸侯的较量中,更容易名正言顺。至于“脩耕植,畜军资”来说,公元196年,曹操开始屯田,当时由于连年的战争,许多土地失去了业主。面对这些田地,曹操选择将其收归己有,并且将其中一部分田地交给手下的士兵耕种——军屯,一部分招募失去田地的百姓耕种——民屯。在东汉末年,通过军屯和民屯,曹操不仅获得了稳定的粮食供给,也能很好地维持一支能征善战的大军。

最后,就诸葛亮的“隆中对”,帮助刘备拿下西川之地,成为匹敌曹操、孙权的一方诸侯。而就毛玠提出的“隆中对”,也即“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的战略分析,也帮助曹操击败了周边强敌,并一统北方中原地区,成为三国时期实力最强大的诸侯。所以,毛玠提出的战略规划,可谓曹操版的“隆中对”,其意义和价值完全可以媲美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隆中对”。在此基础上,毛玠获得了曹操的重用,在地位上不逊色于郭嘉、司马懿等人。比如曹操获封魏公后,毛玠改任尚书仆射。之后,毛玠还建议曹操应该立嫡长子曹丕为魏国世子。

文/情怀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