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76:绍兴兰文化史略及春兰品牌展举办意义

 第一香笔记 2020-03-28

这几天浙江省绍兴市成为“中国春兰节”的永久举办地成了全国兰友们热议的话题,大家给予了极高的期待,并预示这与春兰市场的持续回温是高度契合。鉴于此,现就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就“关于同意筹办2020年中国春兰节的函”转录抄送。

浙江绍兴兰花栽培历史久远,离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距离只有90.8公里。在河姆渡出土的陶罐器皿中出现的兰花图案则是中国目前最早的,这是一种图腾的象征,亦是兰花的人文属性最早的确认,更是宝贵而永不磨灭的兰史记载。

河姆渡文化,据今约7000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故名,分布于宁绍平原。遗址中保存有成堆的稻谷、谷壳等。出土遗物共六千多件,其中多为骨器,也有陶器、玉器、木器。另外,陶器上还发现了虾脊兰的图案,这是考古发现已知最早的兰花图案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人们生活的器皿上,这充分说明了新石器时代人们由生活文明在向精神文明转变。

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的传承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再次得到确认,并且呈现出经贸农耕的繁华,这是中华民族的辉煌一面,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竟然有兰花的图案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制器皿上,这无疑将奠定了该地域的兰花种植地位历史悠久。

在新石器时代尚无简牍纸张印刷,故不便于记载,镌刻在陶器上文字与图案也因容易损坏而难以保存确为遗憾之事,但能从六千多件出土的文物中呈现出兰花图案可见一斑。可以推测当时的河姆渡人种植兰花已蔚然成风,农耕细作与精神层面的需求折射出鱼米之乡的富庶。

后来在春秋战国期间越国勾践植兰更是兰史上的一段佳话。据史载,吴王夫差在渚山建立兰花基地,以呈吴王。

勾践种兰之地——兰渚山距城二十五里之南面小山,东临古鉴湖,西背会稽山。

关于勾践在渚山种兰,历史上多有记载,除《宝庆续会稽志》以外,如明万历年间的《绍兴府志》记:兰渚山,有草焉,长叶白花,花有国馨,其名曰兰,勾践所树,明人南逢吉注王十朋《会稽风俗赋》也说:兰亭,即兰渚也。《越绝书》曰:勾践种兰渚山。明代徐渭也在《兰谷歌》中提到勾践种兰必择地,只今兰渚乃其处《绍兴地志述略》记载:兰渚山,在城南二十七里,勾践树兰于此。由于勾践种兰渚山,后人把渚山命名为兰渚山,把兰渚山下的集市命为花街,并把兰渚山下的驿亭命名为兰亭。

鉴于河姆渡出土的陶制生活器皿镌刻的兰花图案可以见得,古越国之地的绍兴历朝历代都是春兰种植地之一,故这里兰文化沉淀深厚。

那时百姓生活中文字记载的还是较少,直到春秋战国时关于兰花信息就越来越多了,在绍兴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勾践植兰于兰渚山了,这与当时的孔子说兰的《猗兰操》,屈原唱兰歌赋的《离骚》名振华夏,可谓是经典永流传,至今都索绕在华夏子孙的脑海中可见影响之大。另外,兰在《诗经》、《易传》、《左传》等先秦古籍中都有记载,可见当时植兰之盛。

后来,由于简牍到纸张以及印刷术的发明,文字记载更是方便多了,加之朝代越来越近之故,关于兰花方面的诗词歌赋与书法字画亦随之丰富起来,艺兰古谱亦多。后来的大唐、大宋、大明盛世期间的文人墨客,说兰道兰更是比比皆是。再到南直隶、江南省,绍兴兰文化都在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即便在视兰花为毒草的十年沉沦里,绍兴人依然是在静悄悄地爱着兰花,种着兰花,从未间断过,可见兰花在当地百姓心中扎根之深可见一斑。

关于绍兴春兰传统铭品有多少在此地传承,感兴趣的兰友不妨查阅一下由绍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绍兴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绍兴市、县兰花协会共同出版发行的《绍兴兰文化》一书。里面从“绍兴——中国春兰的发祥地”开始讲述该地兰文化的历史渊源。因此说,绍兴是春兰种植与文化传承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绍兴,早在2400多年前是越国的国都。绍兴兰花栽培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水清山秀,物产丰富,是江南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和兰乡,亦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当今绍兴收藏与种植的春兰铭品更是全国之最,以爱好而植兰,以及产业化植兰已经蔚然成风,形成了绿色种植产业链,并顺应国策美化、绿化、香化规划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值此中华盛世人民安居乐业,百姓艺兰热情高涨之际,并在春兰市场的持续回温的高度契合之时绍兴市人民政府向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申请举办2020年中国春兰节”,可谓是顺应时代发展之需,这更是利国利民之举,当成为“中国春兰节”永久举办地时这是春兰品牌之兴,更是国兰之兴,希望在此良好的带动效应下使中国兰花走向品牌化发展之路,必将意义重大!20190729日万云坤于国香居

说明:本文配图是春兰“郑同荷”2019年开品以及植株长势与老草新芽双叠芽长势!

20190729日万云坤于国香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