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卫辉文化】潞王篆刻——闲章不“闲”

 laoxuesheng 2020-03-27

潞王篆刻——闲章不“闲”

书画家每创作一篇作品,用章与不用章,差别很大。章分姓名字号章和闲章两种,尤以闲章为最雅,最有意蕴。闲章的印文多为格言、成语、诗文佳句之类,最能展示作者的意趣和追求。

潞王的草书唐诗石刻是有意留给后人看的,故而十分重视布局结构,用章自然成为十分重要的环节。诸如“潞国亲笔”“潞国之宝”“潞国中和父之宝”“潞国敬一道人”“潞国敬一主人”“潞国敬一主人中和父宝”“敬一主人之宝”之类自然属于姓名字号章,是必须郑重其事使用的;除此之外,还用了大量的闲章。这些闲章形制各异,题材丰富,为碑面增添了许多韵味,很有研究的必要。

下边举出数例,与朋友们分享:

此乃潞王所书唐羊士谔《山郭风雨朝霁怅然秋思》诗。尾有“敬一道人”章。首用“仁以为己任”章,语出《论语·泰伯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古代仁人志士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并且认为这样的责任十分重大,而愿意为此理想而奋斗终身,这是多么高远的情怀啊!秋风初至,羊士谔身处他乡,惊秋感物,一句“衰久已忘言”表达了伤感而无奈的悲秋情怀。潞王偶用此章,未必有过深的情感跌宕,但既有此章随身,崇尚仁德的儒家修养还是有一定的自觉色彩的。

此乃此乃潞王所书唐李疑《淮南秋夜呈周侃》诗。首用“中和甫”章。尾部上用“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章,下用“潞国敬一道人”章。“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出自《尚书·夏书·胤征》:“嗟予有众,圣有谟训,明征定保,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百官修辅,厥后惟明明。”按,夏帝仲康治理四海,羲和嗜酒荒乱,胤侯受命征伐。出征之前,训诫军众,明确指出先王能谨慎对待上天的警戒,大臣能遵守常法,百官修治职事辅佐君主,君主就明而又明。君明臣贤,恪守常规常法,各司其职,自然天下太平。潞王拥此闲章,对封建秩序稳定而国泰民安的追求隐现其中。

此乃此乃潞王所书唐郑谷《中年》诗。首用“潞”章。尾部上用“草圣”章,下用“潞国敬一道人”章。“草圣”既是学习攀登的目标,又微有自得自诩之意。潞王朱常淓的《潞藩新刻述古书法纂十卷》很可读,他对古代书法的诸多流派、风格、笔法等皆有剖析和论述,有很多灼见。虽然潞王书法未臻最高境界,但其书法理论和修养并不低,绝对能跻身大家之列。因此,敢于制“草圣”章,用“草圣”章,资本和底气还是有的。

此乃此乃潞王所书唐李商隐《井洛》诗。首用“潞国敬一主人”章。尾部上用“异心三月不违仁”章,下用“潞国中和之宝”章。“异心三月不违仁”语出《论语·雍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对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不仅理解深刻,而且坚决践行之。“三月”当然不是实指,应泛指时间长。孔子赞扬他“三月不违仁”,而别的学生“则日月至焉而已”。潞王以此刻章,以儒家传统“仁”之思想要求自己,并且长时间坚持,非意志坚定者不能为之。作为封建王朝的皇子,能有这份心性,实在难得。

此乃潞王所书唐沈佺期《奉和立春日内出綵花树应制》诗。下部上用“三变”章,下用“潞国中和之宝”章。按,“三变”语出《论语·子张》:“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三变”指三种变相、变化。儒家要求君子时常处于慎独的状态,严守忠信恭谨,喜怒不形于色。当真正做到了“温良恭俭让”,自然自内而外,威势凛然,不可冒犯。这种独特之气,就是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人们望而生畏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但当你去亲近他、接触他时,又“即之也温”,这是一种深层次的谦恭和温和,与人为善,温馨自然,令人如坐春风。君子嘛,言行举止往往堂堂正正,心有邪辟、身有污秽者见之自然紧张局促,难以自安。说道“三变”,大家定会想到北宋词人柳永,柳永的原名即柳三变。不过,这位年轻时虽然才华出众,但所作所为不合乎君子的要求,宋仁宗更是斥其“且去填词”,堵塞了其仕进之路。所谓山不转水转,仕途失意的柳永竟然在词坛傲立,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潞王以“三变”自勉,想到的肯定不是柳永,走的还是传统儒家勤于修养的老路,这一点应该注意。

此乃潞王所书唐周贺《冬日山居思乡》诗。首用“从善如流”章。尾部上用“敬一道人”章,下用“焚香默坐,消遣世虑”章。“焚香默坐,消遣世虑”,多么形象的生活状态的描述啊。为了寻求精神的宁静,为了消遣种种世虑,独坐于高楼之上,焚香默思,这应该是潞王寻求进修的方式,也是他日常生活状态的体现。潞王地位高贵,锦衣玉食,但精神生活如枯水一般,没有波澜,没有起伏,从生可以看到死,惟有借助儒家的道德自律、佛道的虚无缥缈才能静捱时日啊。这其实真谈不上是享受,这其实是另一个层面的“痛苦”。

此乃潞王所书唐郑谷《潼关道中》诗。首用“厚德载物”章。尾部上用“敬一主人”章,下用“守约施博”章。“厚德载物”大家都很熟悉了,“守约施博”呢?语出《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还是讲的君子修养。“善言”者,言语浅近但含义深远;“善道”者,所操者简易而施与者广大,君子由己及人,自己坚守简约而博施他人。这里的“善道”即“善导”,善加诱导。《论语·颜渊》:“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陆德明释文:“道,导也。”潞王追求“善言”“善道”的境界,以己及人,总是好事。

此乃潞王所书唐李白《送友人》诗。首用“乐道人之善”章。尾部上用“皇明潞国敬一主人中和甫积善堂之宝”章,下用“君令臣共,父平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章。第三枚章语出《左传》昭公二十六,晏子(对齐景公)曰:“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君令而不违,臣共而不贰,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这是一段针对社会、家庭伦理的格言,是旧时家学中的箴言,也是整治家庭、管理家族的方法和要求。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庭是最小的单位,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传统道德有优有劣,我们打破了旧的家庭秩序,却没有建立起新的家庭秩序;我们批判了旧的家庭伦理道德,却没有创建出完整的有体系的新的家庭伦理道德,这才是新时代进步的最大障碍。潞王的这枚印章让我们又重修体味旧时代伦理道德的魅力,别有一番风味!

以上仅仅是举隅,从中可见潞王闲章的基本特征。我们既可以从中感受到封建王子加强儒家道德修养的孜孜努力,又可以从另一角度感受潞王的谨言慎行,甚至于如履薄冰。当然,这些闲章也有极大的可能是文人附庸风雅的道具,未必一定要与主人的修养见识、思想理念联系在一起;但文人笔下的作品会说话,我们通过对潞王的选材、构思、走笔、疾徐收放的变化、用章的选择等考察,还是能初步感知潞王的情怀的,这也是我们研究潞王书法的意义吧。

另外,潞王闲章还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比如“皇明潞国敬一主人中和甫美心宫之宝”“皇明潞国敬一主人中和甫积善堂之宝”“皇明潞国敬一主人中和甫望月楼之宝”“皇明潞国敬一主人中和甫诚意斋之宝”“皇明潞国敬一主人中和甫崇本楼之宝”等,其中的“美心宫”“积善堂”“望月楼”“诚意斋”“崇本楼”等一定是潞王府楼台停榭的名称,最起码让后人对潞王府的建筑窥知一斑。连大名鼎鼎的“崇本书楼”亦在其中呢,只不过没刻成“望京楼”,看来在小潞王时或许没有“望京楼”的别称,即使有,那也是民间的,潞王是不会刻在印章里的。没想到,到了现在的太平盛世,“崇本书楼”日渐式微,“望京楼”的俗称倒是大行其道,这倒是有点黑色幽默的感觉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