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到病除术:神奇反射疗法》——治病防病

 武医同修 2020-03-28

《手到病除术:神奇反射疗法》配套教学视频





l
















































大脑在颅腔之中,可以调节躯体运动及内脏活动,具有调节体温、生殖功能、分析感觉功能。

         

定位:双足拇趾趾腹。大脑左半球反射区在右足拇趾趾腹上,大脑右半球反射区在左足拇趾趾腹上。

手法:食指刮压法。用食指中节背面由远侧至近侧压刮,逐次加力。另一手扶持于足背,双手配合;压刮力度适中,要使整个脚趾趾腹都受到压刮而无遗漏。要根据受术者的耐受程度来决定力度的大小,压刮时用力要均匀。必要时可加用拇、食指的捏揉。

功用:平肝潜阳,清脑明目,镇静安神,舒筋通络。

主治:头痛、头晕、失眠、高血压、脑外伤后遗症、脑瘫、脑血管病及神经衰弱等。

位于左上腹部,具有储血和免疫的功能。

     

定位:左足底第四、五跖骨基底部之间,距心反射区正下方一横指。

手法:单食指扣拳法。一手捏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用食指扣拳法顶压。力度以反射区产生酸痛为宜,顶压逐次加重。

功用:健脾化湿,统摄血液,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主治:发热、炎症、贫血、高血压、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皮肤过敏等。

肛门位于消化系统管道末端,上接直肠,具有控制和排出大便的功能。

 

定位:位于左脚脚底跟骨前缘、乙状结肠和直肠反射区的末端,拇展肌外侧缘。

手法:单食指扣拳法。用食指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突出部顶压,逐次加力,顶压的方向最好是从内下向外上。力度均匀并逐次加重。

功用:消痔,止血,通便。

主治:痔疮、肛裂、肛门下垂、便秘、便血等

男性生殖腺睾丸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是生产精子和分泌男性激素的器官。女性生殖腺卵巢位于骨盆内,左右各一,是生产卵子和分泌女性激素的器官。

 

定位:位于足底,足跟部的中央。

手法:单食指扣拳法。用食指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突出部顶压,另一手扶持并固定足部。顶压时不要移动或旋扭。力度均匀并逐次加重。

功用:补肾益精,并有抗衰老的作用。

主治:男女性功能低下、不孕症、月经不调、前列腺肥大、子宫肌瘤等。

升结肠位于右腹部,上接盲肠,沿腹右侧上升到肝右叶下转左。升结肠具有吸收营养物质、运送废料的功能。

 

定位:位于右脚脚底从跟骨前缘,沿骰骨外侧至第五跖骨底,在小肠反射区与脚外侧平行带状区。

手法:食指刮压法。用食指中节偏桡侧面由近端向远端压刮,按摩手要用力压入脚掌,双手配合,使压刮有足够的力度。压刮时用力要均匀并逐次加重。压刮的方向必须由近端向远端,即由足跟向足趾方向按摩。

功用:行气,通便。

主治:结肠炎、便秘、腹泻、腹胀、腹痛等。

乙状结肠和直肠位于左下腹,呈“乙”字弯曲,上接降结肠、下接肛管至肛门,具有运送大便从肛门排出的作用。

 

定位:位于左脚脚底跟骨前缘呈一横带。

手法:食指刮压法。用食指中节压刮,逐次加力,另一手扶住足背,双手合力压刮有适宜的力度。应从足跟前外方呈反“S”形压刮,先压刮后拐至膀胱反射区的后方,需用腕部和前臂内旋动作带动。用力要均匀并逐次加重。

功用:清热,补虚,通便,消炎。

主治:乙状结肠炎、直肠炎、便秘、腹泻等。

颈椎位于脊椎的最上端,由7节颈椎体构成。颈椎能支持头部,并做各项头部转动。

      

定位:双足拇趾根部内侧纹尽头处的凹陷区域,拇趾趾关节前后处。

手法:用拇指推法或双指钳法。推或压刮的力度要均匀,并由轻逐次加重而达到适宜的刺激量。

功用:舒筋,活血,通脉。

主治:颈椎病、颈项僵硬或酸痛、落枕等。

肩胛骨,位于背部的第二至第七肋骨之间。肩胛骨是呈三角形的扁骨。

     

定位:位于双脚脚背第四、五跖骨间延伸到骰骨处稍向两侧分开的带状区域。

手法:双手拇指推压法。用拇指指腹推,动作协调,力度均匀并逐次稍加力。

功用: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肩周炎、肩部酸胀疼痛、肩颈综合征等。

降结肠位于左上腹,与横结肠相连接,沿腹部左侧下降之左下腹,与乙状结肠相连接,具有吸收营养物质、运送废料的作用。

 

定位:位于左脚脚底外侧第五跖骨沿股骨外侧至跟骨前缘。

手法:食指压刮法。自远而近,逐次加力,另一手扶持足背并给予反作用力,双手合力,使压刮有适宜的力度。用力要均匀并逐次加重。

功用:导滞,通便,止泻等。

主治:便秘、腹泻、腹痛、结肠炎等

肋骨,肋骨、第十一、十二对肋软骨、游离于腹壁肌层中,也称为浮肋。

     

定位:内侧肋骨反射区位于足背第一、二楔骨与舟骨之间,外侧肋骨反射区位于骰骨、舟骨与距骨之间。

手法:双手拇指指腹按压法。逐次加力,摸准穴位后用拇指指腹定点顶压;力度均匀并由轻逐次加重;若用拇指指端用力扣点时,有时可有明显放射到肋骨的感觉。

功用:宽胸理气,平肝止痛。

主治:胸闷、胸痛、肋软骨炎、肋骨损伤等。

上身淋巴腺,上身淋巴结,指肚脐以上、颈部以下,包括胸部与上胶的淋巴系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定位:位于双脚外踝与腓骨、距骨的凹陷部位。

手法:拇指指腹按压法。用拇指尺侧偏峰挤压,另一手握住足前部,做踝关节的背伸与跖屈动作;用拇指摸准该区的骨缝,当足屈伸时拇指尺侧偏峰轻轻挤入,以有酸胀感为度。

功用:扶正祛邪,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治:各种炎症、发热、免疫功用低下等。

横结肠位于中上腹部,是大肠的一部分,具有吸收营养物质、运送废料的作用。

 

定位:位于双足足底中间,相当于胰、十二指肠反射区水平线之下横越足底的带状区域。

手法:食指刮压法。用食指中节偏桡侧面由近端向远端压刮,按摩手要用力压入脚掌,双手配合,使压刮有足够的力度。压刮时用力要均匀并逐次加重。压刮的方向必须由近端向远端,即由足跟向足趾方向按摩。

功用:行气,通便。

主治:结肠炎、便秘、腹泻、腹胀、腹痛等。

脚底穴位图(足内侧反射区)–下身淋巴腺

下身淋巴腺,下身淋巴结指肚脐以下,包括腹部、盆腔部及下肢的淋巴系统。下身淋巴结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定位:双脚内踝与胫骨前肌肌腱形成的凹陷中。

手法:拇指指腹按压法。用拇指尺侧峰挤入内踝前下方的凹陷中,以出现酸胀为度。

功用:扶正祛邪、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癌等作用。

主治:各种炎症、发热、下肢浮肿、踝部肿胀、蜂窝组织炎。

脚底穴位图(足背反射区)–内耳迷路

内耳迷路,位于内耳,由构造复杂的弯曲管道组成,故称为内耳迷路。内耳有前庭神经,能传导平衡感觉冲动,也称平衡器官。

     

定位:双脚脚背第四、五趾蹼至第四、五跖趾关节之间。

手法:拇指推掌法。推时由远而近,逐次加力以出现麻胀感为宜。

功用:平肝益肾,调理阴阳。

主治:头晕、晕车、晕船、梅尼埃病、耳鸣、耳聋、高血压、低血压等。

回盲瓣位于小肠(回肠)通入盲肠的入口处。

 

定位:位于右足底跟骨前外侧,盲肠和阑尾反射区的远心端。

手法:单食指扣拳法。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定点向深部揉按。力度以反射区产生酸痛为宜。

功用:导滞,通便,消食等。

主治:肠炎、消化不良、下腹部胀气、腹痛等。

脚底穴位图(足背反射区)–喉、气管及声带

喉、气管及声带,位于颈前部中间,上方借韧带连于舌骨,下方接气管。喉是呼吸道,又是发音器官;气管是略扁平的圆桶状管道,具有弹性,上端与喉相连,向下进入胸腔。

     

定位:双脚脚背第一、第二跖趾关节处。

手法:单食指勾掌法。以拇指固定,用食指内侧缘施力,力度以反射区产生酸痛为宜。逐次稍加力。

功用:调理气血,泻火清音。

主治:咽炎、扁桃体炎、中风不语等。

脚底穴位图(足外侧反射区)–肩

肩,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肩可做多方向较大幅度的运动。

     

定位:位于双脚外侧第五跖趾关节后方凹陷处。

手法:单食指扣拳法。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定点施力按压。力度以产生酸痛为宜。

功用: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止痛利节。

主治:肩关节疼痛、肩周炎、手臂无力、肩背痛、颈椎病、上肢瘫痪以及髋、膝、肘、躁、腕等关节疾病。

盲肠和阑尾位于右下腹,是大肠的起始部,上接小肠,下连升结肠。盲肠的内下方就是阑尾。

 

定位:右足底跟骨前缘外侧,第四、五趾间的垂直线上。

手法:单食指扣拳法。一手握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定点向深部按摩。

功用:消炎,加强肠蠕动。

主治:盲肠炎、阑尾炎、下腹部胀气等。

脚底穴位图(足外侧反射区)–肘

肘,是由肱骨下端和桡、尺骨上端构成的复合关节,包括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主管上肢的屈伸活动。

     

定位:位于双脚外侧第五跖骨粗隆前后方凹陷处。

手法:双食指扣拳法。用双食指分别定点顶压两个凹陷处。也可用食指、中指近侧指间关节背侧同时顶压两个凹陷处。

功用: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止痛利节。

主治:肘关节外伤、网球肘、肘关节酸痛等。

脚底穴位图(足背反射区)–胸部淋巴腺

胸部淋巴腺,包括胸导管、乳糜池、胸腺等。


     

定位:双脚脚背第一、二跖骨之间,延伸至第一、二趾蹼处。

手法:拇指推掌法。由远而近,逐次加力,操作时要沿第一跖骨外侧用力向上推,会出现麻胀感。

功用:扶正祛邪,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治:各种炎症、发热、胸痛、免疫力低下。

小肠位于腹腔,上起十二指肠,下与大肠相接,是人体消化、吸收食物最重要的场所。

 

定位:位于双脚脚掌中部凹进区域。

手法:刮压法。四指屈曲,以二至五指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着力,由远而近压刮十几次;力度要均匀,速度宜快。

功用:消食导滞,健脾行气。

主治: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心律失常等。



脚底穴位图(足外侧反射区)–胸(乳房)

胸(乳房),胸的上界位于由胸骨颈动脉切迹,锁骨肩锁关节至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脚的下界相当于脚廓下口。


     



定位:双脚脚背第二、三、四趾蹼至第二、三、四跖骨底的似圆形区域。

手法:
双手拇指指腹推压法。从轻到重,由远至近,要用双手拇指指腹推,接触面积宜大些;对疲劳、失眠、更年期综合征者,推摩次数可增至数十次。

功用:
清热解毒,抗癌护胸。

主治:
胸痛、乳腺炎、乳腺癌、乳汁不足、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等。

脚底穴位图(脚底反射区)–斜方肌

斜方肌位于项部与背部,参与肩胛骨的活动。        

定位:足掌前半部,眼、耳反射区下一横指宽,自甲状腺反射区至肩反射区之间的横带状区域。

手法:食指刮压法。用食指中节从外向内压刮,辅助手要将各趾扒成微屈状,使足掌放松,不可使各趾呈背伸,每次压刮的力度均匀并逐次加重。

功用:舒筋活络,祛风除湿。

主治:落枕、颈背酸痛、手臂无力酸麻等。

输尿管位于人体下腹腔,左右各一,上连肾盂,下连膀胧,具有输送尿液的作用。

     

定位:自肾反射区斜向足底内侧,至舟状骨内下方,呈一长形弧状的条带区。

手法:食指刮压法。右手食指中节背侧自肾反射区中间开始,先压入到合适的深度后再向下压刮至离膀胱区约19/3的距离时,右手边内旋边压刮至膀肤区中点,停留片刻后缓慢抬起。由轻到重,逐次加力。压刮的力度要均匀、渗透,速度宜缓慢。

功用: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泻火解毒。

主治:尿路结石、前列腺炎、排尿困难等泌尿系统疾病。

甲状腺位于颈前部,可以分泌甲状腺素和储存碘,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尤其是骨骼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定位:双脚脚底拇趾与第二趾蹼处沿第一跖骨头向内呈L形带状。

手法:用拇指推压法,也可用食指压刮法。用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

功用:节激素分泌,平衡阴阳,能够促进小儿长高。

主治: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失眠、心悸、情绪不佳、肥胖症等。

由眼球及眼副器组成。眼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     

定位:双脚脚底第二、三趾额窦反射区至中节趾骨底面及两侧面。左眼反射区在右足,右眼反射区在左足。

手法:单食指扣拳法。用食指扣拳法顶压各敏感点,也可用拇指尖捏掐趾根敏感点,由轻渐重,各点顶压或捏掐。然后用拇指指腹由远而近推各趾的内、下、外三面。最后用拇指侧峰按压第二、三趾根间背侧敏感点。

功用:清肝,养肝,明目。

主治:各种眼病及与肝有关的病症。

肾脏位于脊椎两侧,腹膜后方,具有生殖、泌尿功能。

      

定位:双足底第二、三跖骨体之间,近跖骨底处。

手法:食指刮压法。右手食指中节由远而近地压刮3-5次,另一手固定其足背。定位要准确,用力要渗透、均匀,压刮的速度宜缓慢;压刮时要用食指中节背侧压入,避免近侧指间关节着力。

功用:补肾填精,壮阳,温经通脉,醒神开窍,清热利湿,利尿通淋。

主治:泌尿系统疾病、各种肾病及与肾有关的疾病。

颈项位于头与胸之间,前称颈,后称项。颈项可以协调头部向各个方向运动。

     

定位:双脚拇趾趾腹根部横纹处,左侧颈项反射区在右脚,右侧颈项反射区在左脚。

手法:拇指指腹推压法。边推压边由外向内旋扭移动,亦可由内向外推压。用力由轻逐次加重,另一手要扶住足部。拇指尖应从足趾外侧开始推压,由外向内边推压边旋转,移动时手指不可放松,尤其是趾根两侧的敏感点应以感到酸痛为度。

功用:疏通经络,柔颈止痛。

主治:颈部酸痛、颈部软组织损伤、落枕、颈椎病、高血压、头痛、头晕。

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和中耳是收集和传导声波的装置,内耳是接受声波和位觉刺激的感受器。

     

定位:双脚脚底第四、五趾的额窦反射区至中节趾骨底面及内、外两侧。左耳反射区在右足,右耳反射区在左足。

手法:单食指扣拳法。用食指扣拳法顶压各敏感点,也可用拇指尖捏掐趾根敏感点,由轻渐重,各点顶压或捏掐,然后用拇指指腹由远而近推各趾的内、下、外三面。最后用拇指侧峰按压第四、五趾根间背侧敏感点。

肾上腺位于肾脏的上端,左右各一。肾上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维持人体糖和蛋白质的代谢平衡,并维持着水和盐的代谢。

     

定位:双足底第二、三跖骨体之间,距跖骨头近心端一拇指宽处。

手法:单食指扣拳法。用右手食指背侧指间关节突出部缓慢顶入,以出现酸胀感为宜,停留10-20秒后再缓慢放松。逐次加力,直至出现微痛。用另一手从其足背加以扶持和协助,不要改变方向;右手食指指间关节垂直顶入,不要捻转;用力要适度,以松开时感到舒适为度。

功用:补肾填精,活血祛风,抗休克,抗过敏。

主治:肾上腺疾病、各种感染、心律不齐、休克、过敏性疾病、风湿病、糖尿病等。

位于胸腔的前纵隔内、左右肺之间,2/3在正中线的左侧。心是心血管系统的中枢,推动人体血液循环的运行。

     

定位:中心点在左足第四、五跖骨之间,肺脏反射区后方。

手法:单食指扣拳法。一手捏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施术时先用轻手法,如能承受则再加重手法,如无异常反应,再用重手法。逐次加重并延长时间。对心脏病者,手法宜轻些。

功用:补气,养心,生血。

主治:心脏病、高血压、休克、失眠、盗汗、心区疼痛等。

膀胱位于人体下腹部,是储存尿液的器官,具有气化的作用。

     

定位:足内踝前方,舟状骨下方,拇展肌内缘旁。

手法:单食指扣拳法。用食指中节由足内侧向足外侧呈扇形旋压。另一手扶足部,使其外展,便于操作;用力不可过大。

功用:清热泻火,通利小便,解毒。

主治:膀胱炎、泌尿系统结石及泌尿系统其他疾病。

腹腔神经丛位于人体腹腔各器官的周围,是支配人体内脏活动的最大神经丛,可以调节胃肠功能。

     

定位:双足底第一到第四跖骨体处,分布在近跖骨底处(肾上腺反射区下一横指)附近的椭圆形区域内。

手法:食指刮压法。用右手食指中节由远而近地刮压,用力由轻逐渐加重,做3-5次。另一手扶持于足背并给予反作用力;压刮时可呈弧形,力度均匀并逐次加力,双手动作要协调配合。

功用:调理三焦,提高痛阈。

主治:腹腔内各器官的病症,主要是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疾病。

胆囊位于肝右叶下方,主要功能为储存和浓缩胆汁,对食物进行消化。

定位:右足底第四、五跖骨之间,肝反射区内下方。

手法:单食指扣拳法。顶压方向应斜向外上方。顶压时要用食指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突出部顶入,左手配合用力,不要移动或旋扭。力度均匀并由轻逐次加重。

功用:清热化湿,利胆止痛。

主治:胆囊疾病、肝脏疾病、失眠、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

位于腹腔右上腹,是人体最大的腺体,肝能分泌胆汁,参与消化,具有代谢、解毒等功能。

     

定位:右足第四、五跖骨的底面,上界被肺反射区覆盖。

手法:单食指扣拳法。用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顶压,左手要扶住足背。用力要均匀并由轻逐次加重。

功用:疏肝利胆,清热解毒,补益肝血,平肝潜阳。

主治:肝脏疾病、血液病、血脂症、眼病、眩晕等。

位于胃的后方,外形狭长。可以分泌胰液,帮助人体消化蛋白质和脂肪,分泌肤岛素等,对人体内糖、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定位:双脚脚底第一跖骨,胃反射区和十二指肠反射区间。

手法:单食指扣拳法。一手应扶住足背,另一手顶压,顶压的力度要均匀,并由轻逐次加重。因该反射区靠近第一跖骨基底部,故用力应比胃反射区轻些。要双手合作形成适宜的力度。

功用:养胰降糖。

主治:胰腺疾病、消化不良、糖尿病等。

十二指肠位于右上腹,上接幽门,下连空肠,呈“C”字形包围着胰头,能起到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

 

定位:位于双足足底内侧第一跗趾关节后方。

手法:单食指扣拳法。一手要扶住足背,另一手顶压,顶压的力度要均匀,并由轻逐次加重,但用力比胰反射区要轻,既不可太重,避免疼痛难忍,又要有适宜的刺激量才能奏效。

功用:益气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十二指肠疾病、腹部饱胀、消化不良等。

位于左季胁内,小部分位于腹上部。具有分泌胃液、容纳和消化食物的功能。

定位:双脚第一跖骨体部跖趾关节后,约一横指宽的区域。

手法:单食指扣拳法。一手顶压,另一手要扶于足背。指背顶压时力度均匀并由轻逐次加重。若有胃痛症状时,可得到明显的敏感点而能奏效,此时要双手配合,形成适宜的力度。

功用:降逆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胃部疾病、厌食、消化不良、糖尿病等。

肺和支气管位于胸腔内,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支气管是气体出入的通道。

     

定位:双脚斜方肌反射区下方一拇指宽处,支气管反射区与肺反射区重叠,并由肺反射区延伸至第三趾中节末端的索带状区域。

手法:拇指指腹推压法。用双手拇指推向各足趾,逐次加重。做肺反射区按摩时,必须由内向外推压;做支气管反射区按摩时,拇指应推向各趾。推压或推法的力度应均匀并逐次加重。

功用:补气益气,清热解毒。

主治:肺与支气管的病症、鼻病、心脏病、便秘等

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的后方,可以分泌激素,调节人体钙磷代谢。

     

定位:足底内侧缘第一跖趾关节前方凹陷。

手法:单食指扣拳法。用食指中节近侧指背顶压,逐次加力。以出现麻胀感为宜。也可用拇指揉法。

功用:补肾养肾,柔肝养筋。

主治: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引起的缺钙、筋骨酸痛、抽筋、手足痉挛及各种过敏性疾病、白内障、失眠、皮肤病、妇科病等。

甲状腺位于颈前部,可以分泌甲状腺素和储存碘,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尤其是骨骼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定位:双脚脚底拇趾与第二趾蹼处沿第一跖骨头向内呈L形带状。

手法:用拇指推压法,也可用食指压刮法。用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

功用:节激素分泌,平衡阴阳,能够促进小儿长高。

主治: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失眠、心悸、情绪不佳、肥胖症等。

斜方肌位于项部与背部,参与肩胛骨的活动。        

定位:足掌前半部,眼、耳反射区下一横指宽,自甲状腺反射区至肩反射区之间的横带状区域。

手法:食指刮压法。用食指中节从外向内压刮,辅助手要将各趾扒成微屈状,使足掌放松,不可使各趾呈背伸,每次压刮的力度均匀并逐次加重。

功用:舒筋活络,祛风除湿。

主治:落枕、颈背酸痛、手臂无力酸麻等。

神经系统:

大脑、小脑、脑干、脑垂体、额窦、三叉神经、上腹腔神经丛、下腹腔神经丛、运动神经中枢

循环系统:心脏

内分泌系统:脑垂体、甲状腺、副甲状腺、胰腺,肾上腺、胸腺、性腺、乳腺

呼吸系统:鼻、肺、气管、喉、呼吸中枢、

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消化系统:胃、胰腺、十二指肠、肝、胆、小肠、盲肠、回盲瓣、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门

淋巴系统:脾、淋巴系统、颈上淋巴、上身淋巴、下身淋巴、胸腺

生殖腺:卵巢、睾丸、子宫、子宫颈、前列腺、乳腺、阴道、阴茎

运动系统:颈,颈两侧,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内尾骨、外尾骨、肩、三角肌、斜方肌、肘、膝盖、腕、髋、坐骨神经、背肩胛骨

新陈代谢:脾、甲状腺、付甲状腺、脑垂体

感觉器官:眼睛、耳、平衡器官、鼻、喉
以上红色的是反射区,分别为11个系统,大家用心看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