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一个病毒,是死灰复燃的它?

 老沈阅览 2020-03-29

1.一头蹊跷的“北极熊”

这些年,北极熊虽然成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象征,但其实在加拿大,人们仍然有机会通过合法方式狩猎北极熊。吉姆·马泰尔(Jim Martell),一个美国爱达荷州的狩猎爱好者就得到了这样的机会。20064月,他来到位于加拿大最北部的北极群岛,在当地向导罗杰·库普塔纳(Roger Kuptana)的帮助下踏雪寻熊。16日,在班克斯岛,马泰尔终于成功猎杀了一头北极熊。按惯例,马泰尔要把这只熊制作成标本,但负责检查的加拿大官员在猎物审核时发现了蹊跷之处。

马泰尔猎杀的这头熊虽然有着北极熊特有的厚厚的乳白色皮毛,但仔细看去它的眼圈、鼻子、背部和四肢都有星星点点的棕色皮毛,此外它还驼背,长着长长的爪子,这些分明是灰熊(棕熊的一个亚种)才有的特征。

对马泰尔来说,这事非同小可,如果他猎杀的是一头灰熊,那么将面临1000加元的罚款和为期一年的牢狱之灾。

这到底是什么熊呢?DNA鉴定结果出来了,显示这居然是一个“混血儿”。它的爸爸是一头灰熊,妈妈是一头北极熊。这是有史以来被确认的第一头棕熊和北极熊的“串儿”。马泰尔很幸运,非但没有被罚款、监禁,还带着自己的猎物回美国了。

深绿色是班克斯岛,右下方是维多利亚岛。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事情还没有结束。201048日,在毗邻班克斯岛的维多利亚岛,因纽特猎人大卫·库普塔纳(David Kuptana)又射杀了一头“北极熊”。在对猎物审核和DNA检测后,人们发现这头熊的母亲是一头灰熊和北极熊的混血,而父亲是一头道地的灰熊。此后在2012年到2014年间,当地另外六只杂交熊要么被猎人杀死,要么被生物学家活捉。

2.北极、南极、第三极,万年封印纷纷解冻

频繁现身的混血熊说明了什么?比较普遍的说法是,这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面锐减。原本习惯漫步冰上、以捕捉海豹为生的北极熊不得不掉头深入大陆,走进灰熊的栖息地。于是才有了这些跨物种的结晶。

按照全球气候变暖这种比较普遍的说法,不仅是在北极地区,北极熊与棕熊频繁相遇,出现“混血儿”,在南极洲冰川正加剧消融,在“第三极”(青藏高原),金钱豹正追随上升的雪线,与雪豹狭路相逢。在青海的三江源地区,红外相机首次记录同一个地点雪豹和金钱豹前后脚留影,各自刨坑尿尿宣示主权。不仅在青海三江源,在四川的贡嘎山、西藏丁青县的怒江河谷,都发现了雪豹和金钱豹同域分布的现象。

在青海三江源,红外相机拍到金钱豹和雪豹同域分布。

图片来源: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南极、北极、第三极,寒冷的气候冰封住过往数万年来的记忆。这记忆里包括细菌、病毒。

上图中红色部分是位于西伯利亚北部、毗邻北冰洋的亚马尔半岛(Yamal Peninsula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仍以北极为例,2016年夏天,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亚马尔半岛(位于北极圈以内),气温据说一度高达35摄氏度。于是那些永久冻土不再永久冻结,开始悄无声息地融化。在当地销声匿迹75年的炭疽杆菌,随着浅埋于冻土的陈年尸体暴露而爆发。一时间2300多只驯鹿被传染、暴毙,好在当地人烟稀少,加之防控及时,但不幸的是仍有一名儿童染病身亡。

2016年夏天,在西伯利亚北部亚马尔半岛因炭疽而暴毙的驯鹿

请不要忘了西伯利亚漫长的流放史,也是一部漫长的疾病史。

2012年,俄罗斯、法国、丹麦的科学家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刊发报告,称2004年时,在俄罗斯西伯利亚永久冻土中发掘了几具300多年前的“冰冻木乃伊”。他们解剖了其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具,发现了天花病毒的基因片段。而且这种300多年前的天花病毒和目前美国、俄罗斯保存的天花病毒类型不同。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南极、北极、第三极永久冻土消融,封印的病毒、细菌一旦复活,下一个病毒,会是死灰复燃的它们吗?

3.还有什么在死灰复燃?

死灰复燃的不只是大自然万年冰封冻结的病毒、细菌。1519年,西班牙人埃尔南·科尔特斯(Hernán Cortés)率军征服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至1618年,墨西哥一带的原住民人口从2000万锐减到160万。一百年间人口结构剧变,拜西班牙殖民者携带的天花等病毒、细菌所赐。

使用欧元前,西班牙于1992年发行的1000比塞塔上,印有征服美洲的科尔特斯。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天花杀死了阿兹特克帝国、印加帝国的皇帝,摧毁了美洲原住民的这两大帝国。据说95%美洲原住民都死于从欧洲传来的天花、麻疹、流感、鼠疫等传染病。难怪有人说欧洲人之所以能“征服美洲”,是因为他们具有免疫力,所以跟在瘟疫后面捡便宜就好了。

0312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英国将采取“群体免疫”策略应对新冠疫情。当时约翰逊首相说:“英国人要做好失去所爱之人的准备”(lose your loved ones before their time),“可能英国绝大部分人都会感染新冠病毒,但多数人会活下来并获得抗体,最终实现群体免疫。

25日,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确诊感染新冠;27日,英国首相约翰逊承认自己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据说英国目前已经调整了应对策略。

在《这里才是冠状病毒的起点?》中,我聚焦了全球蝙蝠观光业首屈一指的圣地——美国得克萨斯州。当地时间0323日晚,美国这个州的副州长丹·帕特里克(Dan Patrick)在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国家经济比老年人生命更重要。”

他说:“没有人问过我,‘作为一个老年人,你是否愿以生命为代价换取美国未来几代人的繁荣?’如果这是交换条件的话,我完全同意。”这位美国“副省长”认为会有很多美国的祖父母赞同自己的观点。

我很奇怪那些以往倡导普世论的,这一次竟变了面孔,开始强调国情论来。从英国到美国,这特殊的国情乃至深层的文明基因,莫非是“牺牲老人以换取种族涅槃”?如此思考下去,在未来的全球化中,谁又将是没有免疫力的无辜原住民呢?

四,下一个病毒到底是谁?

我需要掀开全部的底牌。

随着混血熊的出现。加拿大野生动物保护局提案,把因纽特语的“北极熊”(Nanuk)和“棕熊”(Aklak)组合成新词“Nanulak”称呼这种熊,更细致到雄北极熊与雌棕熊所生的叫Pizzly,雄棕熊与雌北极熊所生的叫Grolar。不过上文提到的八头“混血熊”,其实母系源头都是同一头北极熊。所以细究起来,这样的个案特例对于论证全球气候变暖,恐怕算不上是一个好例子。

但是卫星影像数据显示,过去25年来,北冰洋夏季海冰已经多融化了130万平方公里,这个面积比内蒙古自治区还大。

1980年(下)和2012年(上)同期北冰洋的海冰覆盖对比。多年冰显示为亮白色,平均海冰覆盖显示为浅蓝色至乳白色。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那么雪豹、金钱豹同域分布甚至狭路相逢的案例呢?我们也可以说,最近几年野外调查才开始普遍使用红外相机,所以我们才会频频发现雪豹、金钱豹同域分布的现象,而并不意味着以前没有。

甚至语言学里也有好玩儿的暗示:藏语里,把雪豹叫“sa”,金钱豹叫“zei”,但还有一种未知的豹叫“sa ma zei”。或许在藏族传统社会里,人们早就观察到了类似“混血熊”的“混血豹”吧?

sa ma zei会长什么样子?我期待红外相机里出现它如此说来雪豹、金钱豹同域分布也算不上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力例证,但高原上冰川急速萎缩是不争的事实。

全球气候变暖,永久冻土不再永久,消融之际释放出冰封的病毒、细菌。但死灰复燃的,远不止它们。甚至在我看来,下一个病毒并不是它们。

英国政府一度推崇“群体免疫”之法,美国得州副州长宣讲“牺牲老人”,他们似乎只从字面上理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那句名言:“我们终将死亡。从长远来看,我们都已死去!

其实凯恩斯还有另一段名言:“我们是最后的乌托邦论者,或者是人们有时称作的社会向善论者。我们相信,人类的道德水准将会不断进步,因为人类已经拥有了一批值得信赖的、理性的和正直的人们。他们在真理和客观标准引导下,能够摆脱那些传统的、保守的观念和迂腐的行为准则,并且自此以后,形成他们自己的信念、纯洁的动机以及关于向善的、可以信赖的直觉。”

1878年拍摄的海达人村落房屋与图腾柱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1981年,加拿大把一个叫“SG̱angGwaay”的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一处印第安原住民“海达人”(Haida people)的村落废墟。由此回溯百年,19世纪后期,白人涉足此地,带来了天花病毒,缺乏免疫力的原住民纷纷死去……

如今的海达人村落废墟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1993年,日本摄影师星野道夫来到这里。看到原住民树立的一根根宏伟的图腾柱,早已纷纷倾斜朽烂。三年后的0808日清晨,在堪察加半岛库页湖(Kurilskoye Lake)野外的帐篷里,星野道夫遭棕熊袭击遇难。他说过一句很棒的话:

“人类的历史就这样持续绵延在这片看不见终点的迷雾之中,若是人类未来还想在这个地球上存活下去,或许将再次面临必须赌上性命,创造出属于我们的神话的那一刻。”

在这片迷雾之中的我们共勉吧。

20200328日周六于昂瞻美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