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清理”身体的千年古方

 图书 馆员 2020-03-28
能“清理”身体的千年古方
有个大家可以在药店里买到,但并不太熟悉的中成药,叫“二陈丸”。最早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合剂局方》,至今使用了近千年,方子很简单,半夏,陈皮,茯苓和甘草,但是却可以治疗现在人最常见的疲劳,因为很多人的疲劳不是因为虚,而是因为肚子里有脏东西,用中医的话说是痰湿。

  中医所谓的“痰湿”,就是没排出去的代谢废物,它是很多疾病的发生诱因和基础,“二陈丸”就可以给胃肠做“清道夫”,清除停留在胃肠的痰湿。适合吃“二陈丸”的人一般都有胃口差,舌苔腻的痰湿特点,借助陈皮和半夏化痰去湿,帮他们达到“吃嘛嘛香”的境界。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吃补药,一个是生活好了,想锦上添花;另一个原因是现在人总觉得疲劳,觉得自己欠补。但无论哪个原因,吃补药前如果你的舌苔是腻的,那就算是体质已经虚弱到走路都喘,夜里总出虚汗的程度,也一定要先用药物“开路”,清理“内环境”,否则肯定欲速不达,这个 时候就需要吃“二陈丸”了。

  舌苔可以很准确地反映消化系统功能和状态,舌苔腻预示着体内有痰湿,胃肠里面不干净,有这些“脏东西”留存在身体里,吃什么营养也吸收不了,更何况,补药中甘味的居多,比如阿胶,熟地,山萸肉,虽然都是补血的,但是很滋腻,本身就比其他药物难以消化吸收,即便是平时胃口好的人,吃了这种药物之后,胃口都会被滞住,食欲变差。如果这时候你身体里原来还有痰湿,消化起甘温药物就更难了,结果往往得出结论说自己“虚不受补”,不能吃补药,其实,不是不受补,而是不会补,补得不是时候。

   遇到这种舌苔,先要吃2、3天“二陈丸”,舌苔会净一点,但不会一点苔都没有,而是变成一种薄薄的白苔,这是有胃气的正常舌苔,(一点苔都没有的“镜面舌”是胃气阴双虚的标志)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吃补药了。

   平时如果发现自己舌苔很腻了,虽然此时没有马上出现其他症状,但还是继续的饮酒,吃油腻,甜的粘的食物,甚至吃补品,很快会出现胃口变坏,嘴里有臭味,甚至身体发沉,如男性还可能有阴囊瘙痒,湿疹,女性则会出现白带多,颜色发黄的问题,都是湿热引起的,因为痰湿积滞久了可以化热。如果早一点吃“二陈丸”是可以防微杜渐的,特别是在我们现在这个食物极大丰富的时代。

   有的人为了吃补药而吃“二陈丸”开路的,结果居然发现几包“二陈丸”之后身体 就已经不那么疲劳,身体不那么发沉了?可是他还没吃补药呢呀?这种情况一出现就说明你原本就不虚,你的疲劳也好,身体发沉也好,其实就是痰湿导致的。因为中医说的湿,性质是粘滞,重坠,身体里有湿的人,总会感到身体发沉,如果是因为湿邪导致的头疼,也是头发蒙,发沉,好像有个湿布裹住了一样。

为什么人在夏天,特别是7、8月份的时候,容易犯困,总觉得浑身发沉,下午尤其提不起精神?就是因为这个季节是中医的“长夏”,是湿气最重的季节,下午阳气渐弱,湿气更要作乱,侵犯人身,所以即便是正常人也会觉得周身沉重 ,昏沉沉的。这个时候人如果感冒,往往要夹带着湿,也因此很难好的,不像冬天着凉,出点汗就解决了。长夏的感冒,在很长时间里身体都会感到很沉,就是因为受了湿邪。

这个时候,医生一般会开“藿香正气 水”,这个药里面就包含的“二陈丸”,感冒好了身体也就轻快了,这个原理和吃“二陈丸”开路时获得了补药一样的意外收获是一致的。

中医 14 大病因诊断对照表

一、气滞(肝郁气滞)

主要表现:

1、情绪抑郁,爱叹气,喉咙容易有不适感

2、多有局部肿块,如甲状腺,女性乳腺、子宫、附件有肿块

3、易手脚凉

4、脉多弦

常用药物:四逆散、逍遥散、越鞠丸

二、气虚(脾胃虚弱)

主要表现:

1、吃的少,胃腹胀满,但一般不腹泻

2、脉细弱无力,尤以关脉为甚

常用药物:四君子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三、血瘀(瘀血内阻)

主要表现:

1、各种疼痛,多为刺痛

2、局部肿块

3、出血证

4、精神异常,如狂躁

5、皮肤多干燥,易起白屑

6、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

常用药物:桂技茯苓丸、血府逐瘀汤、抵挡汤

四、血虚(血液亏虚)

主要表现:

1、头晕、心悸、乏力、健忘、多梦

2、面色、眼睑、口唇、爪甲淡白或苍白

3、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常用药物:四物汤、当归芍药散、当归补血汤、归脾汤

五、痰(痰浊内阻)

主要表现:

1、咳嗽痰多,痰质多粘稠

2、胃口不佳,脘腹胀满,恶心呕吐

3、局部肿块

4、头晕、眼花,或伴神志、精神异常,如胆小多梦

5、舌苔白或腻

常用药物:二陈汤,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

六、饮(较痰清稀、较水浑浊)

主要表现:

1、咳吐清稀痰涎

2、胸闷心悸,头晕目眩,头痛

3、 脉沉滑或沉弦,舌苔白或水滑

常用药物: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茯苓杏仁

甘草汤、小半夏汤

七、水(水液停聚)

主要表现:

1、周身浮肿,胸腹水

2、小便不利

3、周身关节疼痛

4、脉沉

常用药物:五苓散、五皮散、越婢加术汤、实脾饮、真武汤、防己黄芪汤

八、湿(水湿内停)

主要表现:

1、疲劳乏力,腰酸痛,关节疼痛

2、头重头晕,像裹了重物

3、胃口不佳,腹胀,胃部有不适或胀满感

4、苔白或腻,脉沉

常用药物:羌活胜湿汤、平胃散

九、食积(饮食停滞不化)

主要表现:

1、易打饱嗝,反酸水,胃口不佳吃得少,易呕吐

2、大便不正常,腹泻或便秘

3、有过食或伤食的情况

4、舌苔厚腻

常用药物:保和丸、枳实导滞丸

十、津液虚

主要表现:

1、口干,渴欲饮水,或渴不欲饮水

2、舌苔少,脉细

常用药物:增液汤、益胃汤、麦门冬汤

十一、阳虚(阳虚阴盛)

主要表现:

1、大便溏稀

2、不口干,不口苦,口中和

3、四肢厥冷

4、舌淡,苔薄白,脉沉迟

常用药物:理中汤、四逆汤

十二、实热(体内实热)

主要表现:

1、口干

2、大便干

3、心烦腹满痛

3、脉滑,脉数

常用药物:白虎汤、大承气汤

十三、阴虚(阴虚内热)

主要表现:

1、五心烦热(两手心、两脚心、内心)

2、下午或晚上发热,睡觉盗汗

3、两颧潮红

4、舌红少苔,脉细数

常用药物:六味地黄丸、麦门冬汤

十四、实寒

主要表现:

1、怕冷,发热,或无发热

2、周身关节疼痛

3、腹痛腹泻

4、脉浮紧或沉紧

常用药物:麻黄汤、葛根汤、理中汤、四逆汤、吴茱萸汤

#健康科普排位赛# #山西省中医院超能团# #健康真相馆#

文中提到的药物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中医的精髓—辨证论治

中医思维精髓—辨证论治

久中国传统医学是怎样搜集临床资料,又怎样运用这些资料作诊断呢?

每每听说的“辨证论治”到底是什么意思?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中医临床思维的过程,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是中医学术特点的集中表现,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一、辨证论治的特点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要通过症状、体征等疾病现象去认识疾病的本质的。

症:是指疾病的个别表面现象。是病人主观感觉到的异常感觉或某些病态改变,如头痛、发热、咳嗽、恶心、呕吐等,而能被觉察到的客观表现则称为体征,如脉象、舌苔等。症状是疾病的客观表现,是认识疾病和进行辨证的主要依据。

证:是由症状组成的,又称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所包含的内容为疾病处于某一阶段的各种临床表现。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机、病性、病位,以及疾病的发展趋势;反映了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反映了机体与外界环境的联系;为治疗提供了正确的方向。由于证包括了病变的原因、部位、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病:是疾病,一种病理过程。在一定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阴阳失调、气血杂乱,表现出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或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和机体对环境适应能力的下降,妨碍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因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进而影响机体的活动能力,便称之为疾病。

病、证、症:

症与证虽然与病有密切关系,但疾病既不单是一个突出的症状,也不单是一个证候。每一种病都有它的发病原因和病理变化,其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可产生不同的证候。每种病所表现出来的证候又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各种不同的证候又有相应的治疗原则。可见疾病与单一的症状和证候是不同的,病、证、病三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严格区别。

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结合现代医学的各种检查反馈,将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以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

中医思维精髓—辨证论治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为中医辨证的纲要。《内经》已经奠定了八纲辨证的基础,东汉张仲景更具体地运用于伤寒与杂病的诊疗。《景岳全书》中有《阴阳》、《六变辨》等篇,对八纲更有进一步的阐发。

疾病的临床表现是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从八纲辨证来看,任何一种病症都可用阴阳确定类别、用寒热阐发性质、用表里反映其病位深浅、用虚实说明邪正盛衰的强弱。

八纲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各种辨证的总纲,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有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具体的说,各科辨证是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加以深化。

八纲的关系:在八纲辨证中,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八类证候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彼此平行的,一般而言,表证、热证、实证隶属于阳证范畴。里证、寒证、虚证统属于阴证范畴。所以,八纲辨证中,阴阳两证又是概括其他六证的总纲。此外,八类证候也不是相互独立,而是彼此错杂,互为交叉,体现出复杂的临床表现。

在一定的条件下,疾病的表里病位和虚实寒热性质往往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化,如表邪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由实转虚、因虚致实等。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还可以出现一些与病变性质相反的假象,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真虚假实、真实假虚及上实下虚等。

中医思维精髓—辨证论治

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论治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

辨证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它中医的精髓,也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巧用“药对”,疗效倍增

在中药处方中,常见有荆防、乳没、知柏等药名,这些都是两味药搭档使用的缩写,也有将功效相近的药物搭配应用,如佛手配香橼、仙茅配仙灵脾、金钱草配海金砂、石菖蒲配远志等。

对这样的配伍俗称'药对',也就是中药配伍中的相须,使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以起到协同作用,增强疗效,类似西医的'联合用药'。

巧用“药对”,疗效倍增

荆芥配防风

这两味药均为辛温解表药。除都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外,荆芥偏重于祛风理血;防风擅长胜湿解痉,两药搭配使用,更增强解表祛风胜湿的作用。《症因脉治》中记载的防风汤,即用荆芥与防风配伍,佐以葛根,治疗风邪伤卫、有汗恶风有显著疗效。

乳香配没药

同为活血药,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但乳香更擅于调气活血,对气血凝滞引起的心腹疼痛效果显著;没药散血祛瘀疗效更强,两者合用,更增强活血祛瘀的作用。

《御药院方》中载方,取米粉120克(炒黄),加乳香面、没药面各15克,搅匀,用适量黄酒调成膏状,敷于筋骨损伤处,有明显的消肿止痛作用。

知母配黄柏

知母性苦寒,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利大小便之效,属清热下火药;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两药同用,更增强滋阴降火之功。如知柏地黄汤中,以六味滋补肾阴,配以知母、黄柏苦寒协助泻肾火,起到很好的滋阴降火作用。

又如大补阴丸中,黄柏、知母同用,再配以熟地黄、龟甲,共奏滋阴降火之功。方中用黄柏、知母苦阴之品,平相火而保真阴,这是清源的一面;用熟地黄滋阴,龟甲潜阳,益水以配火,这是培本的一面。

壮水而又制水是本方的特点,故凡遇阴分不足、火旺于内而现有骨蒸劳伤,年老之人腰膝疼痛者,服之极为有效。

香橼配佛手

两味均为理气药,用于胃痛且胀,多有气滞,不论虚证实证,均常用此两味药搭配使用。但也有所侧重,温燥之性,香橼偏重,佛手次之。故胃脘痛宜用香橼,加之胃胀尤甚者宜配佛手同用。

仙茅配仙灵脾

巧用“药对”,疗效倍增

这两味药均入肝肾,具有温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用于治疗因肾阳亏虚所致的腰膝酸软无力,阳痿宫冷,不孕等症,两药配伍应用,更增其温肾助阳之功,特别用于治疗肾阳亏虚型的更年期综合征,再佐以女贞子、旱莲草疗效更加显著。

金钱草配海金砂

这两味药均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金钱草功专清热利胆、通淋排石,用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还可治疗胆石症。金钱草功专清热利胆、通淋排石。海金沙甘、淡、寒,人小肠、膀胱经。

海金沙功专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二药相伍,相须为用,清热利尿、通淋排石的力量增强。

石菖蒲配远志

巧用“药对”,疗效倍增

这两味药均入心经,为宁心安神常用药。石菖蒲偏重于开窍宁神,化湿和胃;远志侧重于安神益智,祛痰开窍;二者配伍,可使心肾相交,进一步增强宁心安神、开窍化痰之功,多用于痰迷神窍,神志昏迷,痰浊阻络或痰浊中阻,痰火扰心而致的烦躁、失眠、健忘等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