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处理字势结体和笔画间的关联?张怀瓘书学论著译论——《玉堂禁经》第十七:结裹法 这是《玉堂禁经》的最后一部分,主要说的是字势结体和笔画的相互关联。用笔方法是为笔画取势,结构布置是为单字取势,谋篇布局是为篇章取势。 译文:抑左升右的,是图、国、圆、冏等这样的字。 有框的字,压低左边抬升右边,为了避免平直。平直了就会如棋盘一样,这样的字难有有美感。就象所谓的印刷体了,即便是印刷体,都有字脚来打破平直。 译文:举左低右的,是崇、豈、耑等这样的字。 这里有个山字头,并不是所有的山字头原意都是山。象耑上面的山就是生发的符号,并不是山的符号。篆书的样子是三竖画向右上生长的样子,所以这一类山字头最初都是歪的,半倒的,并不是为了举左而像右上歪。 另一种代表山的符号的,象崇,就没有歪山的写法。这些字有的是左高于右,有的是左大于右。 译文:促左展右的,尚、势、常、宣、寡这类字是这样。 这种字多对称,为了突出右边而适当减弱左边。突出的方法就是把右边伸展一些,左边缩紧一些。左与右不是限定死了的,也会有左展右促的情况。 译文:实左虚右的,月、周、用等字这样用。 这种字也是多为对称,为了避免平整落俗,采用一边实一边虚的方法。左右同样是互文用法,有时也用左虚右实。 译文:左右用揭腕手势的,有令、人、入等这样的字。 这种字势是说左右笔画收笔时的笔势,收笔有一个揭笔的动作。撇画右下转腕收笔,磔画右上转腕收笔。 译文:一上一下并行的笔画不能齐平的笔势,行、何、川这种字中有用。 同样是为了避免雷同,求不俗的字势,并行的笔画要有区分,不仅仅限于上下,左右并行同样不能齐。 译文:用钩裹之势的字,是罔、岡、白、田这类的字。 钩裹势在五势中已经说过,折角一定要用憿锋。 译文:用欲挑还置之势的,有元、行、乙、寸这类的字。 置,设置,摆放。欲挑先置,是想要挑起来先要设置好,其实就是说的趯法。 译文:用钩努势的,有均、匀、旬、勿这类的字。 钩努势也在五势之中,这类字使转角圆转有张力,可以轻松破裂拘谨。 译文:将要放出来先要储备足。这样的字有人、入、木、火等。 这些字的磔画,收笔出就要先留笔,再缓缓把笔摘出来。形同想要放水,先储备满了,然后慢慢放,才能有得放。 译文:凡是学书法的,要掌握点画篇章的精微,找适合的方式表达自己之意,并使这种方法能让人懂的。难倒不是象把点当做用利钻来镂刻金铜,把笔画当做用长锥子来切割玉石。依照这样的方法用笔,就坐等着飞速的进步吧! 书法第一是用笔,第二是识别和运用笔势,第三是组合笔画结体。这三种能力都具备了,然后才能书写。如果只能有一种能力,就是还没有入得书法的门道。 用笔的起止,偏旁的向背,重要的在于蹲锋控笔。起伏失势,难倒只是没有掌握好散水法、烈火势吗?不是,重要的还在于灵活应变。设置布笔,难倒仅仅限于虚实促展吗?也不是,这要归于笔画的合理安排和穿插。 掌握了这三点,才可以说懂书法。 书法本无规律,但是凡事都有道理,百变不离其宗。明白道理、掌握基本能力的前题下能灵活应变,是做好任何事情的不二良方。到此《玉堂禁经》已经解读完毕,想学好书法的一定要结合别人的理论,自己动手动脑去验证。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要人云亦云。 后续还有其他的书法理论解读,欢迎关注@艺素简 ,及时收看。#古代生活日常# #书法爱好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