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孔与识人

 yfdchyx 2020-03-28

文/冯黎明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约2190字)

作者授权吉言贤食公众号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

  当代大思想家列维纳斯用“他者的面孔”这一术语特指被主体隐藏起来的另一个“自我”。我们在这里说到的“面孔”,指的则是咱们的生活世界表象背后的精神“面孔”,这面孔是各色人等的心态的表达,也是他们社会行动的心理动力。比如当一个人公开声称911是人民对美帝的胜利,再比如说还有人高喊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等等,这些看上去明显有悖常理的言语行为,其背面挂着一幅不太健康的面孔。当我们把背后那幅面孔翻转过来认真检视一番,那些令人瞠目结舌的言语行为之所以敢于登场的原因也就昭然若揭了。在防控疫情的全民动员中,网络舆情也是波涛汹涌众语喧哗,如何在这“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台”的话语热潮中见识那后台的“面孔”,我们需要一些“识人术”。

  1、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越低下的人,越是倾向于把自己有限的信息来源看得可靠且准确,因为这可以掩盖他深陷窘境,即难以确证自己意见来源的尴尬。他热衷于一种全称判断的口号化表达方式,这是要极力避免别人鄙视他获取信息能力的低下。此类人群大都依靠一两种所谓“权威”的媒介认识自己身处的世界,他们把这些权威的媒介视作提供了某种理解世界的唯一通道的“大主体”,做出理解不理解都要执行的坚决行动。因为他们没有能力获取更多的信息,更没有能力以常识和逻辑对杂多信息进行选择比对佐证,所以一旦遭遇新信息的冲击,他们便摆出一副见了棺材也不掉泪的姿态来遮掩自己获取信息能力低下的缺陷。与之相反,在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强大的人那里,因为善于利用各种媒介得到信息并且善于从常识和逻辑入手分析这些信息,所以他们尽量避免大而化之的全称判断式表述,而更善于用分析性叙述的语言表达式。

  2、开拓前程改变命运的能力越低下的人,越是倾向于把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归结于某段过去历史的场景,因为这可以让他用“先前的阔”躲开选择明天的责任,甚至用回望过去某个激情岁月来否定勇于前行者的自由意志。当一个人无能于融入现实更无能于投身明天,他就只好否定所有的改变和改变的可能,想象着回到已经被人们扔掉了的“前朝遗史”,那里或者留有这些无能之辈“运动”江湖的辉煌。知识界有人搬出社群主义和文化守成主义为这股“怀旧”之风辩护,其实西方的社群主义和文化守成主义理论中根本得不出相应的结论。准确地说,只有那些行将被历史淘汰的人,才会在叹息人心不古之后大叫一声:想当年啊,老子……。不过这似乎跟年龄并无必然关联,不少的老年人坚守社会进步的理念不弱于年轻人,而有些年轻之辈却未老先衰,肾虚一样地失去了进击的意志。

  3、对自身所属社会群体的反思能力越低下的人,越是倾向于皈依、服从社群的集体观念,他无法在思想上跟自己的社群拉开一段距离,更无法在此距离上思考这群体观念的合理性、合法性,于是他只能“懒惰”地接受群体关于社会世界的意义和价值的预设,并且将这个预设毫不怀疑地推向众人。个人跟社群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现代社会的首要问题,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论争的主题就在于此。对于有着个人主义传统的西方文化来说,个人脱离社群滑向“原子化”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对于有着“共同体情结”的中国人来说,个人自主性的缺失则使得我们常常被社群规训而失去了反思的能力。在我们的社会中,那种无法站在社群之外观察和思考自身所属社群及其观念的合理性的人很多,他们几乎是非理性地被社群裹挟并按照先在、外在的规定发声,这样的人的言论经常给人以乌合之众的感觉。与此相反,那些能够相对地置身事外地反思自己的群体的人,其言论中的“我们”立场成分就要薄弱许多,因而也就少了许多缺乏“我思”的情绪之语。

  4、财富创造能力越低下的人,越是倾向于将自己财富的来源归之于主宰自己生活世界的权力的赐予,因为唯有如此他的有限财富才显得合法且稳定,别人也不敢鄙视他那低下而可怜的创造财富能力——既然财富都来自于“主宰者”赐予,那么贫富就与自己的能力无关,所以我不是“无能者”,我是永远记得“饭”和“锅”由谁赐予的有情有义之人。与之相反,创造财富的能力越强大的人,越是倾向于将财富来源的“自我”元素显现出来,所以他们不愿意承认财富是权力主宰者不知从那里弄来赐予给人们的。“取之有道”的财富,其话语表达必定是合乎理性的。至于用见不得阳光的手段获取财富——不是创造财富——的人,他们多半不愿意暴露对权力主宰者的立场,宁愿摆出一副公允中立的“姿本主义”面孔维护自己的财富。借助于出色的专业技术能力获得财富的人,他们在公共领域里所发出的言论常常跟“感恩论”格格不入,当然其中也不乏优越感十足的论调。

  上述几点是我想到的几条话语世界里的“识人术”,希望对关注公共事务的朋友辨识涛涛舆情中各色人等的“面孔”有所助益。当然这只是一些经验之谈,就公共言论界的各类言说跟言者社会身份的关系而论,很难作出普遍有效的定义,其中个人的教养、性情以及特殊的人生经历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我认为合理且有益的言论所表达的内涵应该是我们自己出于常识和逻辑对世界的观察思考,而不是出于外部力量的规训或者诱惑的“遵命文学”。

  说到这里我想起,早在两百多年前,启蒙大师康德就写过题为《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何为启蒙》的文章,依照大师的说法,启蒙就是要解除我们自己加在自己身上的一种“不成熟状态”,这种不成熟状态表现为,对于动用理性理解世界和我们自身无能为力,其实革命导师马克思也表达过相类似的意思。

  2020年3月22日。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