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宋词排行榜》的出现,是传播和普及传统诗词文化的新尝试

 最是无眠读书时 2020-03-27

提到唐诗宋词,很多人都能脱口而出,说出一些名句,毕竟读中小学的时候,从课本上学过很多,例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江春水向东流”,“少年不识愁滋味”等等。

在生活和工作闲暇时,如果还想阅读这些经典的诗词作品,自然不会再去翻找过去的语文课本。这类流传比较广泛的普及性书籍,就有大家熟知的《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这也是唐诗宋词最流行的两个选本。

《唐诗/宋词排行榜》的出现,是传播和普及传统诗词文化的新尝试

《唐诗三百首》是广受欢迎的普及类读物

现在互联网盛行,智能技术越来越普及,即便是这些通俗易懂的入门类读物,也会受到冷落。就算是电子书,系统化的知识类书籍,除了学习和工作需要,人们也很少翻阅。现在大众更乐于接受碎片化阅读。

传统的经典诗词,在今天以白话文为主的语境里,容易让人产生距离感,很难走进读者的阅读视野。如果能够把这些经典作品与现在流行的媒介结合起来,尽可能减少这种距离感,读者就更容易接受。

2011年和2012年先后出版的《唐诗排行榜》和《宋词排行榜》,都是王兆鹏带领他的团队完成的,通过整理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排出唐诗和宋词的前100名作品。

例如唐诗前5名分别是崔颢的《黄鹤楼》,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涣的《凉州词》,《登鹳雀楼》,杜甫的《登岳阳楼》。

宋词前5名分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唐诗/宋词排行榜》的出现,是传播和普及传统诗词文化的新尝试

《唐诗排行榜》首次尝试对唐代诗歌进行排序

这两本书打破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传统认识,出版后在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对经典的唐诗宋词,通过排行榜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历代的诗词选本中,还是第一次。

编著的初衷和目的

了解编者的初衷,是理解书本内容的基础。受不同历史条件下社会文化,读者喜好等因素的影响,相同的文学作品在不同时代的接受和普及程度,都是不一样的。

因此文学经典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唐诗三百首》是孙洙1765年选编的,距今已经超过了250年,《宋词三百首》是朱祖谋1924年完成的,到现在也接近100年了。

经过这近一个世纪的漫长时期,无论是诗词传播途径,还是读者的接受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认识和理解,和100年前相比,又产生了许多变化。

例如唐诗中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杜甫的《春夜喜雨》,王维的《鸟鸣涧》,刘禹锡的《秋词二首》,高适的《别董大》,这些现在被认为是经典的诗歌,都没有入选《唐诗三百首》。

宋词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也没有入选《宋词三百首》。

这种整理和总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在的人们,对经典诗词新的认识和接受情况。

《唐诗/宋词排行榜》的出现,是传播和普及传统诗词文化的新尝试

《宋词三百首》是学习诗词的入门类书籍

另外,书中特意提到了编著的目的:

文学经典,不能只是供学者研究的古董,不能只是象牙塔里的展示品,应该让它广泛传播成为大众的精神食粮。

通过结合时代流行的传播媒介,让读者能够欣然接受,从而更好地普及诗词文化,排行榜无疑是把“经典和时尚相结合”的一种全新尝试。

排行榜的数据来源

现在各类排行榜层出不穷,同时也鱼目混杂,常常令人难辨真假。因此排行榜的依据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关系到排行榜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只有做到有据可查,才能令人信服。这两本书对诗词作品进行排行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三种。

①统计历代具有代表性的选本中作品入选的次数。唐诗共选取了70种选本,宋词选取了107种选本。

通过这些不同时代的选本,找出唐诗宋词中,入选次数较多的作品,进行排序,能够反映出具体的诗词在历代被接受和受欢迎的程度。

在此基础上得到的入选次数,或入选频率,都是比较客观的数据。

《唐诗/宋词排行榜》的出现,是传播和普及传统诗词文化的新尝试

苏轼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曾被改编为流行歌曲,广为传唱

②统计诗词作品在历代被评点的次数。唐诗以陈伯海主编的《唐诗汇评》为数据来源,宋词以吴熊和主编的《唐宋词汇评》为数据来源。

这两部“汇评”类总集,分别汇集了唐代以来的各种选本、诗话、词话等文献中关于唐宋诗词评论的资料。评点前人的作品,有的为了学习,有的是为了树立自己的观点。

能够在不同时代多次被评点的诗词,往往都是被认可的经典作品。

③统计分析20世纪关于唐宋诗词研究的论文数量。通过自制的“20世纪唐五代文学研究论著目录检索系统”和“20世纪词学研究论著目录数据库”,从中统计出被研究最多的作品。

被研究次数的多少,反映了诗词作品在20世纪受到关注的程度,其实也是在人们心中被认可的情况。

除了上述三项主要数据,这两个排行榜还有一些不同。《唐诗排行榜》还统计了历代文学史著作中,选用了哪些唐诗,并进行分析。

《宋词排行榜》中的数据,增加了后人唱和的词作次数和网络检索到与宋词有关的网页数。

二者所采用的数据来源既有相同,也有不同,一个直接采用统计到的数据,一个采用在各个资料来源中所占的比例。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合理,更科学。

《唐诗/宋词排行榜》的出现,是传播和普及传统诗词文化的新尝试

《宋词排行榜》把和宋词有关的互联网数据也进行了统计分析

这种排行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从统计学来看,所有的作品选集都是一种筛选和排序。比如各个版本的文学史中,为什么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最多,而不是其他诗人的作品?

再如《全唐诗》中的诗人超过了2600个,为什么提到唐代大诗人,首先会想到李白和杜甫?然后会想到王维,孟浩然,王昌龄,杜牧,李商隐等人,这些都是一种潜意识的排序。

以《唐诗三百首》为例,最早出现的《全唐诗》有48900多首诗歌,在此基础上,《唐诗别裁》减少到只有1928首。孙洙又在《唐诗别裁》的基础上,选编了《唐诗三百首》,最后只剩下310首。

这样一个筛选的过程,是经过了不断淘汰和“优中选优”的。孙洙专门选取唐诗中最受欢迎,流传最广的诗歌选入《唐诗三百首》,都是当时的经典作品。

这种排行榜既选取了历代最重要的选本选集,评点汇集,又结合了互联网数据,不管是在方法上,还是和时代传播方式的结合上,既是合理的,又具有可行性。

把现在流行的数据分析方法和经典诗词结合起来,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排行榜,把传统诗词的经典作品呈现出来,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更容易引起关注。

相对来说,人们更愿意接受和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元素结合在一起的文化,这就需要把“经典和时尚”相结合。

《唐诗/宋词排行榜》的出现,是传播和普及传统诗词文化的新尝试

《中国诗词大会》令人耳目一新

以电视节目为例,现象级的“中国诗词大会”和“经典咏流传”大受欢迎,也在于巧妙地把经典诗词和现代电视媒介完美结合起来

《中国诗词大会》自2016年播出以来,深受观众喜爱。在环节设置方面,参赛的100多位诗词爱好者,都是在全国范围内,经过一层层的海选,最终选拔出来的。这和一些综艺节目中的选拔赛,基本没有区别,不但来自各行各业,而且年龄不分大小。

内容上仍然是传统诗词,形式上人人都可以参与,有利于推动大众参与的积极性,也能提高大家热爱古典诗词的热情。

每一期节目都有一首开场诗词,众人一起诵读,达到一种经典重现的艺术效果。让《将进酒》、《山居秋暝》、《望岳》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佳作,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2018年播出的《经典咏流传》,请已经成名的艺人,有老一辈艺术家,也有年轻的当红艺人,用流行音乐传唱经典。充分利用艺人的知名度引起广泛关注,传唱的方式也令人耳目一新。

在每一首作品演唱之前,由嘉宾详细解说诗词背后的文化知识和人文价值。这样一种对文化追本溯源的学习方式,能够让人们了解一首看似简单的诗词背后,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唐诗/宋词排行榜》的出现,是传播和普及传统诗词文化的新尝试

《经典咏流传》让传统诗词在现代电视节目里焕发出新的光彩

通过这种融合,让传统诗词不再曲高和寡,而是走进生活,非常有利于传统诗词的传播和普及。

从《唐诗排行榜》,《宋词排行榜》,到“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无论是用数据分析给诗词排序,还是用电视媒介传播诗词的文化魅力,都是把“经典和时尚”相结合,有异曲同工之妙。

结语:

《唐诗排行榜》和《宋词排行榜》用排行榜解读经典诗词,提供了一个带有趣味性的诗词榜单。让读者直接了解到,在历史上哪些作品的人气比较旺,哪些作品比较受欢迎。作为普及性读物,更接地气,更容易被接受。

就像电视节目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一样,古典诗词文化的传承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需要积极创新,找到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这两本书已经做出了一种新的尝试。如果能由此引发读者,寻找更多新方法来学习传统诗词,那就更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