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听书(田新法)

 太行文学l苑 2020-03-27

(杨志青摄影)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相信这是许多人听书的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妈妈讲故事变成了听别人讲故事,听的书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喜欢听书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方农村人习惯端着碗在家门口吃饭,尤其是晚春到初秋,包括整个夏天的夜晚,由于天长夜短、气温适宜,人们把晚饭当成了休闲,一顿饭能吃上几个小时。说书的人多在这时候出现,为的是赊一口饭、挣一把米。有单个人说的,也有几个人说的;有盲人说的,也有明眼人说的。说书的形式有大鼓、坠子、琴书、快书、莲花落等等;说书的内容大都是古代的英雄豪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段段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说书人的说唱表演中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给人以强烈感染。

学童时期,听书简直入了迷。家门口听书一次不落,知道邻近村子有说书的也会跑去,从头听到尾。大八义、小八义、岳家军、杨家将、包公案、狄公案、武二郎、十三妹……听着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睡到床上依然辗转反侧、想入非非。
后来有了广播、电视,那可是听书的革命。一本本名著被改编播放,而且大部分都是连续剧。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曲折婉转的人物命运深深吸引着你,听了第一集想着第二集,听了第二集想着第三集,直到全部听完方松一口气。一个个说书名家也耳熟能详,刘兰芳、袁阔成、田连元、单田芳……各具特色的嗓音和精彩纷呈的讲演,深深感染着你,叫你时刻惦记着书中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结果。文革结束不久,王刚开讲《夜幕下的哈尔滨》,由于多年没有听过书了,许多人恰似久旱逢甘霖,挤在收音机、电视机前,听得神魂颠倒、如醉如痴。

现今,网络盛行了,什么书都可以在网上搜到、看到和听到。对于喜欢听书的人,这无疑是最大的福音。遗憾的是有些中老年人还不熟悉相关操作,不习惯网络听书。实际上,网络听书非常简单,只要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进入一家网站平台,比如《喜马拉雅》就可以了。老书大部分免费听,新书有的要收费,但费用极低,每月就是区区几十块钱,谁都承受得起。交了费,你就可随便听,想听谁听谁,想听哪部听哪部,想听多长时间就听多长时间。

我学会网络听书也就才一年多,已经完整听了十多部书。有世界名著如雨果的《悲惨世界》、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有国内得奖作品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秦腔》,有自己喜欢的《水浒传》《明朝那些事儿》等等。自我感觉网络听书不但便宜,而且完整,你不用操心“吃了上顿等下顿”。还有就是非常方便,待在家里听、躺在床上听、坐在车上听、走在路上听,各取所好、悉听尊便。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网络听书还有一个最大好处就是“省眼”,它不像看书那样容易视觉疲劳,你再也不用担心看东西多头昏眼花、视力下降了。

听书是一种学习。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敢说听书过百部,说写你都行。书,是一座巍峨的大山,你可以在山上任意采摘美丽的鲜花、丰腴的果实;书,是一汪浩瀚的大海,你可以尽兴在海里猎取鲜美的海味、漂亮的贝壳。古今名著、大家巨作、人物传记、百科知识,只要你喜欢的,都能通过听书得到。我们可能后悔过少壮未努力,但老大以后你也不必徒伤悲,通过听书,完全可以弥补过失、涅槃重生!

听书是一种熏陶。凡能口口相传、广受欢迎的书,必定都传递着滿满的正能量,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教育。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听好书不仅会增长知识、广闻博见,而且一定会锤炼人性、陶冶情操。听听《岳飞传》,学学主角的忧民爱国崇高精神;听听《红岩》,感受江姐、许云峰的英雄无畏、大义凛然……我敢说,常听好书,就学有榜样,一定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大写的人!

听书是一种享受。不说书中有“黄金屋”,也不说书中有“颜如玉”,就说书中有开心果、痒痒挠。古今中外、山南海北、云里雾里、酸甜苦辣,你自可随心所欲、任意选择。不用过多投资、不必过度费力劳神,想得到就可轻易得到。劳顿之余,你不妨找个闲人免进的地方,泡上一壶茶,摆上一包瓜子,靠在沙发上,闭上双眼,悠哉游哉、痛痛快快地听上一段书。试问,天底下还有比这更惬意、更享受的事吗?

听书好,多听书,听好书,好好听书,是我所愿,也望成为你所愿!
(写于:2019-12-03,武汉)

作者简介】:田新法,男,大学文化。籍贯河南林州。1968年2月入伍,任职至政治处主任。1990年10月转业铁路,曾任武南车辆段副段长、铁路局档案史志室主任等职。2010年退休。在职期间主编铁路志书、年鉴数十部;出版文学作品集《春天过后不是秋》《文乐极境》等。
《漫话泡桐》田新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