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谜一样的古城:茶陵晓塘古城围

 紫微o太微o天市 2020-03-27

□ 段立新

晓塘古城围是茶陵县六大古城遗址之一,坐落在秩堂乡晓塘村瓦子坵、大屋场交汇处一个叫“虎蛇鱼”的小山头,东面与江西莲花县田南村金家屋毗邻,处在由湘入赣的交通要道当口。

在茶陵东区方言词汇中,作名词的“围”与“墙”是一对同义词,它们的区别在于“围”指环形的墙,“墙”指条状形的墙,两者合起来称为“围墙”。古城围,字面意思就是古城墙。这是当地人的一种叫法,在《茶陵县志》及其他一些方志文档中,又有晓塘古城、茶陵战国楚城等不同的叫法。

这座古城始建年代是谜

▲晓塘古城遗址全景

▶晓塘古城遗址标示牌

▼出土的硬陶器和青铜剑

(均为通讯员 尹旦警供图)

吴楚两国在此形成对峙局面

长期以来,有关这座古城的名字、修建年代及其他相关问题一直是一个困扰人的谜。1992年11月9日,我在一部编纂于民国年间的《茶陵毘塘谭氏族谱》(原文无标点符号)上找到一段有关这座古城的记载:“古城围为一大环形,其中有塘,广可百亩。四周皆山,南缺二口,东、北各缺口,想系古代城门。西面之山,似属天然,其高处曰‘寨里’,必立寨之所。东部之山有如半环,与西、北相连各合,实则为一长堤,显然是城墙遗址。城外皆绕田,城堤是古之垫河间断成者,一见了然,但不知始自何时。《州志》无可稽考,惟塘内处处瓦片层积,皆白色而有纵纹,瓦片之下常见灰烬,又似被火灾而倒塌者,岂其昔日守斯城兵溃而被敌人纵火耶?村人掘土得一炮弹,其圆如球,重约斤许,至今尚存。又得铜镞两枝及铜官刀等件,惜未收存,已经散佚。又似秦汉以前物也。据《湖南通志·茶陵地图》所载有城塘关者适当其处,今以名义考之,此关无疑。盖城北有村曰塘下,非以城塘之下而为名耶?塘下有市曰‘雄关’,以关名,非此而谁?湘赣交界处曰‘吴楚雄关’,必指此关而言也,余此宁有它关耶?西南十里许有地名曰‘关头’,是关临近之谓也,无关安有此名?由是推之,古城围即城塘关明矣。然年烟代远,真相莫名,姑志以俟博于古者考证焉。”

作者所描述的古城遗址概貌相当准确,文中所说的“寨里”“塘下”“雄关”(又叫“界市雄关”)、“吴楚雄关”地名至今尚存。至于它是否与作者所说的那样叫“城塘关”以及它的始建年代等则依然是谜。

曾经出土青铜剑、青铜箭镞

这座战国古城是否就是“城塘关”呢?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因此无法确证。由此又引出另外一个问题:这座古城是否就是“雄关”或“吴楚雄关”呢?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地处长江下游地区,在江淮地区与楚国接壤,因此,这个时期的吴楚不可能在此置关交战。在历史上,茶陵又有地处吴头楚尾之说,这应当如何理解呢?

我认为这里的吴、楚与“吴楚雄关”之吴、楚应该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吴、楚。在晓塘、金家屋交汇的山头,至今仍然可以看到一处长达数里、宽约5米的壕沟,1995年江西省莲花县在此立有“吴楚雄关”石碑,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叫做城隍界,在历史上曾经修筑过城隍界堡,堡头悬挂了“吴楚雄关”大匾。

换句话说,城隍界堡就是吴楚雄关。与城隍界堡相呼应的还有九渡冲堡,地点在今高陇镇九渡冲。这里也是连接湘赣两省的交通要道。从九渡冲堡沿S320省道南下,经马渡、安全到高陇镇古城村一个叫“城背”的地方,它的对面有一座古城,这就是历史上的马王城。马王城系五代十国时期楚国国主马殷家族所筑,时间约在天成、长兴年间。当时,马氏家族据湖南及广西部分地区建立楚国,杨行密据淮南、江西建立吴国。吴、楚两国在湘赣接壤,形成了长达25年左右的对峙局面。

如果把城隍界堡、九渡冲堡、马王城画在同一张地图上,就能看到三者刚好连成一个可以彼此呼应的倒三角形。由此推断,城隍界堡和九渡冲堡应该是马氏楚国以马王城为中心的两处子堡。如此一来,也就能解释“吴楚雄关”的说法了。

清军曾在这里阻击太平天国军

在以后的调查中,我又收集了一些资料,似乎可以为考证此城提供一些信息:

从现存的城墙遗址来看,这是一座夯土筑造的小土城,周长约10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残墙最高处约6米,宽约2—3米。上世纪70年代,当地人在城内取土制砖、打井,挖得七把青铜剑、一小捆青铜箭镞等兵器,还有一只青铜鼎和大量绳纹瓦片。1987年7月间,茶陵文物部门在这里普查,收集了两把青铜剑及豆、罐等陶器。据鉴定,上述青铜器件和陶器具有很明显的楚式器物特征,可以推定为战国时期的器物。由此推测,这是一座始建于战国时期的古城。

据《史记》《四库全书·百越先贤志提要》等古籍记载,楚国最初以今湖北西部山区及江汉平原一带为中心,以后逐步扩张到河南、安徽、江西、山东、江苏、浙江、湖南及四川等地区,时间集中在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在这一段时间里,楚、吴、越之间曾经在江苏、浙江及河南、安徽、江西、湖南进行过一系列争夺战。

公元前473年,越国吞并吴国后继续与楚国交战,一直持续到战国早期的楚威王时期,越王勾践六世孙无疆战败被杀,越国灭亡,越人臣服于楚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记载:“……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疆,尽取故吴地至浙江……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

《四库全书·百越先贤志提要》记载:“自勾践六世孙无疆为楚所败,诸子散居海上……湘漓而南,故西越也。”这两段文字暗示:越人亡国后,越族和楚人之间仍然发生过小规模的战争。由此推论,晓塘古城围最初应该是楚国东面防御越国及其残余势力而修筑的一个军事据点。

《茶陵毘塘谭氏族谱》记载说城内有炮弹出土,那么,这颗炮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火器的发明和使用始于唐代,宋元时期才大规模应用于军事上。由此初步推断,这颗炮弹的使用时间最早应该在宋元时期。但是,联系宋元以来发生在境内的战争来判断,我们说宋、元、明时期在这里发生过激烈交战的可能性并不大,而最有可能的是清代咸丰年间。据《茶陵县志》等方志记载,咸丰初年,清军将领赵焕联与茶陵知州雷寿南为阻击太平天国军入境,修复了城隍界堡和九渡冲堡。在这样的背景下,晓塘古城围和城隍界堡被重新使用,城隍界堡命名为“吴楚雄关”,或者再用“吴楚雄关”这个名称,同时悬挂“吴楚雄关”大匾都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综合上述意见,我认为晓塘古城围是一座始建于战国时期,嗣后又在五代十国和清代咸丰年间修复使用过的小城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