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徽因:为何会没有选择徐志摩,读完这篇也许您会有新的认识

 南山居士 2020-03-28

知道林徽因,源于初中时听说她和梁思成、金岳霖比邻而居的旷世恋情。那时候我对她的感情是匪夷所思的,一个女人和三位才子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之间的爱恨纠葛总会让人好奇和议论纷纷。

林徽因:为何会没有选择徐志摩,读完这篇也许您会有新的认识

再后来,拜读她的诗歌,对她的才情甚是仰慕,对她在建筑上的成就更是由衷地倾慕。尤其是作为一名千金小姐,她在梦想的追求上的坚守和努力,她在建筑方面的光芒,让我肃然起敬。

林徽因:为何会没有选择徐志摩,读完这篇也许您会有新的认识
  • 她是设计师,参与新中国国徽的设计,还设计了东北大学的校徽。

  • 她是建筑师,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抢救景泰蓝工艺;还和梁思成一起发现了唐朝的古庙-五台山的佛光寺;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写《中国建筑史图录》稿……

  • 她还是诗人,文学造诣让诗人惊叹,相继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等著作,代表作就是《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林徽因诗集》等。

出生于1904年的林徽因,原名林徽音,是祖父取自《诗经·大雅·思齐》中: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来因为还有一位诗人名“微音”,于是,她改名林徽因。

林徽因:为何会没有选择徐志摩,读完这篇也许您会有新的认识

她是民国四大美女,更是眼光卓越、胸怀宽广的中国首位女性建筑学家。虽然人们常常因为她的美貌和情感八卦而津津乐道,但遮掩不了她在中国建筑和艺术上的突出贡献。

今天,我会从林徽因的父母对她的影响来谈论她波澜壮阔的一生,希望能对做父母的我们有所触动。

一、母亲何雪媛的抱怨和暴躁,剥夺了林徽因的童年生活,让她在家族的夹缝中早熟而敏感,也让她脾气暴躁饱受诟病

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是父亲林长民在太太叶氏病逝后再娶的乡绅富家女,家境富裕,但因为是小女儿,多纵容娇惯,性子暴躁,任性,也不会女红和交际,更无学识,所以不得丈夫和婆母喜欢。

因为她生养的三个孩子中只存活了林徽因,所以,父亲再娶了上海姑娘程桂林,意为传宗接代。没曾想,二娘过门后,善生养,为林家生了好几个子女。

林徽因:为何会没有选择徐志摩,读完这篇也许您会有新的认识

从此,不善言辞的母亲成为被冷落的后院主人,而二娘程桂林则带着孩子和父亲住在热闹幸福的前院。被冷落的母亲则把所有的怨愤朝向了女儿林徽因,把女儿当做情绪的垃圾桶。每次她从前院回来,都会遭到母亲的责骂和训斥。

张德芬老师曾经说过:抱怨的世界,是一个没有光明的世界,是一个远离真相的世界,是一个拒绝成长的囚笼,是一个看不到自己的黑洞。

何雪媛不愿努力改变自己,改变现状,就把牢骚和不满都倾诉在林徽因身上。而林徽因就是在母亲的抱怨中,被慢性毒药慢慢地侵蚀着自己的内心,变得阴郁、敏感。

1、母亲的抱怨和狭隘,让林徽因脾气暴躁,内心敏感,锋芒毕露,被人诟病

我想起了梁思成的二娘王贵荃,丫鬟出身,颠沛流离被卖到梁思成的母家,成为梁思成母亲的陪嫁侍女,后成为梁启超的二夫人,一辈子没有名分。尽管王夫人不识字,但是她在陪伴几个孩子写作业过程中,听孩子背书、她也跟着背,孩子写字,她跟着写,从而学会了读书看报记账。

而王桂荃因为好学上进成为了梁启超的左膀右臂,不仅是他们生活上的贤内助,还是孩子们的授业恩师,引导着孩子们走向光明和未来。在梁思成不好好写作业被妈妈责骂时,王桂荃抱着梁思成说:成龙上天,成蛇钻草,你看哪样好?不怕笨,就怕懒。人家学一遍,咱学十遍,马马虎虎不刻苦读书将来一事无成。从而勉励孩子们上进好学。

两人同是目不识丁,但何雪媛的条件比王桂荃好了不止多少倍,仍然被何雪媛把手中的一副好牌打成了烂牌,也让女儿的一生都留下原生家庭的创伤。

何雪媛在和丈夫没有共同语言的困境下,没有想着去学女红、厨艺、诗词歌赋,反而是身陷在泥沼中唠叨、抱怨、指责,发脾气。在老公宠二夫人时,她没有想着改变自己,提升自己,而是指责二夫人抢走了丈夫;抱怨女儿胳膊肘往外拐,去前院讨好二夫人;抱怨林徽因同父异母的弟弟们抢走了林长民。

即使林徽因结婚成家后,母亲年岁已高,和他们夫妻俩住在一起,也总是挑剔抱怨,经常因为小事和佣人吵架。弟弟林恒来北京报考清华大学,借住在林徽因家,母亲仍然毫不掩饰对弟弟的排斥和痛恨,每天在林徽因面前抱怨二娘和弟弟。

林徽因:为何会没有选择徐志摩,读完这篇也许您会有新的认识

如同她给美国的好友费慰梅书信中所说:

晚上就寝时我已经精疲力尽,差不多希望自己死掉或者根本没有降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我知道我实际上是一个快乐幸福的人,但是早年的战争对我的伤害是如此持久,它的任何部分只要重现,我就会沉溺在过去的不幸中。

而在夹缝中生存的林徽因,一方面装着对父亲的爱,装着对父亲能够体谅母亲的期待;但也装着母亲“祥林嫂式”的抱怨和愤懑,以及对母亲狭隘和小气的逃离。

林徽因:为何会没有选择徐志摩,读完这篇也许您会有新的认识

母亲的被冷落被她看在眼里,让她疼在心里;可是母亲的自怨自艾和整天的抱怨也让她饱受心灵的折磨,在她的心中留下了斑驳的阴影,每每提及都会仿佛厄运重现,也剥夺了她的童年和快乐,让她变得敏感。

在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中讲道:每个人在家庭系统中都有自己的心灵空间,当我们关系错位,家庭矛盾就会涌现。

林徽因:为何会没有选择徐志摩,读完这篇也许您会有新的认识

在正常的家庭中,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父母给予孩子爱和照顾,孩子接受父母无条件的爱是大自然的规律。在家庭中,孩子就是孩子,在父母爱的沐浴中长大,他们随我们而来,却不是我们的附属品。

而在林徽因的家庭中,因为父亲偏爱二房,母亲得不到丈夫的怜惜和关爱,就把女儿林徽因当做“精神伴侣”,把情债和抱怨加在女儿的肩上,让林徽因承受不能承受之重,从而早熟、敏感而脾气暴躁。

而林徽因在母亲的抱怨和情债中,压抑着自己天性和感受,也失去了童年的活力和张力。也在母亲的暴脾气的影响下,林徽因的脾气不太好,不论是在国外念书时候还是北京安家之后,林徽因的脾气都很火爆。

在梁思成给大姐梁思顺的书信中他写道:感觉自己做错了许多重要惩罚似的,这惩罚不完,事态就缓不过来。

回到北京后,林徽因经常和妈妈用福州话吵架,和梁思成用与英语吵架,和小姑子则用普通话吵架。

也有书中记载:林徽因体弱,切除过一只肾脏,有时忽然无名火起,易燥易怒,情绪激动。但梁先生永远不愠不火,轻声细语,耐心安抚。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林徽因选择了梁思成,因为梁思成是在一个和睦温暖的大家庭中生长起来的暖男,他脾气温和,包容大度,如一缕阳光冲散了林徽因内心淤积的忧郁和烦闷。

林徽因:为何会没有选择徐志摩,读完这篇也许您会有新的认识

而童年时代母亲的抱怨和自怨自艾,让林徽因不仅饱受家族中复杂人际关系的折磨,也让她不敢接纳自己,不敢回首自己的童年,以至于她多次说自己“有病”。因为她脾气暴躁,自尊心强,所以会因为猫和邻居钱钟书关系不好,但却不愿意去解释。而她的敏感多疑和强烈的自尊心,让她和昔日的好友冰心因为“太太的客厅”而交恶。

2、母亲的被冷落和自怨自艾的一生,让林徽因理性而独立,从而拒绝了徐志摩,选择了梁思成

虽说母亲的抱怨和脾气暴躁让林徽因对童年宛如厄运般看待,也养成了脾气暴躁,不通人情的血性,是林徽因一生挥之不去的包袱。但是不得不说,母亲被冷落的一生也给予了林徽因独立、倔强而理性的一生。

因为母亲的被冷落,她和母亲单独住在后院,少了热闹和温暖,多了落寞和孤单。因为母亲时常去祖母跟前伺候,所以给了林徽因更多的独处时光,让她学会了独立而坚强。

独处的童年时光里,也给了她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给了她艺术的启蒙和内心的敏感,让她更善于捕捉内心的力量。

在林徽因后来写得一篇关于6岁出水痘的散文中,在大多数孩子为水痘哭哭啼啼时,她却觉得水痘是一种荣幸。而且在独自养病的房间内,她听着窗外的各种声响,分辨是谁的脚步,是什么动作,从而来滋养自己的内心。

林徽因:为何会没有选择徐志摩,读完这篇也许您会有新的认识

心理学家叔本华在《独处的艺术》书中讲道:独处是一种更为深刻的自我成长。

而年少时独处的时光,锻炼了她的意志力,让她在成年后能以大家闺秀的身份和梁思成穿梭在乡间小路上,哪怕虱子遍身都是,哪怕风餐露宿,她都会和梁思成一起奔波在探寻古建筑的道路上。

而见证了母亲被冷落一生的林徽因,在感情生活上就比较理性而独立。

尽管只有16岁,她内心热烈地爱慕着徐志摩,但是在知道徐志摩已有妻室张幼仪,依然义无反顾地离开了他,选择了温暖务实的梁思成。

林徽因:为何会没有选择徐志摩,读完这篇也许您会有新的认识

对林徽因而言,张幼仪的落寞让她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的泪水和抱怨,复杂家庭带给她童年的创伤让她无法释怀。因为林徽因内心很清楚,诗人的热情和赞美不是生活的本质。她还平静地看出,徐志摩爱的是他自己用诗人激情造出来的人。

徐志摩可以为了看彩虹,冒着倾盆大雨去桥头等待,他坚信彩虹一定会出现,凭借的是“诗意的信仰”。而林徽因复杂的家庭环境让不敢轻易地迈出去,她知道自己只是徐志摩创造的源泉。

所以,她拒绝了徐志摩的爱情邀约,选择了踏实行走的道路-梁思成。

二、父亲的开明和才情,成为林徽因人生的摆渡人,撑起了林徽因一生的梦想

林长民,字宗孟,号苣冬子,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热衷政治,而且由于热心且能言善辩,他在政治生涯中大放异彩,曾经官至司法部长。

林徽因:为何会没有选择徐志摩,读完这篇也许您会有新的认识

林徽因的父亲,虽然在她幼年时就留学日本,没有尽为父责任,但父亲的见识,开明和正直却影响了林徽因的一生。父亲对她的栽培和教导,让她明事理,开阔视野,找到人生的兴趣。

1、父亲的开明和不拘传统,带16岁的林徽因旅行,不仅打开了她的眼界,还奠定了她的建筑理想,间接地影响了中国的建筑史

林长民曾在文章中写道: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尽管父亲经常出门在外,但年幼的林徽因就成为书信来往的书写者。当他从女儿的回信中,觉察了女儿的敏感和苦恼,他开始关注这个聪慧早熟的女儿。1920年,在林长民因为“国际联盟”要去欧洲访问考察时,决定带着女儿同行,并且写信告知女儿:

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察诸国事务增长见识;第二汝近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繁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从书信中可以看出,父亲对孩子的高瞻远瞩,眼界之开阔,见识之卓越。他没有因为林徽因是女孩而轻视她,没有因为她母亲的狭隘而舍弃自己孩子,而是带着女儿游历海外,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父亲带着林徽因走过了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等地,还将女儿视为知己,和女儿分享路途的所见所闻。父亲在欧洲和各界名流交流时,她都在客厅“恭听”。而各国的新奇之美和造物主的鬼斧神工不仅陶醉了林徽因的内心,还让林徽因逃离了家庭的繁琐,远离了母亲的唠叨和抱怨,身心得到了完全的放松和自由,也让林徽因接触了建筑艺术,为一生的贡献拉开了序幕。

旅居伦敦时的女房东,是一名喜欢到剑桥写生的建筑师。孤独的林徽因便带着一本书跟着女房东一起出去写生,可是,她常常被房东笔下的线条所吸引,也开始了解到建筑的美。

而真正让林徽因把建筑作为人生理想,则是在她考入爱丁堡圣玛丽学院后,她随朋友柏烈特一家人海边度假时,柏烈特的一个女儿和她畅谈人生的理想。她告诉林徽因她的工程师梦想,也从她的口中得知,建筑并不是简单的盖房子,也有自己的语言和美感,是一种和诗歌、绘画一样的艺术形式。

从此,林徽因把建筑作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也间接地影响了梁思成。在梁思成因为车祸住院时,她会和梁思成谈起她的建筑梦,也影响他把建筑学科作为自己的理想,两人也为此奋斗了一生,从而为中国的建筑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林徽因:为何会没有选择徐志摩,读完这篇也许您会有新的认识

父母的眼界和见识,决定了孩子的视野和未来。正是林长民对于女儿的开明和卓越的见识,开阔了林徽因的视野,也打开了林徽因的胸怀,不再纠缠于家庭琐碎,把建筑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父亲带林徽因的欧洲之行不仅让她看到了另一方天地,还让他在不同的旅途中,收获不同的思考,找到了自己一生的理想和追求,也让她陶醉在各地的风情万物中,看到了每一栋建筑背后的故事和艺术美。

2、父亲的正直、勇敢和不畏强权民主精神,潜默移化地影响着林徽因的品性,让她勇敢、无畏地坚守梦想

有自己独特见解的林长民虽然也曾位高权重,但却在官场几多沉浮,因为他为官清廉,满身正气。尽管屡次跌下政治神坛,但他依然活跃在民主的道路上,以改良社会为己任,坚守自己的主张和梦想。而他的正直、勇敢和不畏强权的民主精神,也影响了林徽因的秉性和品性,让她在追求自己建筑梦想的路上坚韧、果敢。

1924年,梁思成和林徽因来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报道,不曾想学校的建筑系却不收女生。无奈之下,林徽因改报宾大的美术系,曲线救国。而且,林徽因的课余时间都用来选修了建筑系的主要课程,还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成为了建筑设计课的助教。

1927年,两人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梁思成的两个设计方案都得到了金奖,而林徽因还从建筑系的助理做到了辅导员的位置。两人更是收到了克雷教授建筑事务所的橄榄枝。

但是两人选择了继续进修,梁思成申请哈佛大学的东方艺术学博士,开始了对建筑学的探索。而林徽因选择了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28年,两人结束学业,选择了从伦敦、法国、意大利的欧洲游历归国作为自己的蜜月之旅。尽管当时国内军阀混乱,时代灰暗,但是两人仍然怀着救世之心返回了祖国。

林徽因:为何会没有选择徐志摩,读完这篇也许您会有新的认识

作为穿旗袍的闺阁小姐,林徽因就这样跟着梁思成开始了中国古建筑探索之路。尽管风餐露宿,尽管只有遮风挡雨的破房子,尽管林徽因本身就有肺病,身体孱弱,梁思成腿脚不便,但是两人仍然相互配合,爬上爬下,测量,绘制,做记录。

和他们一同考察者记录了当时的艰苦条件:“终日奔波,仅得馒头三枚(人各一),晚间又为臭虫蚊虫所攻,不能安枕尤为痛苦。”

他们就这样辗转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到河北正定的隆兴寺,杭州的六和塔修缮……还在蓟县独乐寺中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还在研读敦煌壁画时,无意发现五台山的佛光寺上,标注的年代是唐朝。而唐代古建筑的发现,也打破了日本人认为“研究中国的艺术和历史,得有日本人来,中国人不具备这种能力”的痛。

林徽因:为何会没有选择徐志摩,读完这篇也许您会有新的认识

而就是这样一个穿旗袍、养尊处优的大家小姐,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和梁思成一起徒步跋涉在群山峻岭或者穷乡僻壤中,坐火车、汽车、骑骡子、爬墙测量记录,爬梁清除蝙蝠屎,在石头上绘图,完成了将近3000多处的建筑勘测,为中国的古代建筑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在被好友安排去国外避难时,林徽因谢绝了朋友的好意,并对她说:“祖国有难,我怎么能走?”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重大影响。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和教导孩子、吩咐孩子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孩子。你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孩子。

父亲林长民尽管陪伴女儿的时间很少,常年以改良社会为己任,但是父亲会和她通书信,和她畅谈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带她环游世界开阔她的视野,和她交流诗词歌赋陶冶她的气质。而父亲一生的正直、勇敢和开明,也影响着林徽因的一生,让她在异国他乡中面对不招收女生的困境,曲线救国努力求学;在战火纷飞的乱世,坚守在探寻古建筑的理想中;在伤病交织的逃难岁月里,坚持阅读、著述建筑书籍,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建筑资料。

写在最后

纵观林徽因的一生,不仅仅是民国四大才女,还是传奇才女。尽管因为她的敏感和暴躁,被人诟病,但人无完人,瑕不掩瑜。她在中国建筑史上、艺术上、文学上的的成就,对祖国的爱国之情却是有目共睹的。

她是闺阁女子,但却一直和梁思成奔波在探寻古建筑的路上。她和梁思成是屡次被外国邀约的才女佳人,却始终在动乱的年代,和国人同甘共苦。甚至在逃难路上,被儿子担心日本人追到怎么办,她飒爽地笑着说:门口就是扬子江。尽管身患肺炎,逃难途中,她依然研究《汉史》,给孩子们读古诗词,给孩子们讲屠格涅夫,讲米开朗琪罗的创作,给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让两个孩子都成为国之栋梁。

林徽因:为何会没有选择徐志摩,读完这篇也许您会有新的认识

如同著名作家李健吾在《林徽因》书中描述她:“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沙龙上作为中心人物被爱慕者如众星捧月般包围,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不顾重病、不惮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早年以名门出身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战争期间繁华落尽困居李庄,亲自提了瓶子上街头打油买醋;青年时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真谛,英文好得令费慰梅赞叹,中年时一贫如洗、疾病缠身仍执意要留在祖国吃苦”。

尽管母亲的抱怨和狭隘,让林徽因的童年饱受折磨,不堪回首,也让她的脾气暴躁,敏感而高自尊,被人诟病。但是母亲被冷落的一生也让她学会了理性,学会了独立,能在16岁时看清自己对感情的归属,不论是徐志摩还是金岳霖,她都知道自己的性情适合什么,想要什么。

而父亲的开明和见识,则打开了林徽因的另一方世界,让她不再拘泥于家庭琐碎,可以逃离母亲的抱怨和锱铢必较。并且父亲在带她看世界的过程中,让她眼中有星辰大海,内心有光,还找到了一生的兴趣和方向。

而林徽因的一生就是在父母的晴雨两重天中长大,母亲抱怨狭隘成为林徽因的阴雨天,无法呼吸成长;父亲开明、正直,成为她的晴天,滋养着林徽因的一生,让她向阳而生。

孩子随我们而来,却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不是我们随意打骂倾诉的垃圾桶,从而承受不能承受之重,失去孩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而我们要做的是把孩子当做孩子,给予他们充足的爱,让他们得到充足的阳光和营养去茁壮成长。

养育孩子,不仅仅是给他们优质的教育资源,买学区房,去辅导班,更需要带孩子见世界,见终生,开阔孩子的胸怀,帮助孩子树立自己的理想,找到人生的兴趣,用精神富养孩子的内心。

参考文献:

【1】、苏尹,《林徽因传》

【2】、梁从诫,《其实很多人都误解了我的母亲林徽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