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 木 为 柴》崔有德

 太行文学l苑 2020-03-27


 一、朝云妙联难东坡  

宋代苏轼,号东坡居土,在文学史上有杰出的成就。一天晚饭后,他在院子内乘凉。皎洁的月光洒满庭院。其妻朝云说:“妻刚治得一支新曲,愿献君前。但有一事相求,请君俯允。”

“夫妇间何言相求,有话请讲。”

朝云从房中取出一纸,展开在苏轼面前,月光下仔细一看,写的是“长巾帐中女子好,少女为妙”。朝云说:“妻欲治一联,仅得上半,劳君嘱咐。”

苏轼苦思冥想,三日莫得。一日率随从骑马去野外散心,远远望见山崖下几个农夫正在砍伐一株枯朽之树,一下触动了灵感,立刻旋马回城。他跑进内室,手舞足蹈,大声嚷道:“朝云,朝云,下联终于有了!”

朝云马上研好笔墨,苏轼乘兴挥毫疾书: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

朝云出的上联为合字联,先合“长巾”为“帐”,再合“女子”为“好”,随后又合“少女”为“妙”。描写自然,创造出了美好的意境。苏轼应对的下联,完全符合上联的要求,先合“山石”为“岩”,再合“古木”为“枯”,随后又合“此木”为“柴”。可见朝云不愧为才女,苏轼不愧为文学天地里的巨星。

二、员外妙联招女婿

明代荆门有位员外,一日来到文明湖边,忽然见到一个怀有身孕的少妇,荡舟于湖中。他突发创作灵感,拟出半边上联。联语是“白水泉中好女子,乃子有孕。”一时拟不出下联。随后他扬言道:“谁能对出下联,愿将自己女儿许配给他。”

前来应对的纨绔子弟一个个目瞪口呆,扫兴离去。结果竟被一个年轻的樵夫对出。联云:“山石岩上枯古木,此木是柴。”这位员外因有诺言在先,尽管应对者是个樵夫,也无法反悔,只好把女儿许配给了他。

员外的上联为合、拆字联。先合“白水”为“泉”,接着拆“好”为“女子”,随后又合“乃子”为“孕”。描写自然联意完整。樵夫应对之联完全符合上联的要求,先合“山石”为“岩”,接着拆“枯”为“古木”,随后又合“此木”是“柴”。可见这一樵夫也是有文墨的青年,不可小觑。

上述两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热爱生话,观察生活,善于想像和联想,才能写出令人喜爱的佳句名作。

苏轼因到野外散心,偶见村夫砍柴,触动了灵感,才写出了与爱妻上联相对的下联。而朝云妙联难东坡的故事亦千古留传。那根其貌不扬面目丑陋的木柴,因嵌入苏轼夫妇的妙联,也枯木逢春,身价百倍,被万代吟诵。荆门的员外因在湖边见到湖中荡舟的少妇,观察细致,突发创作灵感,才拟出了“白水泉中好女子,乃子有孕”的上联。那位年轻的樵夫,因砍樵为生,胸有成“柴”,才应对出令员外满意的下联。因“柴”得福,最终喜结姻缘。真乃千里姻缘一“柴”牵。柴乎?媒乎?“柴”为媒也,“联”为媒也!“柴”功不可灭也!

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学知识,明事理。故事里的字,真奇妙;故事里的人,有文采;故事里的事,真有趣。祖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作者简介】:崔有德,祖籍桂林镇东油村,自幼酷爱文学,退休前长期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工作期间,多次获国家、省市征文及优秀辅导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