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织与造的传奇——大型艺术挂毯《长城》背后的故事

 捉光凑影 2020-03-27

长城堪称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创造之一,毛主席也曾发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感叹。凡登上过长城之人,无一不被其雄伟壮观所折服。而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块被周总理称为“国宝”的挂毯,让你不用登上长城也能感受到它的壮丽无比,这就是赤峰地毯厂的工人织作的大型艺术挂毯《长城》。挂毯艺术之高超,反映景物之逼真完美,竟到这种程度:当你站在挂毯之前,就像正在八达岭上。

长城挂毯

赤峰地毯厂的工人于1965年织成了这块挂毯,同时这也是第一块长城艺术挂毯。他们将这块挂毯送到北京,挂在中南海紫光阁周总理会见外宾的客厅。敬爱的周总理说:这是“国宝”,反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

这“国宝”是地毯厂全体职工智慧的结晶,地毯上的每一道经纬线,每一个栽绒结,都凝结着他们对祖国的爱,和为祖国争光的雄心壮志,都记录着他们耗费的心血,付出的辛勤,以及克服的困难。

赤峰地毯厂
想要织作一块挂毯,第一关就是绘图设计。题材的大小轻重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成败和艺术效果。设计小组的人员向艺术家取经,向各种艺术品吸取营养,在生活中寻觅素材……可是,中意的题材在哪里?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1964年,图案设计人员去北京出差,途径八达岭。八达岭山峦起伏,波澜壮阔,长城逶迤,一泻千里,壮丽的景色拨动了他们的心弦。

赤峰地毯厂
整个人类在漫漫历史中创造了世界七大奇迹: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印度的古刹……神奇雄伟,世人仰慕。当美国宇航员遨游太空,巡天遥看蔚蓝色地球的时候,睁大眼睛想看它们,结果令人遗憾。遥远的距离,使那些最伟大的奇迹也渺小得无法寻觅。只有中国的万里长城,哪怕在遥远的太空,也能映入眼帘。这伟大而又古老的奇迹触发了设计人员的激情,产生了创作的灵感。题材选中后,他们的心情非常激动!碰巧就在这一年,《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帧八达岭长城的彩照,设计又有了原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完成设计只走完了第一步。

织毯

织毯

反映大自然,有许多美好的艺术途径。画家的彩笔,摄影师的镜头,都可以尽情地去展现。而地毯制作只能靠拼叠栽绒结表现景物、光线、色彩。每一个栽绒结只有一种颜色,运用这种局限性很大的物质条件,要想惟妙惟肖地表现层次繁多、色彩复杂的大自然,其难度之大,不难想见。制作“长城”这样的大型艺术挂毯,每一个制作者除了必备的制作技艺,还要对光线有摄影师那样的敏感,对色彩的运用要像画家那样娴熟,并且要具备一定的绘画知识。

织毯

织毯

赤峰市地毯厂的前身是1956年建成的老式皮麻厂,当时厂里只有一个7人地毯小组,只能生产以牛杂毛为原料的内销低档产品。8年之后,就要在比这稍好一点的基础上生产打进国际市场的精高档产品,这对地毯厂的工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是,对祖国的热爱,为祖国争光的雄心,鼓舞、激励着地毯厂的职工们冲了出去,拼了上去!为了亲身体会长城的雄伟,由领导带队,十几位女织工告别丈夫,安顿好孩子,三上八达岭。

剪雕

剪雕
像峻岭一样陡峭的长城,使许多游客在登上第三个烽火台时,就已经力不从心,望而却步了。可是这些只练“坐功”,年过三十的女同志为了把长城的雄姿深深印入脑海,竟然要登上第五个、第六个烽火台。到攀上第八个烽火台的时候,个个都是汗流浃背,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稍稍喘息一下,还要跑到山下,仰视金山,观察光线和景色的相应变化。

为了观察全天的色彩演变,她们抢上第一次班车出发,最末一次班车返回。老技工毕克勤家住山区,回家办事,还不忘起大早爬高山,观察日出的景观,还有的职工到处寻找老房古砖,观看上面的青苔……为了织好这块长城挂毯,大家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观察、学习。

剪雕

剪雕

制作长城艺术挂毯在当时是本行业的尖端技术。它以绿、灰、蓝为基色,每一种基色又要从最深到最浅分出几十种,甚至上百种颜色,还要把总共1554200个栽绒结分染成283个色调。织工们要把这近300种颜色分清记住已是不易,还要把数以万计的栽绒结运用得恰到好处,更是难上又难。如果有一个栽绒结出了毛病,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破坏整个画面的完美。织作起来,除了每个织工必须心手相随,更需要共同操作的几位师傅配合默契,才能保证整个画面的和谐、流畅、自然。
面对难度颇高的任务,职工们并没有被困难吓住,而是迎难而上,不到成功不罢休。领导亲临现场鼓励、指导、设计,技术人员跟班作业。织工们夜以继日,织一点,研究一点,不行,就拆了重来,从头到尾已经数不清拆了几次。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成功了,用现在的话讲,堪称“工匠精神”!

制作长城挂毯

验收作品
它那磅礴的气势,精美的做工,国画的风格,油画的质感,那东方艺术的美丽,就连那些要求严、标准高的世界性大客商都为之倾倒。他们目不转睛地端详着起伏如涛的千山万壑,揣摩着巍峨的像龙头一样的烽火台,状如龙脊的垛口,那历历可数龙鳞一样的城砖上竟能看得见灰绿色的青苔。

包装

包装
尽管讲解员一再诚恳地声明,这挂毯是一个平面,但客商们一口咬定那是凹凸不平的立体!管理人员只好允许他们选出一名代表上前摸一下,证明确实是柔润细滑的平面。这时客商中间顿时发出一阵唏嘘之声,马上又掀起一阵抢购的热潮。他们竞相加码高价,出价高得惊人。遗憾的是,它只是一件珍贵的展品,管理人员婉言谢绝,客商们大失所望。他们除了大饱眼福,只能把贪馋的眼光和啧啧赞语留在这东方艺术的面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为赤峰地毯厂颁发的证书

费孝通为赤峰地毯厂题字“人间绝艺,民族之光”
其中一块长城挂毯还变成了“天方夜谭”里的“飞毯”,出现在巴黎国际博览会的大厅里,被评为二等奖。法国一位著名的服装大师把它买下,他太幸运了。他似乎得到了稀世之宝,兴奋得不知如何是好,最后不惜出巨资,举办了专门欣赏《长城挂毯》的大型家宴。

中顾委委员李运昌参观赤峰地毯厂

盟长乌力更陪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王逸伦参观地毯厂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王逸伦、昭乌达盟盟长乌力更、昭乌达盟盟委副书记于恩波、盟委宣传部长佟兴武、盟经委主任巴图与地毯厂领导班子合影

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敬爱的周总理把紫光阁的长城挂毯作为最珍贵的礼物赠送给他。长城挂毯为各国人民传友谊,为祖国争光辉!长城挂毯的创制成功在赤峰市地毯厂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块里程碑!它使职工们看到了自己的潜力和力量。

盟长乌力更陪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王逸伦参观地毯厂

昭乌达盟盟长乌力更、昭乌达盟盟委副书记于恩波陪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王逸伦参观赤峰地毯厂
此后,工厂规模迅速扩大,质量日新月异。到了80年代,与60年代相比,人员已经由200多人增加到800多人,生产能力由2000多平方米猛增到30000平方米,产值由40多万元增长到650万元,利润由几万元增长到120万元,创汇率达到50%。产品远销至20多个国家。赤峰市地毯厂的产品也名扬四海,誉满五洲。

本文为原创转载需经作者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