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五脏六腑与十二正经(上)

 培训班背包 2020-03-27
很多的中医爱好者和学习艾灸的朋友在了解了艾灸并掌握了艾灸技法后,往往对于穴位的应用和经络的整体构成觉得不甚了解或学习很棘手,知道艾灸的好处却不知道具体在哪条经络上、哪个穴位上应用,分不清人体哪些部位分布着哪些经络,所以有必要让大家在脑海中先形成十二正经的框架,知道每条经脉大体的循行路线和变化,才能有的放矢。


众所周知,我们学习艾灸必然离不开穴位,穴位又是在经络之上,如果把经络比喻成藤,那么穴位就是藤上的瓜,所以在了解穴位之前有必要先了解经络。《黄帝内经》对经络上来讲:人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有三百六十一腧穴。这三百六十一穴都分布在十二正经和督脉、任脉上。那么什么是十二正经呢?十二正经也叫十二经脉,为十二脏腑所属,具有运行气血,联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
那么十二脏腑又是什么呢,哪些是脏,哪些是腑呢?十二脏腑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脏六腑。


五脏是实心的有机构的器官,包括心、肺、脾、肝、肾,还有一个就是心包络,心包为心脏外边的一层包膜,亦称膻中,具有代心受邪的作用,隶属于心,习惯性把这六脏称为五脏。中医脏腑学说认为:脏者,藏也。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故五脏亦称为五神脏,具有化生、贮藏经气并能藏神等功能。
六腑是空心的器官,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受五脏之浊气,名曰传化之府,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等功能。
五脏和六腑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之间又存在着阴阳、表里及属络关系。五脏属阴,属里;六腑属阳,属表。一表一里,一阴一阳,互为属络,互相搭配,通过经络相联系,互相协调,共同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比如:心与小肠相表里,开窍于舌;肺与大肠相表里,开窍于鼻;脾与胃相表里,开窍于口;肝与胆相表里,开窍于目;肾与膀胱相表里,开窍于耳。这就是五脏与六腑的表里关系以及分别开窍于人的五官:舌、鼻、口、目、耳。


了解了上述有关五脏六腑的五神、五官外,还涉及到五志(喜怒思悲恐)、五体(皮肉筋脉骨)、五液(汗涕涎泪唾)、五时(春、夏、长夏/四时、秋、冬)、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化(生长化收藏)、五气(风暑湿燥寒)、五方(东南中西北)等五行属性,这些藏象学说在之后的每一脏腑专题介绍时再做详细讲解,这里就不做过多赘述了。
不知您对于五脏六腑的了解有多少呢?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大家更好的扎实中医基础。有关于十二正经,咱们下期再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