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庞统之死的真相,刘备谈及就泪流满面,其实他是主要责任人

 四地闲夫 2020-03-27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称为“卧龙”,庞统被称为“凤雏”,并且有“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得天下”的说法。诸葛亮和庞统都投靠了刘备,但是不幸的是,庞统在三十六岁那年便死了。《三国演义》中提到,庞统是太自负,从而中了敌人的埋伏,死在落凤坡。但文学毕竟带有艺术色彩,并不是真正的历史。

庞统之死的真相,刘备谈及就泪流满面,其实他是主要责任人

据《三国志.庞统传》中记载,庞统是在刘备进益州时,攻打雒县,在城下不小心被乱箭射中而亡。那么,为什么说庞统之死,刘备是主要责任人呢?

这里可能有人会说,刘备把的卢马借给庞统,的卢马克主。注意,这些都是《三国演义》为了塑造文学色彩而杜撰出来的,实际上并非如此,不是庞统轻敌,也不是刘备的马克死了庞统。不过,庞统的死,刘备仍然是主要责任人。这还要刘备进军益州,庞统出的几条计策说起。

庞统之死的真相,刘备谈及就泪流满面,其实他是主要责任人

我们知道,庞统是刘备下面仅亚于诸葛亮的谋臣,刘备要夺天下,益州是必争之地,而当时的益州归刘璋管辖。为了得到益州,庞统曾经为刘备出过四条计策,其中两条上策,一条中策,一条下策。刘备最终放弃了两条上策,选择了中策,这是导致后来庞统围攻雒县,被流箭射中而亡的重要原因。那么这几条计策又具体是什么呢?

第一条上策,庞统建议刘备趁着刘璋在涪陵约见他时,抓获刘璋,然后益州就得到了。不用过多动用兵将,也有利于保存实力。但是刘备觉得这样做恩德威信无法建立,拒绝了。

庞统之死的真相,刘备谈及就泪流满面,其实他是主要责任人

第二条上策,就是在刘备拒绝第一条,并和刘璋会面后,承担起替刘璋征讨北方张鲁的使命时,庞统再次建议,趁着刘璋没有防备,可以选一些精兵,日夜兼程抄小道袭击成都。如此,刘璋也没什么带兵经验,又无准备,一定能顺利一举夺下成都。但是,刘备还是觉得不够仁德,拒绝了庞统。

其实,庞统也知道刘备很可能会拒绝自己,但是,军队来益州的目的是夺下益州,不能拖延过久,如果一再拖延,进退两难,兵将匮乏,损失将会非常惨重。所以,庞统在提出这条上策时,也同时给出了中策和下策。

庞统之死的真相,刘备谈及就泪流满面,其实他是主要责任人

中策就是假称荆州危急,要赶回去,刘璋手下的两位名将杨怀、高沛一定会前来送行,到时候把这两名大将抓起来,益州也就容易攻打多了。

下策就是退回白帝城,和荆州兵马一起入蜀,以后再慢慢设法攻打益州。只是这样,战线会拖得很长,亦不知何时能够拿下益州。

最终,刘备选择了中策。在这里,庞统给刘备总共出了四条计策,可是刘备因为优柔寡断没能把握机会,放弃了两条上策,却偏选了中策。许多人可能会说,刘备是因为仁义道德,所以放弃前两条计策,但是,这真的是仁义道德吗?

庞统之死的真相,刘备谈及就泪流满面,其实他是主要责任人

因为他的选择,本来只需要抓刘璋一人就可以,但现在必须由两方军队开战,要死伤多少士兵,这种因小失大,因仁义之名而害更多人性命,不能算是大智慧,也更不能称得上是真的仁德,你觉得呢?

并且,最终他采用了第二条计策,把刘璋手下的两位名将都杀了,这又怎么能算是仁德。其实,在乱世当中,许多时候,都要做到当机立断,乱世中要想还百姓一个安定,就必须以乱制乱。过于的优柔寡断只会害死更多无辜的人。庞统就是被刘备这种所谓的仁义害死的。

庞统之死的真相,刘备谈及就泪流满面,其实他是主要责任人

选了中策,虽然比下策顺利,但是还是有一些地方需要攻城的,与擒贼先擒王的上策相比,自然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在围攻雒县时,庞统被乱箭射中而死,可惜了与卧龙齐名的凤雏,就这样早早的死在了刘备优柔寡断的仁义道德中。

庞统之死,虽然是在战场上英勇捐躯,但是他的死,刘备应负主要责任。后来,刘备一提到庞统之死,就会觉得心中特别难过,泪流满面,其实,除下伤心,笔者认为,他心中多少是有些后悔的。后悔当初没有采纳庞统的上策,造成了兵将折损,最终损失了一位能为他开国安邦的谋士。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