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寿之道:慈、俭、和、静

 人在囧途9 2020-03-27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

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

得闲便是主人。

这语言虽然俚俗一点,但其中蕴含的却是至真道理。天下佳山、胜水、名花、美竹无限,大约富贵之人役于名利,贫贱之人役于饥寒,总无闲情及此。并非优裕的生活才能怡养雅致闲情,而是懂得欣赏的人创造了优美的生活。

古人论致寿之道有四:慈、俭、和、静。

人能慈心于物,不为一切害人之事,如果一句话就会伤害别人,这样轻微的伤害也不能轻易发出。推而广之,戒杀生以惜物命,慎剪伐以养天和。无论冥报不爽,只要胸中长存一段吉祥恺悌之气,自然不降灾祸,而可以长龄矣。

人生福享,皆有分数。珍惜福报之人,福报常有余;暴殄天物之人,福报易枯竭,所以古人以俭为宝。不止财用应当节俭,一切事物常思节啬之义,方有余地。俭于饮食,可以养脾胃;俭于嗜好,可以聚精神;俭于言语,可以养气息非;俭于交游,可以择友寡过;俭于酬往,可以养身息劳;俭于夜坐,可以安神舒体;俭于饮酒,可以清心养德;俭于思虑,可以免烦去扰。凡事省得一分,即受一分之益。大约天下事,万不得已,非做不可者,不过十之一二。初见以为只能如此,细想之下也并不是非要这样。如此逐渐省去,会愈发清净少事。白居易诗云:“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天下间劳苦烦扰忧惧的人,所做的事情难道不能止歇吗,果属万不可已者乎?每念于此,世人必恍然自失矣。

人常和悦,则心气冲而五脏安,古人所说的养“欢喜神”,即是如此。明人梁清标【1】就是这样:日间办理公事,每晚家居,必寻可喜笑之事,与客纵谈,掀髯大笑,以发抒一日劳顿郁结之气。这真是得了养身的要诀。明人何如宠【2】曾有乡人过百岁。何如宠扣问乡人长寿的方法,答曰:“予乡村人无所知,但一生只是喜欢,从不知忧恼。”噫!此岂名利中人所能哉?

子曰:“仁者静。”又曰:“知者动。”每见气躁之人,举动轻佻,多不得寿。古人谓砚以世计,墨以时计,笔以日计,此乃动静之分。静之要义有二:一则身不过劳,一则心不轻动。凡遇一切劳顿、忧惶、喜乐、恐惧之事,外则顺以应之,此心凝然不动,如澄潭、如古井,则志一动气,外间之纷扰皆退矣。

慈、俭、和、静于养生之理,极为切实,较之服药引导,其效果不啻于万倍。若服药,则物性易偏,或多燥滞;引导吐纳,则易至作辍。必以慈、俭、和、静四者为根本,不可舍本而务末也。《道德经》五千言,其要旨不外于此。铭之座右,时时体察,当有裨益耳。

——《聪训斋语》

【1】 梁清标(1620—1691)字玉立,,号棠村。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文学家,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清顺治元年补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曾任宏文院编修、国史院侍讲学、礼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著有《蕉林诗集》、《棠村词》等。

【2】何如宠(1569年~1641年),字康侯,号芝岳,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枞阳镇何家青山)人。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是明末一代名臣。何如宠为官清廉,深得在朝官员信赖,官至少保、户部尚书。《明史》称其“操行恬雅,与物无竞,难进易退,世尤高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