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同时期的茶肴有什么不一样的特色

 阿里山图书馆 2020-03-27

由于茶菜清香爽口,又能去暑消疾,明目清火,中国人自古以来喜好将茶叶入肴。中国早在汉代时就有茶菜的记载。晋代有用茗煮食的记录,称为“茗菜”或“茗粥”。

唐代盛行将茶和其它佐料一起混合使用,如用蒸煮法焙制出的饼茶,到喝茶时往往还嫌味不够,加入姜、枣、橘皮、薄荷之类一起品用。自唐代时,茶菜就一直作为宫廷御膳,专供贵族享用。

                       

                                        茶饼

到了清代,茶叶食品中出现了“鸡蛋糖茶”,该食品是将两个新鲜蛋黄搅散,加入砂糖,倒入泡好的茶汤中调和后饮用,滋味鲜甜可口。清代的乾隆皇帝曾以名茶菜“龙井虾仁”赏赐群臣,而慈禧则最爱吃“樟茶鸭”。

                      

                                 茶烧丸子

传统的茶菜有茶叶拌豆腐、清蒸茶鲫鱼、菜茶烧肉、龙井虾仁等,其中“龙井虾仁”更是源远流长、一枝独秀,成为我国最著名的传统茶菜。

                           

长期以来,由于茶菜的制作技术和加工工艺较为复杂,同时“茶菜合一”时,在烹饪过程中因茶特有的色、香、味、形往往会变化,加上一向为“宫廷秘方”,故茶菜在解放前一直未得到应有的发展。

            

近年来,茶菜茶肴正在中华美食中迅猛发展、异军突起,古老的茶菜正在不断发扬光大。茶菜的异军突起,是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和古老的茶文化交汇融合、相得益彰的表征,必将进一步发展。

                    

根据茶肴的起源与流变轨迹,我们可以从茶肴传统来进行分类:

1、汉晋茶肴 指从茶肴起源的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茶肴。其特点是:茶肴与茶品调饮交集,具有朴质、粗放、味重的风格。

                         

2、唐宋茶肴 指隋唐五代到宋元时期的茶肴。这一时期,茶肴得到发展。特别是,随着茶饮时“加料”的做法逐渐退出,茶肴与调饮的分野进一步明确,茶肴以独立形态出现。

           

3、明清茶肴 指明代和清代的茶肴。明代初期,清饮法占据主导地位;明清时期,各种类型的茶馆遍布城乡。这些,使茶肴呈现出两极:一方面,皇宫中豪华排场的大型茶宴,对茶肴的发展起了引领和提升作用;另一方面,茶馆的类型多样,酒楼的茶饮进入,成为茶肴普及的广阔载体。

                   

4、现代茶肴 指1919年至1949年之间的茶肴。这一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和社会阶层的分野,茶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只是在一定的场所、一定的区域得以保留与延续。所谓“一定的场所”,是指茶楼、酒馆,传统的、大众的茶菜与茶点,继续受到青睐。所谓“一定的区域”,最有代表性的是粤港澳地区,“吃早茶”的风气形成并发展,茶点和茶菜成为生活的必需。至于这一时期某些文人雅士的茶菜、茶点尝试,只是特定人士的雅好,并未进入寻常百姓之家。

                  

5、当代茶肴 指1949年到现在的茶肴,这个过程还在发展当中。第一个阶段,1949年到1978年。国家经济经历过恢复、曲折的不同时期,民众的生活水平低下,以温饱为主要诉求,茶肴仅仅是已经深入民间的传统茶菜、茶点得以保留。第二阶段,1979年到现在,是茶肴传统得到重新认识、重新弘扬、重新创造的时期。茶肴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并且以个人的创意、创作而表现出古典与时尚的结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