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第77诗解1中和情德

 琴诗书画情 2020-03-27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77诗解1中和情德

题文诗:

至道至情,至情至天,循天之道,以养其身.

天有两和,春分秋分;以成二中,夏至冬至.

岁立其中,用之无穷.北方之中,合阴,

物始动下;南方之中,合阳,物.

动于下者,东方之和,不得不生,中春是也.

养于上者,西方之和,不得不成,中秋是也.

天地美恶,在两和处,二中来归,而遂其为.

故东方生,而西方成;东方和生,北方所起;

西方和成,南方养长.起和能生,养和能成.

成于和,生必和也;始于中,止必中也.

中者正也,天地终始;和者适也,天地生成.

,至道正.正和适,天地达理,

圣所保守.真情至适,至道至正,情道中和,

中和所至,不刚不柔,布政优优.中和国,

其德大盛;中和养身,其寿极命.男女之法,

法阴与阳.阳起于北,致南方盛,盛极合阴;

阴起中夏,至中冬盛,盛极合阳.不盛不合,

是故十月,而一俱盛,终岁再合.天地久节,

以此为常,至常常在,真情常再,天地之道.

正文:

循天之道 第七十七 

循天之道以养其身,谓之道也。天有两和以成二(1)中,岁立其中,用之无穷。是北方之中用合阴,而物始动于下;南方之中用合阳,而养始美于上(2)。其动于下者,不得东方之和不能生,中春是也。其养于上者,不得西方之和不能成,中秋是也。然则天地之美恶,在两和之处,二中之所来归而遂其为也。是故东方生而西方成,东方和生北方之所起,西方和成南方之所养长。起之不至于和之所不能(3)生,养长之不至于和之所不能成。成于和,生必和也;始于中,止必中也。中者,天地之所终始也;而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夫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中者,天地之美达理也,圣人之所保守也。《诗》云(4):“不刚不柔,布政优优(5)。”此非中和之谓与,是故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男女之法,法阴与阳。阳气起于北,方至南方而盛,盛极而合乎阴。阴气起乎中夏,至中冬而盛,盛极而合乎阳。不盛不合,是故十月而一俱盛,终岁而乃再合。天地久节,以此为常,是故先法之内(6)矣,养身以全,使男子不坚牡不家室,阴不极盛不相接。是故身精明,难衰而坚固,寿考无武忒(7),此天地之道也。

【注释】 (1)两和:指春分、秋分。二中:指冬至、夏至。(2)养始美于上:应作“物始养于上”,即万物在阳气之上养成。 (3)起之不至于和之所不能生:应作“起之不至于和和所不能生。” “之”字疑为“= " ,即重叠符号之误。下句第二个“之”也为“= ”之误。(4)《诗》云:见《商颂·长发》第四章。(5)优优:宽缓的样子。(6)先法之内:从上下文义看,本句疑有脱误。(7)寿考:寿命。忒(tâ):差错。

【译文】依循上天的原则,来修养自己,这就叫做道。上天有“两 和”而成就“二中”,年岁就在“两和”、“二中”当中,返复使用没有穷尽。所以北方的中(冬至)用的与阴气相合,而万物开始在阴气之下活动;南方的中(夏至)用的与阳气相合,而万物开始在阳气之上养成。那些在阴气下运动的,不得东方的和(春分)不能生长,中春就是。那些在阳气上养成的,不得西方的和(秋分)不能成熟,中秋就是。这样看来上天大地的好坏,在“两和”之处, “二中”由此来归附,于是便出现了。因此东方生出而西方养成,东方之和生出北方的起始,西方之和成就了南方的成长和成熟。起始不发展到和,和不能生,养成、生长不发展到和,和就不能成。养成在和,生长一定和谐;起始在中,终止也一定在中间。中间,是天地起始、终止之处;和谐,是天地生成之原因。德行中没有比和谐更大的,而道理原则没有比适中更端正的。适中是天地的美好通达的道理,是圣人所保护、坚持的。诗《经》说: “不刚硬又不柔和,施行政令很宽缓。”这不就是所说的中和吗,所以能用中和管理天下的,他的德行就伟大茂盛;能用中和养护自身的,他的寿命很长。男女的原则,效仿阴气与阳气。阳气起始在北方,到南方就兴盛,兴盛到极高点便与阴气相合。阴气由中夏起始,到中冬时最茂盛,茂盛到极点就和阳气相合。不兴盛就不相合,所以十月就全部兴盛,到年终时便第二次相合。天地长久地调节节制,把这当作规律,所以先效仿„„之内,蓄养自身而长成,使男子牡具不坚就不成家室,阴气不极旺盛就不相交接。因此人的身体精明,难以衰退而且坚固,寿命没有差错,这是天地的规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