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2:请不要再来打着日本组培的晃子欺骗世人 (中)

 第一香笔记 2020-03-28

(中)

二、饱和

日本地理形态是岛屿国家,2014年拥有人口1.27亿,从人口总量上来讲爱培兰花者不会有多大的群体,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实施定芽制度这样的做法是对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中国兰花,是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雅物,亦是精神层面的消费品,肯定不能速培成萝卜青菜一样庞大的数量。蔬菜是人们每天生活的必须品日吞吐量巨大,故作为菜蓝子工程来打造是民生保障的一部分。然而,兰花的植株既不能当菜炒着吃变成快销品,亦舍不得把这些铭品草拿来入药,利用科技手段弄出产销失衡的量,只会助推诸多不利的因素产生实无任何值得称道的地方。

在日本爱兰者精益求精的技艺钻研下,兰花苗质苗情和数量却还是迎来了稳步增长,并渐呈饱和态势。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农业科技单位违背市场需求于60-70年代搞起了组培和杂交育种,自然市场是无法消化掉。

就拿“绿云”作例子来进行阐述吧!当初搞出来的“绿云”组培苗还是等到80年代末期中国兰商过来采购,才混合一起打包走。这还源自原生种“绿云”一直是非常难种,再加上中国十年文革对原始存量的摧毁,造成大陆该原生种苗特别稀有,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市场缺口,故陆续从日本返销回来的种苗很快就销售一空。起初“绿云”从日本开始返销回国时人们见到货就拿走了,根本就没有什么组培概念。直到后来人们通过栽培对比才发觉其中有容易栽培和难以栽培的两种苗情,故真相才被慢慢揭开。

从日本过来进入中国的苗子很快被分散开来,由于数量不大加上国内栽培管理和日本那边的一时对接不上,发苗也不是太理想,故很难在短期间内育成一定数量上市流通。这也就是为什么直到1997年南通柴油机厂举办华东第三届春兰展上,始见到了湖州冯如梅先生带去的“绿云”参展,只见沈氏兰盆种着全封尖的草正顶着开品绝佳的花,非常令人震撼,一时引起轰动。

这届春兰展只有冯先生带去唯一的一盆“绿云”也足以说明了当时该种的生存现状,为此2016年春46日在太仓我向筹办该兰展主要负责人丁永康先生交流过此事,得到了再次确认。由此,可见在90年代“绿云”还是比较稀少的,种得好的就更少了。

原生种“绿云”株型特征

三、滞销

由于60-70年代日本国内的原生种春兰和蕙兰种苗一直是呈饱和状态,从而导致了稀有度丧失,大家追求猎奇的心态也就随之消散,真正实现了平常心艺兰。兰花是群生性植物苗子越多越好发,故栽培者面对大盆口茂盛积压滞销的兰花只落个如何才能更好的安置它们的想法了。这也就是当时为什么很多爱培者把中国当时一苗难求的传统种,为何种到院落中地里的主要原因。整理好地畦按照兰花的生长特性配好培养基,种下去平时只管管水,夏天用竹帘遮下阳光,冬天防范一下寒冻就好了,这样使兰花土生土长倒也不错。当然亦有人直接就把大盆口的兰花整齐地摆放于院落中的地面上进行粗犷地管管水即可,无需要劳神费力地。在如此局面下故像组培和杂交的苗子上市根本就无人问津,再加上兰界新生力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萎缩现象,如此前景堪忧这更是加剧了热情的倒退。

据我通过上海通道了解到,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本的“绿云”到达上海是大部分流向了浙江,极少部分是留在了上海和流向江苏。另据上海阮顺庚先生回忆说:“上海組培苗的氾濫,那是在九十年代的中期前後。那時的王東芳、吳志謙、宗惠民、王永康、蘭翠苑等,手中已經有組培艸出現。至於‘綠雲,當時確實有組培苗。但量極少,故很難搞到。‘綠雲組培的天量,其是韓國註北京以後才出現的!”

中国兰商在日本大批量收购春、蕙兰传统种铭品的库存,确实是一时带动了他们的热情,但好景不长,因中国第三波兰市期间的多方科技杂交草和组培草的无序上市,相应地导致了整体购买力的下降。在这低谷期间的8年里中国兰商根本就不可能去日本进行大采购,这使之种植户的库存又在上升。

在第三波兰市期间韩国组培的“绿云”大量倾销到中国市场,据很多经销商和种植者后来反馈,韩国货因质量不过关容易发生倒草。但是他们搞出艺的像“绿云爪”、“绿云雪”等种苗却不存在这种现象,倒也是十分奇怪,是否基因被杂交篡改也就一直存疑中。于是大家就对韩国搞出来的青叶组培“绿云”对比找原因,这才发现原先日本于60-70年代搞出来的“绿云”组培苗质量那才是杠杠的。

原由是日本保留有原生种资源,故他们组培的茎尖是来自于原种。再加上他们的精湛组培技术做保障,以确保所做出来的组培苗拥有较高品质。鉴于后来他们未再继续搞组培快繁,从而当初推向市场的组培苗也只有靠慢慢发苗来增殖了,故现在市场难以找到。

另一路未经复花的“绿云”株型特征

四、真相

据兰界资深人士魏昌先生向我讲述他引种“绿云”的坎坷路,早年前后花了有近10万元托人找的原生种,越种越少到了2015年只剩下三盆叶片泛黄显示生长不良的牙签草,长势惨不忍睹,从此再也不碰该种。他这么多年来想尽了一切办法,都无法解决黑、短、粗并呈环节生长的蚯蚓根现象,根都做不好自然就发不好苗子。最后答出一个总结性结论,那就就是玩原生种“绿云”的是发烧友,做兰花生意者是不会去种的因为经济回报太少,且从时间上来讲还遥遥无期。并且在管理上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退老苗比发新苗速度还快,这样下去自然就会越种苗子越少,那就是意味着直接亏老本。

据杨泓先生说:“‘绿云’确实是难种,他这么多年来种的3盆壮草被20164月份海蛟先生的徒弟来一起拿走了,我现在都搞不到壮草了,又得从老弱草走慢慢复壮之路开始。现在日本兰市的‘绿云’也非常短缺,几乎都被国人引种回国了。”

而组培“绿云”则不同,由于在茎尖组培的时候是要经过脱毒的,故经过硬化的新生一代相对原生种则要好种得多,这主要是表现在根系好养上,如是新苗自然也就容易复壮。

目前据说国内搞出来的“绿云”组培苗,彻底解决韩国青叶品不成功的短板,亦是目前市场主要供种源之一。

2015年与西部搞组培的资深人士交流时他说:“现在市场上哪里有原生种‘绿云’,全部是组培或杂交的,由于原生种‘绿云’经过几百年的栽培是会受病毒侵蚀造成越来越难栽培,慢慢也就销声匿迹了。其实原生和组培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如同某些人的处女情结一样。”

通过如上对话我们可以间接地了解到,韩国和国内、台湾所搞的组培或杂交“绿云”其父母本也不知道是当年日本搞出来组培苗后代上取之的多少代茎尖了。如果说原生和组培种没有质的区别,那么为何组培方又在强调取之原种源或一代、二代及N代种质基因茎尖切片呢!那么保留原球茎意义又何在?

为此四川杨晓军先生给出专业的解答,他说:“反复多次的茎尖切取,在内源及外源激素的影响之下,其扩繁出的后代种苗会出现低概率的变异和种性退化,保留原球茎的意义就在于更好的保证了该品种的种性和健康度。”

继续......


与杨泓先生的对话截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