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起学书法,关于草书线条质感的解惑

 对岸合欢树 2020-03-27

你好,欢迎来到“维知书法”,昨天讲了草书作品的欣赏,维知今天要带大家继续了解草书,关于草书线条质感的解惑。

书法是以线条作为自己的语言的,这一点在草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草书的线条是一种载情性极强的节奏线条,具有韵律、方向、粗细、强弱等方面的灵活多变性以及融万象于一炉的高度抽象的性质。所以古人常常通过形象的比喻来描写书法线的意味,诸如“千里阵云”、“万岁枯藤”、“矫若游龙”、“银钩虿尾”、“重若崩云”、“轻如蝉翼”等等。因而在作品中的线条应符合艺术的规律和要求。

一起学书法,关于草书线条质感的解惑

书法学习

关于草书的质感,这里的“质”并不是某一种物质或是某一具体的物体,而是指一种抽象的活力感。古人评书多以“血肉丰满”来形容线条的活力,而以“折木”、“死蛇”来形容枯死、僵硬的线条,说明它们不具有活力感。所以古人用“万岁枯藤”的形象比喻,来说明线条的刚拔韧劲和苍老不枯萎的感觉;用“春蚕吐丝”来形容线条的连绵柔韧,飘动不虚浮的感觉;用“三春弱柳”来形容线条的飘逸而且有新的生机的感觉;用“银钩、虿尾”来说明线条的弹性。总之,在创作时要使线条充满生机活力,就必须枯而不僵,浓而不肥,轻而不飘,疾而不浮。这样,观赏者才会从中体会到世间万物抽象为线条后所存在的质感。

一起学书法,关于草书线条质感的解惑

书法学习

草书线条质感表现必须是“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因为活力的表现是“肯定”的,不犹豫的,它们的形象也是鲜明的。所以无论是“万岁枯藤”还是“三春弱柳”,他们的形象性、生命性都是确定的、不含糊的。因而要求草书作品中线的表现也要确定,无论是采用“导”还是“顿”。更何况,草书线条的质感表现向来是以厚重为前提的。

一起学书法,关于草书线条质感的解惑

书法学习

草书逆锋绞裹并用的笔法,使线条形象的活力在力度的支撑下表现出来。蔡邕在《九势》中讲,书法的线条应当是“藏头护尾,力在其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说明了这种相应的关系,肌肤之丽的产生是下笔用力,而力在其中的原因则是藏头护尾所造成的。因此古代草书大家没有一个不在用笔和线条的力度、厚重上用心研究,如“用笔当须如印印泥”,“……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这些语言告诉我们,要达到厚重的线条要求,在书写时应是使笔常在运行的轨迹中行进,并使纸和笔在运行中产生一种克服阻力的运笔力的墨色入纸的控制力。这样才能使线条厚重,有从纸上跃出的感觉。

一起学书法,关于草书线条质感的解惑

书法学习

但要注意的是,厚重和粗细并不是相同的概念。粗线如果无力未必有厚重感,肥胖臃肿的线条会使人产生软绵绵轻浮的感觉,古人把这种线条称为“墨猪”。而细线如果运用得当,就会给人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所谓“以拔山举鼎之力,为舞女插花”。所以线条虽如游丝,如若控制得当,力透纸背,会给人一种虽细而有如绕缠钢丝,并不给人以轻薄的印象。这里的关键,是笔墨是否入纸,笔形、笔法的运用是否得当,对笔墨纸的控制是否熟练。怀素《自叙》多为细线,但笔笔圆润,如盘钢曲铁,厚重感很强。张旭《古诗四帖》和怀素并不相同,有很多如“万岁枯藤”的线条,但他们给人的厚重感、活力感却是相同的。这是因为他们无论粗细。都是以力行之,在遒劲、弹性上都达到了线条的极高要求。

一起学书法,关于草书线条质感的解惑

书法学习

好了,咱们明天继续聊草书的内容。如果对书法学习和欣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维知书法”,维知每天给您带来书法知识和名家书法欣赏。

对于草书线条质感的解惑,你有什么更好的见解呢?一起来说说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