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是蒋百里,兄弟是金庸徐志摩,钱学森夫人蒋英是真正的白富美

 DavidCCH 2020-03-29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这句出自《红楼梦》的寄语,特别适合才貌双全的蒋家的大家闺秀蒋英。

也许提到蒋英你不知道是谁,用一句话来说明她的身份则是:父亲是蒋百里,兄弟是金庸徐志摩,丈夫更是声名赫赫的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

而她自己,则是中国最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和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

01

蒋英1919年出生于浙江海宁,是蒋百里和日本妻子佐藤屋登的女儿,排行老三。

1936年,蒋百里出访考察欧美各国军事17岁的蒋英随父游欧洲,并住在一个朋友家,那时,朋友总带着他们去听音乐会,也会教小蒋英学一些。

那时,蒋英便萌发了对音乐的兴趣,身在异国他乡,接收到被人异样的眼光,她坚定的说,“我不能丢中国人的脸!一定要把西方音乐学到手!”于是,第二年进入德国柏林音乐大学系统学习乐理知识,1941年毕业,随后获柏林德国大戏院之聘,数度演唱,并与德国留音片公司“德律风根”商订出版唱片十年之合同,但这时候德欧战争已发生,蒋英乃赴瑞士继续研究“音学”。

几年后,在瑞士“鲁辰”万国音乐年会上,蒋英参加匈牙利高音名师依隆娜德瑞高所主办的各国女高音比赛,名列第一,为东亚获胜之第一人。

1946年,蒋英结束了在欧洲长达10年的求学生涯,回到了祖国。之后,在上海兰心大剧院举办的个人演唱会成为她留学归来的汇报表演。

演出轰动了整个上海,报界评论,“她卓越的歌唱艺术”使人们看到“中国一样有优越的艺术天才,良好的资质和聪颖头脑”。

就在这一年,蒋英邂逅了同样学成归来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钱学森。然后传来了两人喜结连理的喜讯。

在别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对他们而言一切都是顺理成章。一切还得从上一辈的“娃娃亲”说起。

02

父亲蒋百里与钱学森之父钱均夫是同窗好友,并同赴日本留学数年,两家关系甚密。钱家只有独子钱学森,而蒋百里有“五朵金花”,钱家很喜欢蒋英,于是想把蒋英过继过来。得到蒋家的应允,钱家正式地办了过继的酒席,把4岁的蒋英改名为“钱学英”,让她与奶妈一起住进了钱家,与钱学森以兄妹相称。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蒋百里夫妇十分思念三女儿,于是就反悔了,要把蒋英接回去。钱夫人答应让蒋英回去,但却提出了交易的条件:“你们这个老三,现在是我干女儿,将来得给我当儿媳妇。”

因了这个缘故,后来他们结婚了,钱学森还经常笑称“蒋英是我家的童养媳”。

1935年, 24岁的钱学森出国前夕,蒋英随父母到钱家去看望他。正值青春年华的蒋英出落得亭亭玉立,给钱学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很喜欢这个爱说爱笑的小妹妹,亲昵地对蒋英说:“你的笑声特美,你能保持下来吗?”蒋英调皮地反问道:“为什么?”钱学森坦诚地说:“因为,没有什么比快活和清纯更可贵的了。

这天,蒋英特别高兴,为钱学森弹奏了莫扎特的D大调奏鸣曲,钱学森听得如痴如醉。她还送给钱学森一本唐诗,钱学森把它当作珍贵的礼物带到了美国。

而后,两个人一个在欧洲,一个在美国,追求自己喜欢的学业,尽管没有联系,但是爱情的种子早就埋在了彼此的心田。

1947年,两人学有所成,回到故土。钱学森来到蒋家,走到蒋英面前恳切地说:“英妹,12年了,我们天各一方,只身在异国他乡,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我们多么需要在一起,互相提携,互相安慰!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还要相逢,我们却一别12年,太残酷了。这次我回来,就是想带你一块儿到美国去,你答应吗?

就在钱学森这番拳拳之心的话语中,蒋英沦陷了,于是在农历的七夕这一天两人正式结婚。婚后,蒋英跟随钱学森去了美国。

03

让蒋英意想不到的是,新婚之日,钱学森成了“落跑新郎”。

吃过早饭钱学森便告辞离家,直到夜幕降临,钱学森才从外面回到家中,然而回来之后也不多言,吃完晚饭又是一句“再会”,就端着茶杯进了书房,二人再见已是深更半夜。

蒋英晚年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曾笑言:“就这样,从结婚的第一年第一天到以后这60多年,他天天晚上都是吃完晚饭,自己倒一杯茶,躲到小书房里去看书,从来没有跟我聊天,更没有找朋友来玩。

蒋英很善解人意,并不打扰钱学森求学,而是有着自己的小天地——弹琴、唱歌,不曾丢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蒋英又用音乐传达自己对钱学森的感情。

钱学森的恩师冯卡门教授谈到钱学森的婚姻时,也显得异常兴奋:“钱现在变了一个人,英真是个可爱的姑娘,钱完全被她迷住了。

被蒋英“迷住”的又何止是钱学森?美国华裔已故女作家张纯如撰写了一本《钱学森传》,里面是这样描述当时的蒋英的:“她见多识广、美丽大方,加上一副好歌喉,加州理工学院优秀的男性全对她着迷不已,他们甚至说,我们全都爱上了钱太太!

日子虽平淡如水,却满是幸福。那些曾经以为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日常,原来是一种最珍贵的拥有。

1950年夏天,钱学森在美国受到麦卡锡主义迫害,囚禁了15天,体重骤降15公斤。此后的5年里,他一直在软禁中,住所被监视,甚至电话也被监听。那时,钱学森只能在学校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蒋英则在家带着两个年幼孩子,辞掉保姆,事事亲力亲为,忍辱负重过着艰辛的日子。

因为蒋英的善解人意和陪伴,钱学森没有被击垮。还完成了《工程控制论》的撰写。出版那日,蒋英收到一本成书,扉页上写着:“献给蒋英”。这最简单的四个字,是蒋英听到的最美情话,也是一个直男最深情的告白。

04

终于苦难的日子终于过去了,然而,他们要面临的却是“生离”。

回到祖国的怀抱,钱学森一心扎进了科研上,工作经常出差,而且都是绝密的工作。蒋英只能根据丈夫回家时身上的尘灰与棉衣皮靴猜测,他应该是去了西北。再结合广播中的新闻报道,钱学森所做事业,她也能猜测个大概出来。

尽管如此钱学森多次渺无音讯生死未卜,还是让一贯风轻云淡的蒋英起了疑心,于是跑去国防部想问个究竟。在国防部办公室竟嚎啕大哭:“学森究竟去了哪里?孩子们日日问我,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们,不要这个家了。我都不知该如何回答。

哭过之后,她又,默默照顾家庭,担起家庭的重担。

钱学森不在的日子里,蒋英在学校教书授课,三尺讲台,一架钢琴,音乐成了她的伴侣。

蒋英一生奉献艺术,她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翻译了很多著名音乐家的曲目,编译了音乐教材。所有的这一切,都成为我国声乐教育最夯实的基础,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蒋英还一手带出众多享誉国内外的名家:傅海静,祝爱兰,赵登峰等,她常以“善歌者使人记其声,善教者使人记其志”自勉。

她对钱学森说:“我是做音乐的,你是搞工程的,那我们各自搞各自的事业便好。”

丈夫的卓越成就并没有掩盖蒋英自身的光芒,这个28岁就在上海举办独唱音乐会的音乐家,并不只是站在伟大人物身后的女人,她也有自己的事业追求,并将一生奉献给了艺术。

蒋英说,她不喜欢别人称她钱学森夫人,所以她一生都没有停止追寻自己的脚步。

2012年2月5日,92岁的蒋英因病于北京逝世。弥留之际,她对陪在身旁的人说:“我该走了,你们不要悲哀,我要去那边陪他了,他在那边很孤单。”就这样,一代传奇女子终于可以和她的钱先生永远的在一起了。

周国平谈过“人生的三个觉醒”,他说:“自我的觉醒是做一个独立的女人,灵魂的觉醒是做一个灵慧的女人,生命的觉醒是做一个本色的女人。”可以说,保持自我个性的女人,永远是最有魅力的

无论你处在哪个年龄,都要保持自我。她不属于任何人,她只属于她自己,在蒋英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该有的姿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