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栀子花开》特辑__洒满阳光的《栀子花开》

 zjshzq 2020-03-29
许清清撰文  马黎播读 From zh1956 09:24
点上方绿标收听金话筒马黎的播读音频

清秋时节,从文友手中接过张辉老师撰写的文集,精美的封面上“栀子花开”四个字格外醒目,芬芳的书名立刻让我眼前浮现出江南水乡的炊烟垂柳,小桥流水,瓦舍人家。温婉如玉的栀子花开满庭院乡野,飘着浓郁的花香,一个优雅的女子,从古老的小巷款款走出……好一幅淡雅的水墨丹青啊。

一口气读完,在作者余音袅袅的心声里闭目掩卷,静静地回味着,思索着:那盛开的栀子花,洒满了阳光,明媚的天空,碧绿的大地,作者从知青、播音员、临海广播电台台长……一路走来,身上始终洒满了阳光,始终伴随着栀子花的纯净、素雅、执着与馨香。几度风吹雨打,使她更加美丽芬芳。我一遍遍地品读,一次次地对接,作者人生绚丽的回眸,体味她释放的恬静而又灿烂的人生之美。

六十篇文章,字里行间浸透了作者一个甲子静美而又热烈、素洁而又执着长久的努力与坚持的栀子花品格。栀子花“随遇而安,持之以恒,遗人清香”,这也正是张辉老师六十年人生的真实写照。作者善良的天性,造就了她对生活敏锐而又丰富的感知力。《栀子花开》一文中,她从小青送她的一把栀子花里,感知了农家妹的淳朴善良;《我与上海知青》一文中,她被上海知青“远离故土,戎垦边疆”的艰辛所感动。敬佩他们“达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豪迈爽朗的人生信条”,感动于陈建为金训华守墓三十七年。一切的一切,作者的笔下,流淌着可歌可泣的知青精神。《那乡土味》《再回东山忆当年》等一篇篇短文,把流血流汗的知青生活刻进了生命的年轮。她写道:“农村在我热热的心头,永远系着一种情结。”艰难的时光里,她收获了与农民结下的深情厚谊。

知青,是中国历史中一个沉重而又光荣的称谓。跟所有的知青一样,作者来不慨叹年华,蹉跎岁月,在为人妻为人母之后,毅然考进了电大,以超人的勤奋与努力衔接着历史的知识断层。没有抱怨只有进取、学习,是她一生的追求与快乐。

跟随作者,走进她阳光明媚的心灵风光。宽容,在她辽阔的心境里,像栀子花散发的清香,是那样的沁人心脾,历久弥新。在《寻访阮阿姨》一文中,张辉对从小喜爱她,在文革中成为她父亲“死对头”的阮阿姨,却有着“视如至亲的怀念”。五十年的苦苦寻觅,才有了宁海碧云庵的相见,这是一种何等宽厚又仁慈的胸怀!面对出家的阮阿姨,作者沉痛思索:“当年她人性被撕裂的时候,给她造成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折磨。”如此善良的情怀,必然会营造出一片阳光,温暖自己,照亮别人。

《职业生涯》中的女强人,《春晖寸草》中的女儿、妻子、母亲、姥姥,每一个角色,都有一种极致的美感溢满人心。清新隽永的文字,叙述了不断进取的足迹,在人生的道路上,她“不服输的精神状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步入中年,她在网络上成功地创办了“祖母绿”文学论坛,为网络交流开创了感悟人生、净化心灵的家园。她的文章走进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新鲜早世界”栏目,六十篇人生感悟,由主持人马黎深情播出。

她是一个懂得欣赏和富有生活智慧的聪明女人,像一朵栀子花,处处绽放美好,遗香于人。在她的文章中,一块手绢、一条丝巾、一枚胸针……都彰显着她的细腻与精致,甚至连做饭这样琐碎的家务,也描绘成“让手飞一下”,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舞蹈动作,生活中的辛劳,顿时演变成一个美好的情趣。

纵观全书,最让我感动的是那永远阳光的心态。她兼收并蓄,容纳百川的宽容与理解,营造了一片心底世界的灿烂阳光。正是这阳光,让她悟出了“心有繁华人不老”的人生哲理。花甲之年的张辉老师,青春永驻的面庞读不出岁月的沧桑,依然是一枝盛开的栀子花。碧绿的叶子是她蓬勃的生机,含笑的花朵是她生命里静默枝头的不老心情。

海山仙子国的仙子,无瑕的心灵洗净铅华,携一抹感悟于流年里,让柔和、舒缓、自信,美进了人的心。

许清清:退休教师,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