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该如何处理与父母不良亲子关系,又该如何与孩子亲密相处?

 王明鹏 2020-03-27



思考亲子关系如何

我们看到“父亲”这个词语,心理感受会大有不同,比如有的高度共鸣,有的羡慕嫉妒,有的是更加痛苦,只因为心中的父亲都是不同模样。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们都是多种身份,多个角色,比如既是作为父母亲的孩子,也是作为孩子的父母亲。

亲子关系如何,每个人感受不同,我们不用说出来,只需要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处理与父母的不良关系,又该如何与孩子亲密相处?到底如何做比较好?

既然感受是当下的建构,过去无法回去,未来无限可能,其实就心理而言,就要立足当下,也就有了可以操作的建议。

简单说,可以考虑这几点:

一是,过好自己生活

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就是希望自己孩子过的好,过的要比自己好。因此,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好好进步,这是父母最高兴的事情。

古人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还有说法“忠孝不能两全”,如果说这个世界真有人无私对你好,那必然也只能是父母。

二是,感恩过去生活

成长在良好家庭关系的人,长大后对父母感情比较好,这些不需要心理关注。

心理视野关注的,是那些糟糕家庭环境下长大的个体,他们的痛苦可能无法言说,也很难体会对父母表达挚爱的文章情感,有的话也只有各种想象的美好。

这时候,要想获得生活平静或者幸福,依然是可能的,方法就是和过去和解,和曾经糟糕的父母亲子关系和解。

那些不够好的父母,源自他们的父母没有提供足够好的教养,这是一个很大可能,这就是归因到当时时代的原因。

不够好的父母可能卑微低贱,可能不苟言笑,可能严厉苛刻,可能恶语伤人,可能使人失望,但还一定有我们没有发现的对我们的好。

必须去回忆建构父母对我们做的细小事情,比如,小时候如何爱护我们,如何背对我们痛苦无助,如何为生计忍受白眼,如何为自己无能伤心,如何尝试改变自己无果,要试着多去了解,少去指责。

只要找到三件感动我们的小事,就足以疗愈自我。

当我们再次呈现对父母负面感受时,把这三件事情记起来,反复说出来,让它们生根发芽,替换那些负面的消极的记忆,因为感受是基于当下的建构。

三是,平等对待生活

如果父母的确对你伤害太大,就是找不到可以感恩的三件甚至一件事情,那也还有办法,那就是以父母养大我们方式对待父母,可以不用带有浓厚感恩心情,尽上作为子女责任就好。

即使不能带着感恩,也不要怀有痛恨,因为过去回不去,过去的伤害发生在我们幼小无力时候,现在长大成人有了应对能力,我们理应自我负责,过好自己生活。

换句话说,既然父母没有建立起与孩子的良好亲子关系,作为孩子也不必非要感恩戴德,就尽责作好身为子女的义务即可。

做不到伦理的感恩和心理的亲密,做到法律规定的对等,“抚养子女”“赡养老人”就好。

四是,多和孩子一起“真生活”

情感需要连接,亲子关系更是如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培养我们与孩子的亲密关系。

既然我们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已经定格,就要思考如何做好自己与孩子的亲子关系。

最可行方式就是多和孩子一起真生活。

一起玩耍,一起做事,一起去旅游,一起去淘气,成为“朋友”,成为“共谋”,成为“伙伴”。让我们的孩子回忆时候,能轻松记起作为父母的我们陪伴时光,我们给予的关爱,我们的爱心行动,这些事情不要太多,至少三件足以。

这就是我们说的“真生活”,孩子感受到爱才是家庭生活。

不是说和孩子一起,就是陪伴,不是说和孩子一起吃饭,就是生活,这都是表面,关键是要和孩子一起做事情。

心理学家做过实验,组织孩子进行拓展训练,分作两个对抗小组,互相比较较劲中,孩子对抗性很高,甚至隔阂严重。

后来要求这些敌视孩子参加集体利益活动,比如共同修理营地供水管道,共同互相帮助完成任务,就会很快和解,凝结出友谊情感。

由此,生活中你为孩子做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的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感受到亲子之爱。

如果回家就是自顾自看手机,遇到不顺发脾气,动辄就会讲道理,何来良好亲子关系链接呢,许多年后当孩子回顾他与父母关系时候,你能指望自己留给孩子什么记忆呢!

这些,不能靠说,要靠做,不要指手画脚,要身体力行。那些要求孩子“按我说的做,不要按我做的去做”的父母,是要反思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