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震:诗词从来都很酷

 明日夏明日 2020-03-27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嘉宾康震。

“究竟什么样的时代才能成为诗的时代?什么样的人心才能称之为诗心?”康震认为,唐宋时期的一些特质值得参考,即国家富强、人心安宁、社会稳定、艺术经验的积累以及全民文化素养的提高。

参加《中国诗词大会》5年,康震感觉大众对古典诗词文化的认知有了很大改变。以前喜爱诗词的人似乎都“藏着掖着”,现在更多人开始乐于分享,吃饭时来个行酒令、飞花令,逛街买衣服也要作几首小诗。

今年年初,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落幕之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日本方面在给中国捐赠的防疫物资上附上意味深长的经典诗句,引发舆论探讨。

在接受《新周刊》采访时,《中国诗词大会》顾问、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认为,作为古典文学研究者和推广者,他乐见古典诗词的当代应用。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选择用中华古典诗词来表达、传递疫情期间人们的思想感情,可以理解,值得肯定。

“这说明,当代国人对古诗词一如既往地关注,对传统文化素养有着更高的期待。”

精致工巧的诗词语言与直白大众的宣传语言,并行不悖

随着日本捐赠防疫物资的照片得到广泛传播,物资箱上贴着的经典诗句火遍大江南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诗经·秦风·无衣》)…… 

前段时间,由日本捐赠的防疫物资。

有网友评论道,日本朋友的诗句用得精当,相比之下,咱们自己好像诗心不足。对此,康震指出,不能下如此论断。中国是个多民族、多区域、文化层次丰富的国家,大众知识水平差异性较大,“所以,在疫情袭击范围辐射全国的形势之下,那些最直接、最简明、最精准、最有号召力、最具有鼓动力、让所有人第一眼看上去就明白的宣传语言,就是最好的表达”。

当然,精致工巧的诗句与直白大众的宣传语,在疫情语境中其实不分轩轾,反而能够并行不悖。

比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用来鼓舞士气非常给力;送别前往抗击疫情一线的朋友,可以说“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安慰战斗在抗疫一线的伴侣,可以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与爱人被分别隔离时,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也很贴切。

疫情暴发以来,康震坚持每天用毛笔手抄经典诗词,并在朋友圈以“中华经典诗词,让我更有力量”系列主题进行传播。康震尤爱抄录毛泽东诗词,他认为,毛泽东善于用古典诗词来描绘时代风云与当代人的思想情感,具有鼓舞人心的积极力量。 

康震在朋友圈摘抄的毛主席诗词。

康震说,这次抗疫捐赠物资中引用经典诗句之所以引发很大关注,主要在于“人们对现在中国人的人文素养教育有更高的期待”。他提到,目前中国在阅读教育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之余,看书、读诗应该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和全民的文化习惯。人们用美好精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诗意生活。

谈及古代诗词的当代意义,康震补充说:“我们应更加包容、积极地了解古典诗词的内涵和意义。中国古典诗词永远不会被遗忘,它是中华文化中瑰宝式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历史沿革背景,也能适时投射个人精神内心。”

唐诗宋词是最中国的文化表达方式

康震对诗词有一种形象的表达:“我时常比喻唐诗宋词就像一个U盘,握在手中很小,但释放出来的容量非常大。它是中华文明一种高度集中、概括的表达形式,也是我们民族典范的情感记忆,属于最中国的一种文化表达方式。”

康震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上。

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发端于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映照着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历史。《诗经》源于黄河流域,以四言句式为主,如开篇第一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开端;《楚辞》源于长江流域,屈原的《离骚》是其代表,是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滥觞。

古典诗词的鼎盛时期在唐宋,今天许多流传最广的诗词大多创作于此时。据学者统计,现存唐诗有5万余首,诗人有2000余人;《全宋诗》则更多,约有27万余首。

康震解释道,诗词在唐宋时期达到巅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三个方面值得重视。

一是科举制度的推动,“所谓以诗赋取士,要求应试的文人能在短时间内写出好的诗句”。再者,从诗词本身发展脉络看,历经千年的发展与沉淀,这一时期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绝句纷纷出现,近体诗的格律定型。诗词成了人们表情达意、彼此沟通的重要形式,犹如现在的小说、电影、戏剧。

唐宋时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唐代的强大和宋代的富庶决定了当时的士大夫、文人普遍有蓬勃向上的昂扬精神,因此诗词的发展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爱好诗词的除了文人,还有仰慕盛唐气象的日本使者。/《妖猫传》

某种程度上,诗词在当时已经下沉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大众普遍参与的一项创作活动、一种大众文化、一个时尚潮流,“就跟现在谁都能发个微博、微信一样,随口就能说两句”。

生活的各个细微之处都有诗,比如:上朝,有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想送东西时,有白居易的“莫嫌轻薄但知著,犹恐通州热杀君”;想考进士,有朱庆馀的“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在唐宋社会,传播和传承诗词的载体也更为丰富。宴会、寄赠、考试、漫游、学塾都是重要的手段,李白、白居易、元稹、苏轼等人的诗都得以及时结集、传播。康震提及,在苏轼被流放贬谪时,朝廷曾下令严禁刊刻他的诗文,“这恰恰说明当时的出版商在刊刻售卖他的诗集”,因为苏轼在当时就深受群众喜爱。

文字延伸我们的五感。/《赤壁图》

诗以言志。在古典诗词中,历史的发展,古人的家国情怀、思想志趣跃然纸上。在不同诗人的笔下,激荡着不同的情感表达。

同为写庐山,李白善抒情,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苏轼好说理,写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两位诗人的诗风也可见唐诗和宋诗间的差别。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外来文明频传,诗人们热衷于直抒胸臆;宋代外患较多,士大夫饱读诗书,诗人们偏好在诗中议论古今,引经据典……

“究竟什么样的时代才能成为诗的时代?什么样的人心才能称之为诗心?”康震认为,唐宋时期的一些特质值得参考,即国家富强、人心安宁、社会稳定、艺术经验的积累以及全民文化素养的提高。

如何让古老的经典诗词,真正“活”在当下?

康震始终觉得,对于古典诗词文化的推广与传承,无论是政府、民间团体还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有高度的自觉和担当。“一个老师不仅要自己精心做学问,更要让你的学问成为社会人文教育的资源。”

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主讲的“唐诗选读”备受欢迎。康震的教学方式是将一首诗讲透。

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康震一直致力于推广诗词

比如讲李白的《将进酒》时,他会说明李白写诗的缘由、诗背后的故事、这首诗在当时的影响等,并逐字逐句分析。“让同学们了解,那个时代为何会诞生李白这样伟大的诗人,李白究竟伟大在何处,他的痛究竟是什么。”

担任五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嘉宾顾问之后,康震对大众节目普及诗词和大学教育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大学教育是希望学生在掌握诗词知识的基础上增进智慧、见解,进行研究性的思考,《中国诗词大会》的受众群体则十分庞杂,更需讲解得形象化、趣味化和情感化。

从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开始,康震就在节目中采用绘画的形式给选手出题。“这是节目的一个创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实现艺术上的共通感。”

康震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诗词出题绘制的画作。

在第五季节目中,康震曾绘制翠竹、山石之景引出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绘制桃花与江水,描述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为讲解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写下的“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康震在节目中即兴绘制了一幅路线图,讲述杜甫从洛阳西返华州,沿途路过新安,看到了官军散亡、四处征兵之景。康震感觉,“这样一看就十分生动具体了。杜甫一路走一路写,留下的不仅是诗,还是时代与生活的实录,这也是诗词的价值和力量所在”。

追寻着古人的足迹,在本季诗词大会中,康震还前往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庐山、黄鹤楼等地,“身临其境”为选手出题,讲解李白、杜甫、王维等诗人当年的故事,“让古老的经典诗词真正'活’在当下”。

“李白诗行”系列之一,2013年,湖北秭归。“李白诗行”系列摄影作品记录了李白诗中的风景。(图 / 许培武)

参加《中国诗词大会》5年,康震也看到了一些积极变化,最明显的感受是,大众对古典诗词文化的认知有了很大改变。

他提到,以前喜爱诗词的人似乎都“藏着掖着”,找不到释放的出口,大多时候只能一个人自娱自乐。“现在似乎都找到了平台和归宿。周围的朋友们开始乐于分享,吃饭时来个行酒令、飞花令,逛街买衣服也要作几首小诗。”此外,更多此前对诗词不了解的人也逐渐投入关注与兴趣。

康震认为“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化里的精灵”。中国古典诗词在上千年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始终有着极为健朗的生命力。近代以来,由于西学东渐、工业化的进程,古典诗词的地位难有前代之隆盛。

康震提出,这一点值得反思的是,诗词在当下应该更加贴近人心,走近生活。因为它们不仅承载历史,更要点亮人生、诗化生活。古典诗词具有其他文学样式难以替代的精神激励作用。

他认为,在当代,古典诗词没那么显赫,“但不管你想不想,念不念,它就在那里,就在你心里;当你需要的时候,它就在你心里自然升腾、开始燃烧、发光,悦你耳目,慰你心田,给你力量,促你成长。这就是古典诗词的永恒魅力”。

作者 | 蒋苡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