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界石》赵广增

 太行文学l苑 2020-03-27

界石,常用于边界,一般都刻有文字说明,用于区分领地、划分范围,彼此之间互不侵犯。新华字典里对“界”字的注释是:相连接的地方;彼此分开的地方。 

农村地块都有界石。地是按人头划分,由小队的队长拿着皮尺丈量,然后用红色的油漆在岸头划上几号,另一头栽一个高一点的石头,这个石头就是相邻两家的“界石”。之后,每逢耕种都会用线绳联通这两点做畦。 

就这,也时常会起些争执。西家觉得东家把畦做的大了,占了自己的地。东家觉得西家做畦用的大多都是自家的土。点种秧苗过界了,被领家误收了,轻则吵闹几声,厉害了差点儿拼个你死我活。其实都是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最后不仅不愉快,见面了也相当尴尬。

 中午吃饭时,五叔从老家打来电话,说某某建坟占去了我家半米地。他们不仅事先没有说明,反而一副咄咄逼人、无理拧三分的态势,着实让人气愤。 早些年,我家的房基地就被缩减了五六十公分,他们打好了根基才向父亲说明。

 “先斩后奏”,和今天的事情如出一辙。其实,我觉得他们心里也都明白,但为了自己的利益能最大化,就牺牲别人的利益。要是,都能如“六尺巷”的典故所说的就好了。 

话说清朝康熙年间,桐城境内的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预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夺,连称凭相爷做主。张英收到家人来信后随即批诗寄回家中。诗中这样写道:“千里飞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随后张英家人退让三尺,之后吴姓羞愧不已,深为感动,也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

 一方让步,另一方也让步,都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事情,就能和睦相处。 

固有的界石不过是冰冷的界线,心里的“界石”才是最好的规劝。有所为有所不为,做事不触及底线,不违背道德法理,只要心里界线分明,一切都会清晰明了。

 尊重,才是最好的界石。 

【作者简介】:赵广增,爱好文学,热爱写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