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课堂815 || 父母的嘴,决定了孩子一生的路

 xiaotunwh 2020-03-27
前几天,我跟我老母亲又吵了一架。

平时都是她做好晚饭等我,最近我下班早,偶尔炒下菜。

第1次她说,盐有点重;第2次,又炒一个同样的菜,我把盐放少了,她说没有上一次好吃。

平时我是很少做饭的,以懒出名。

所以我对我妈说:

“你知道你为什么会养出一个懒姑娘不?就是因为你,在我每一次做事的时候,从来不会表扬我,就是不停的挑刺。”

我妈一如既往地反驳起来,什么“明明是你做得不好,还不让说啊?”“说你就是让你下次做得更好”“自己懒还怪别人,我就是在教你做事”“从小到大还是笨”……

我们俩就从这件事上翻旧账。越说越生气,最后不欢而散。

我知道,想改变她的教育观念很难,也为时已晚。之所以一提到就特别激动,是她这张嘴,给我这一生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一个在批评、打击、辱骂中长大的孩子,懦弱、自卑……伴随了我的这一生。

老母亲已经80岁了,依然对她这种“打击式教育”执迷不悟。而她其实也在自食其果,因为养了一个不能干的女儿,她到现在只能自己照顾自己。

好在我在女儿身上吸取了教训。女儿独立、自信,能干,在外面读书工作,都很顺利,根本不用我操一点心。

俗话说你的嘴,就是你的风水。父母的嘴对孩子这辈子的风水也影响极大,决定了孩子一生的路。

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比对孩子身体的关心更为重要。孩子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挑战未来,走向成功。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呢?

-01-
平等对话,用爱发声

《非暴力沟通》里说: 语言是窗户,否则是墙。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在我说与听的时候,请让爱的光芒照耀我。

其实,“爱”这门学问,一点儿也不高深。说白了,就是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一个和自己平等的谈话对象。

对孩子表示出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就像蹲下来和孩子目光平视的交流一样。父母爱孩子,就要努力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并且尊重这种感受。

很多父母以为的爱,其实都一厢情愿,就比如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有一种“冷”是“你妈觉得你冷”。

-02-
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用心去感受

在一本书里看见这么一个例子:

有一位妈妈,回家看见自己十岁的女儿,坐在沙发上,情绪低落,眼里含着泪。于是妈妈在女儿旁边坐下,搂着她小声说:“看来是心情不好哦。”然后再也没说话。

就这样,安静地陪着女儿坐了十分钟。女儿叹了口气,对妈妈说:“谢谢妈妈我现在好多了。”

一个小时以后,女儿在自己的房间里唱起了歌。妈妈知道,她的情绪已经过去了。

那种喜欢刨根问底的父母,非但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反而让孩子关闭了心门。

-03-
利用好一切方式来教育孩子,而不是说教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并不是只有教训孩子时才是教育,生活的每时每刻都是。”

很多家风优良,人才辈出的家庭都有写家书的传统。比如我们熟知的《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

让你写信估计不太现实,但我们可以用小纸条代替说话。

有什么想告诉孩子的,就在孩子的桌上或者枕头边悄悄放一张小纸条。

热爱读书和写作的林徽因,喜欢给孩子们买书,有一段时间,女儿梁再冰沉迷于读书,视力下降得厉害。

林徽因没有直接制止她,而是画了幅“戴着眼镜的袋鼠”的漫画给她作为提醒,并在旁边用小字写道:“喜欢读书的你必须记着同这漫画隔个相当的距离,否则……最低限度,我一定不会有一个女婿的。”

适当给孩子开个玩笑,效果比板着脸教训不知道强多少倍。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思,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这就是所谓的“润物细无声”。

-04-
做一个三观正的父母

曾听过一句话:

“世上父母分两种,一种成为孩子一生崇敬的榜样,一种让孩子明白永远不要活得像父母那样。”

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世的样子。父母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

虽然近年社会都在焦虑于教育资源固化的问题,但最有可能培养出精英一代的仍然是知性有爱、三观端正、父母上进的家庭。

层出不穷出的一些留学生弑母、博士生毒杀同窗案,就告诉我们给孩子报昂贵的辅导班,读最好的名校,这些都只能让孩子获得具体的知识,却教不会他做人的道理。

父母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三观感染孩子,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成人成才。

所以最贵的教育资源是父母的三观。父母三观正,孩子以后的路才能走得直,以后的人生才能有福气。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且无法彻底消弭的。

有些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有些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也许我们已经不幸成为了后者,但我们要努力让自己的孩子是前一种幸运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