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忠勇显”,官至中领军的史涣,在历史上有哪些战绩?

 四地闲夫 2020-03-28

宿刘温书斋(张乔)

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调高。

凉风移蟋蟀,落叶在离骚。

回笔挑灯烬,悬图见海涛。

因论三国志,空载几英豪。

“以忠勇显”,官至中领军的史涣,在历史上有哪些战绩?

在三国时期有很多有名的人物,比如说“五虎上将”、“五子良将”、“江表十二虎臣”等等。这些人物的知名一方面是通过小说家的塑造,一方面也是源于史家的记录。史家记录的事件越多,这个人物的历史形象越丰满,小说家也越能够对他进行加工。而有些历史人物并不受史家的青睐,留下的史料非常稀缺。或者依附于其他人的传记之后,或者干脆分散在各个传记当中,成为一个冷门人物。三国时期就有很多这样的冷门人物。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其中之一——史涣。

“以忠勇显”,官至中领军的史涣,在历史上有哪些战绩?

“以忠勇显”,官至中领军

史涣这个人物的史料非常少,他有一个个人传记是在附列于《三国志·魏书·夏侯惇传》后的《韩浩传》引注的《魏书》中记载的《韩浩传》附列的《史涣传》。就在这样一个犄角旮旯的位置。通过这些史料可以得到一些信息。史涣字公刘,是豫州沛国人,和曹操是老乡。史涣少年时期有任侠气,这也是汉末三国时期很多人物具有的特质。曹操起兵的初期,史涣就跟随曹操,他是最早一批元老,“行中军校尉”。这里的中军校尉应当不是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汉灵帝设置的“西园八校尉”之一,可能是曹操新置的校尉。史涣随同大军东征西讨,同时“常监诸将”。这或许也是曹操所置中军校尉的职责。后转为领军、中领军,与中护军韩浩掌握中军。

“以忠勇显”,官至中领军的史涣,在历史上有哪些战绩?

《三国志》中没有《职官志》,这对后人了解汉末三国时期的官制带来非常大的困扰。根据《晋书·职官志》的记载,中领军与中护军在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正式被确定下来(之前是领军和护军),在曹魏初期又设置领军将军和护军将军,在官职上应当高于中领军和中护军。按《宋书·百官志》的记载,在曹魏时期领军将军掌握内军,护军将军掌握外军。根据前辈学者的分析,这里的内军和外军应该都是中军,而非地方的军队。二者职责相辅相成,其中护军将军或者中护军隶属于领军将军或者中领军。

“以忠勇显”,官至中领军的史涣,在历史上有哪些战绩?

但是有一点,这些记载大多都是描述曹魏时期的中领军、中护军的职能和地位,而非汉末建安时期。在当时韩浩与史涣的中护军和中领军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还是很模糊。从建安十八年(即公元213年)的《劝进魏公》的列表中可以看到,当时的中护军曹洪的名位高于中领军韩浩(史涣已经去世,韩浩成为中领军),这就不符合曹魏时期中领军高于中护军的制度。不过我们依然可以了解一个大概,史涣作为中领军控制中军,有一定监察权,深受曹操的信任。

“以忠勇显”,官至中领军的史涣,在历史上有哪些战绩?

“射犬之战”中击败眭固

发生于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四月的“射犬之战”的知名度并不高,要远远落后于次年的“官渡之战”,但小编认为“射犬之战”的重要性同样很重要,它可以视为曹操与袁绍的关系正式破裂的标志,而且可以表达出一件事情,即曹操对袁绍的战略在开始的时候是主动进攻,配合公孙瓒与黑山军来围剿袁绍,但是在同年袁绍成功消灭公孙瓒,解除后顾之忧,破解了曹操、黑山军、公孙瓒三方的围攻。这导致曹操主动发动的“射犬之战”失去了意义。这或许是“射犬之战”知名度较低的原因。

“以忠勇显”,官至中领军的史涣,在历史上有哪些战绩?

先说一下“射犬之战”的大概背景。在射犬河内郡野王县,那是张杨的地盘。当时袁绍、曹操已经隐隐形成新的对抗。张杨的立场是倾向于袁绍的,他和袁绍的关系很密切,而且和吕布的关系非常好,都是并州出身,曹操是吕布的敌人,自然也是张杨的敌人。但是他的部将杨丑倾向于曹操,把张杨给杀了;张杨的又一个部将,曾经还是曹操的老对手,就是黑山军出身的眭固。眭固倾向于袁绍,又把杨丑杀掉了。河内还是袁绍控制范围内。

“以忠勇显”,官至中领军的史涣,在历史上有哪些战绩?

在建安三年(即公元198年)冬,曹操已经消灭了吕布,解除了徐州的威胁。他下一步就是北上袭击邺城,趁袁绍和公孙瓒相持的时候在战略上取得先机。在完成这一步之前,首先要解决河内的依附于袁绍的眭固。于是曹操派遣史涣、曹仁以及于禁、乐进、张郃等人进攻眭固。眭固自己率军向袁绍求援,与史涣相遇在犬城。史涣一举击溃并斩杀眭固,让曹操顺利地拿下河内。史涣这个时候是中军校尉还是领军,这个不清楚(领军的官职大概是建安四年设立,到建安十二年转为中领军,具体时间不知道),也没有统属关系的明确记载不过从史料的记载顺序来看,史涣应当是“射犬之战”的主将。

“以忠勇显”,官至中领军的史涣,在历史上有哪些战绩?

“官渡之战”中袭粮

随后袁绍摆平公孙瓒,集中力量反击曹操,“官渡之战”爆发。“官渡之战”是一个影响范围非常大的战役,不仅仅是曹操和袁绍在官渡摆开连营相持的部分,海还包括很多局部战役,以及双方对对方粮线的骚扰。袁绍频繁骚扰曹操的粮线,迫使曹操要分出非常多的兵力保护粮车,“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陈以营卫之,贼不敢近。”而曹操也对袁绍进行了两次成功的断粮,最有效的一次当然是火烧乌巢,直接击溃袁绍大军;还有一次发生在之前,是由史涣、徐晃、曹仁等人完成的。

“以忠勇显”,官至中领军的史涣,在历史上有哪些战绩?

曹操与袁绍相持的时候,荀攸向曹操提议,袁绍马上有一批运粮车要过来,可以令徐晃袭粮。曹操于是令史涣、曹仁、徐晃执行这个任务。史涣等人成功击败袁绍部将韩(荀大)(实在打不出这个字,另外还有韩猛、韩若的说法),焚烧掉这批军粮。按照《徐晃传》中的说法,这次袭粮的位置在故市。故市的地点存在争议。按《读史方舆纪要》与《元和郡县图志》的记载,故市在汉中牟县西北方大概三十里,在主战场官渡附近。史涣等人断粮是加重袁绍主力军队的负担。

“以忠勇显”,官至中领军的史涣,在历史上有哪些战绩?

但按《三国志辞典》中的说法,故市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在官渡以西大概五十公里。这显然不是袁绍输送到官渡前线的粮线。那么袁绍的这批军粮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小编认为可能是袁绍在官渡以外布置的另外一支奇兵,从官渡的西线牵制曹操。根据《曹仁传》中的记载,曹仁在官渡以西的鸡洛山击败过袁绍部将韩荀。史料记载为“大破之”,而非“破走之”。之后韩荀具体活动于什么地方,没有确定的记载。如果故市在荥阳东北的话,可能韩荀仍然活动于曹操军队的西线,这些粮草应当是为韩荀提供的。史涣等人断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韩荀的威胁。但《曹仁传》中又记载“鸡洛山之战”之后袁绍不敢继续分兵,而史涣断粮又是在“鸡洛山之战”之后。到底孰是孰非,小编不能肯定。

“以忠勇显”,官至中领军的史涣,在历史上有哪些战绩?

总而言之,史涣在“官渡之战”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后在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史涣认为曹操远征乌桓太过悬远,打算与韩浩一同劝谏曹操,结果被韩浩拒绝。虽然曹操征乌桓取得了胜利,但是风险也非常大。曹操回军后反而对劝谏自己不要出征的人进行了嘉奖。可惜韩浩在建安十四年(即公元209年)去世,没有在历史上发挥的机会。这可能也是他声名不显的一个原因吧。

参考文献:《三国志》、《晋书》、《宋书》、《读史方舆纪要》、《中国历史地图集》、《元和郡县图志》、《三国志辞典》、《后汉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