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乡村到城市,古代驴友出行指南,寻常百姓是如何出门旅行的?

 浩然文史 2020-03-27

在中国古代,远距离的旅行,都需要通过冒险的方式,或一定经济实力的支撑下才能实现。这与古代交通不发达、社会政治的不稳定等因素有很大关系。而大多数的百姓,一辈子的活动半径可能只有以家为中心的百公里范围,不过围绕着周边的城市与集市,他们依然有很多出游的机会。

今天中国的庙会,多为古人留给我们的遗产

一、民间庙会的兴起

传统农业社会的农耕与饲养需要定期更新大量的农副产品,固定的交易形成了固定的集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赶集的风俗习惯。

如果遇到逢年过节,或者是周边的祭祀活动,集市就显得更是热闹非凡、人山人海。这里不仅有农副产品与日常生活用品的交易,还有饮食,算卦,杂耍,戏曲表演等固定店铺与游街商人,过年过节中大的集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庙会。

每年到了农历新年、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时。在中国各地的村村落落都会举办各种聚会来迎接新年与喜庆日子的到来,而此时忙碌一年的农民也开始走出家门去集市上放松心情。久而久之的庙会作为一种每年固定的习俗就开始被确定下来。

据记载庙会最早的出现秦汉时期,但早起的庙会功能单一,多以祭神,祭祖先为主,具有极强的民间信仰与宗教的性质。直至到了明代,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农村中出现了大量的集市,许多庙会已经开始向娱乐化的性质上转变。

至明代中期,每年春节在中国农村大大小小的集镇上都有了兴办庙会的习惯,至清代庙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的兴旺与繁盛。

民国初期集镇庙会的场景

而随着庙会的兴起,带动了一批民间民俗的发展,如像社火、踩高跷、秧歌、旱船等民间艺术不断兴起,这也为辛苦一年百姓提供了可以娱乐与游玩的场所。

今天作为每年春节的特色之一,庙会依然活跃在中国的农村之间,特别是在北方庙会的氛围更加浓重,一般持续的时间也从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不等。而这正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财富。

今天村镇的庙会依然是我们逢年过节必去游览的项目

二、古人的城市旅行

相较于农村的集市,自宋以后中国的城市旅行也开始不断兴起。北宋时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繁盛,里坊制的限制被彻底打破,城市经济进一步活跃与市民生活得到更大提升,由于城市旅行的开始渐渐兴起。以北宋都城汴梁金明池为例子。金明池虽是皇家园林,但却会在一年中的特定时期向百姓们开放。

金明池会在每年三月至四月中旬开放一个多的时间供市民参观,此时的金明池正值春暖花开时节,整个金明池也会开展各种各样的花会供来访的游人欣赏。而到了三月二十日那天,皇帝与皇室贵族也会走出皇宫,并且亲临金明池来观看争标与诸军百戏等项目。此时整个金明池会迎来这一个月以来入园的高潮,游人更是如织如潮。

至于其他日子,金明池内也多是“殿上下回廊,皆关扑钱物,饮食、伎艺人作场勾肆,罗列左右”。由此不难想见当日汴梁市民出游的盛况。

张择端的《金明池争标图》

除了金明池与琼林园,对汴梁进行城市游访也是宋代居民必不可少的活动。因为汴梁的水利交通与漕运的发达,时常还会借汴河举行舟船竞速的比赛,人们多会聚集于城中的虹桥之上,或者汴河两岸,观看比赛的盛况。

漕运的发达带动了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

到了南宋,随着靖康之难后北方被金人占领,南方政府不得不把都城迁往临安(今杭州),临安虽有临时安在之意,但临安在南宋政府几代的经营下,商业经济也越发发达。与之前的汴梁相比,临安的一湖一江的格局为南宋市民提供了更好栖息的场所,而临安城区最负盛名的应该就属于西湖了,经过之前白居易、苏轼的治理,西湖的水患不但得到了非常好的治理,而且开始慢慢成为江南风光的典范,而西湖正好靠近临安城旁边这为人们日常的浏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西湖十景”之名也在此时被人们所传颂。

而西湖最大的特点是每个季节都能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色,南宋时还正直中国进入了一次小冰期,气候较往年寒冷许多,然而西湖雪景却成为每年冬日临安城的市民必去游览的地方,而“断桥残雪”也由此而得。而到了春天市民还能欣赏到苏堤春晓,曲院风荷的景色。

西湖断桥残雪的景色

而城市发展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前提下,还不断充实着人们的精神娱乐世界,宋代以后大量的城市文学体裁也应运而生,如元杂曲、评书、昆曲等,至明清以后这种城市的旅游更加日趋发达,而此时还伴随着大量戏曲的出现,如京剧、秦腔、黄梅戏等。这些文学体裁与戏剧不但为后世留下了艺术财富,也定格了古人游乐的美好瞬间。

文史君说

虽然随着时代的更迭,中国古代的平民百姓的日常的娱乐生活与外出旅行越发的丰富且多样,但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加上中国农耕文明较强的乡土观念,固守家园与土地,成为很多百姓一生所恪守的准则。但这种乡土观念,我们也不应刻板地去理解。古代的普通百姓,在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也并非绝对地“足不出户”,在家乡之外,其实古代百姓也有一定的外出活动空间。

参考文献

1.岳永逸:《宗教、文化与功利主义:中国乡土庙会的学界图景》,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

2.赵子穆:《宋代汴州、杭州两都的市民出游》,《寻根》,2017年第7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