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电影史

 生态文明层 2020-03-29

一、电影艺术的形成

1、电影的史前史

1829年比利时科学家约瑟夫·普拉托通过观察发现“视觉滞留”原理,被誉为“电影的祖父”。1894 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可供一个人观赏、连续放映50英尺胶片的“电影视镜”。与此同时,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可以集摄影、放映、洗印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活动摄影机”,也正是这种“活动摄影机”的出现,才使得拍摄和放映活生生的影像成为可能。

微信图片_20200326143922.jpg

“电影”这个名字据说就是爱迪生起的,爱迪生作为发明家家喻户晓,但随着人们获取信息的增多,发现他更接近于视财如命的黑心商人,用其敏锐的商业头脑,在技术进步领域巧取豪夺,呼风唤雨,利用势力金钱把很多技术化为自己专利。他欺负特斯拉的事情应该很多人知道,在电影《致命魔术》中,诺兰把特斯拉塑造成“神”一般的存在,为了躲避爱迪生归隐田园。

爱迪生这个专利狂人,还曾经垄断多项电影专利,和最初好莱坞几大制片厂斗的不亦乐乎。

2、电影的奠基者

微信图片_20200326144000.jpg

卢米埃尔兄弟

(1)卢米埃尔兄弟:被称为是纪实主义电影的鼻祖。1895年12月28日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的地下室放映了《火车进站》、 《工厂大门》、 《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14部短片,其标志着电影的诞生,揭开了电影公开放映的序幕,拍摄一批标志着初期电影高水平的影片,确立了电影的纪实主义风格。

卢米埃尔兄弟《水浇园丁》、《代表们登陆》、《火车进站》

(2)梅里爱:他把电影从平铺直叙和题材的单调中解脱出来,把戏剧、文学引入电影,使得电影无论从题材选择还是表现手法上更引人入胜。此外,他特别注重对电影(特别是摄影)技巧的探索和运用,发明了停机再拍、叠化、多次曝光等摄影技巧。是世界故事片的开创者,被称为技术主义电影的先驱。代表作有:《月球旅行记》、《贵妇人失踪》、《灰姑娘》、《海底两万里》等。

梅里爱:《月球旅行记》(戛纳版本,彩色为后期修复添加)

梅里爱还让自己老婆在影片中月球段落饰演一颗星星上的仙女,看来这是电影中的传统了,像贾樟柯和赵涛、姜文和周韵,宠妻狂魔?

(3)格里菲斯:被称为“美国电影之父”,被认为是电影艺术的奠基人。他缩小了影片的基本构成单位。他从场景中细分出不同的景别的镜头,融合了多种电影技巧和手法,并多方面地吸收其他艺术元素,使电影有了足够表情达意的语言。代表作:《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等。

●《一个国家的诞生》(格里菲斯,1915):是一部史诗性巨作,被认为是在电影成为一门艺术的进程中具有标志性的里程碑作品,被列为世界最伟大的影片之一,开创了“最后一分钟营救”的范式,为后来类型电影的创作提供了经典的蒙太奇范本,意义重大。

●《党同伐异》(格里菲斯,1916):是格里菲斯艺术生涯成熟的界碑,也是世界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其在时间、空间和情节线之间的大幅度跳跃,突破了戏剧美学经典的“三一律”,创造了新的电影时空结构。但因其在思想和技术上的超前,超出了当时观众的接受水平,使之在商业上遭到惨败。

微信图片_20200326144032.jpg

格里菲斯拍摄电影时,尝试了交叉剪辑、镜头移动角度法、闪回叙事等各种各样的电影技巧。这些尝试直接把电影从戏剧的附庸变成了独立的艺术形式,对后世电影发展的影响简直无法估量。

但因为《党同伐异》的步子太大扯到蛋,不光赔掉了《一个国家的诞生》赚到的一百多万美元,还欠债一百多万,甚至无力拆掉为拍电影搭建的巴比伦城,格里菲斯从此一蹶不振,在好莱坞资本为王的环境里,格里菲斯慢慢本人遗忘,最红孤零零死在一个小旅馆里。

在1917年年后,当库里肖夫、爱森斯坦等人看到《党同伐异》后震惊不已,开始了研究和总结实验,由此创立了“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

(4)卓别林:其一身兼任制片人、编剧、导演、演员和作曲等数职,创造了电影史上的先例。他通过所创造的流浪汉的形象,表达了对普通小人物的同情。他不仅给世界观众带来娱乐,也带给了思考和理解。其影片受到世界人民的赞誉,被称之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一说是格里菲斯,也有一说是黑泽明)。代表作《淘金者》(1925)、《城市之光》(1931)、《摩登时代》(1936)、《大独裁者》(1940)等。 

微信图片_20200326144115.jpg

卓别林《城市之光》中一段温暖的戏份

微信图片_20200326144142.jpg

卓别林

(5)奥逊·威尔斯:被称为美国“现代电影之父”,世界级的电影大师,他集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等多种角色于一身的电影天才。常常采用了对商业电影来说非常“前卫”的说故事手段,其影片具有在同时发生的几个场景之间来回跳跃、夸张的广角构图和前所未闻的声音表现形式等特征。这在其代表作品《公民凯恩》中体现。

● 《公民凯恩》(奥逊·威尔斯,1941):世界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其打破传统电影封闭式的单视点的叙事结构,运用开放式的多视点的倒叙方式讲述报业大亨凯恩的故事。在镜头语言上做出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对景深镜头的发展运用以及对长镜头与蒙太奇巧妙地运用更是完整真实的展现凯恩的一生,进而引起观众更多对人性的思考。

《公民凯恩》意义重大,影片也好看,不要以为是那种枯燥的文艺片,毕竟是“现代电影的开山之作”,一定要拿来看看,分析分析,下面简单放几张图。

微信图片_20200326144209.jpg

景深镜头、长镜头的巧妙结合运用

微信图片_20200326144231.jpg标志性的“天花板”摄影

微信图片_20200326144254.jpg

蒙太奇经典段落,两分钟的戏份,奥逊·威尔斯用精致的镜头语言表现了失意人生,展现婚姻中开始甜蜜到最后麻木的过程,拍案叫绝。

微信图片_20200326144317.jpg

光线的出色运用,阴影下的人生

二、外国电影史中的主要“流派”、“思潮” 

(一)二三十年代的先锋派电影

1、印象派电影:是20世纪20年代法国电影创作者路易·德吕克及其友人创立的一个电影学派。这一名词由法国电影史家亨利·朗格卢瓦倡议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电影业在美国电影的竞争压力下日趋衰弱,影片年产量直线下降,质量也日见低劣。在这种情况下,德吕克通过他主办的《电影》杂志,幻想用“纯艺术”来复兴法国电影。

2、超现实主义电影

概述:把文学上的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到电影创作中的电影流派。其继承了倡导者安德烈·布勒东的创作原则,强调无理性行为的真实性,梦境的重要意义,不协调的形象对列的情绪力量和对个人快感的执着追求。20世纪20年代他们将电影的照相本性和蒙太奇对列技巧成为超现实主义最理想的表现手法。代表人物:杜拉克《贝壳和僧侣》,西班牙的布努埃尔《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等。

①杜拉克:“先锋派”时期,杜拉克的“口号”是:“梦幻的境界”--这是“崇高”的电影领域。她认为电影并非叙事艺术,不需要情节和表演,而应成为“形式的电影”与“光的电影”的融合即“眼睛的音乐”、“视觉的交响乐”。代表作有《贝壳和僧侣》等。

②布努埃尔:其受到弗洛伊德学说和超现实主义者布雷东理论的影响,1928年和西班牙著名画家萨尔瓦多·达利合作,拍摄了超现实主义影片《一条安达鲁狗》。 

● 《一条安达鲁狗》:(布努埃尔,1928)影片中人物的梦境和潜意识状态是由一个个令人惊愕的恐怖事件和镜头连接起来,于是没有较为清晰的逻辑关系,是对以往传统叙事电影的反叛,创作者希望借助完全自由的表达方式来激发观众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隐秘意识。该片以隐喻的手法抨击了资产阶级和教会、成为超现实主义影片的代表作。

微信图片_20200326144348.jpg

《一条安达鲁狗》,看不懂是对的,毕竟如梦魇一般,对梦境的肆意展示、对现实的隐喻嘲讽,像“刀割眼球”和“掌心洞爬出蚂蚁”的段落对后世影响很大。

3、德国

(1)表现主义电影:从1919年至1924年出现在德国的一个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风格运用于影片创作的电影流派。其试图通过不自然的形式和极度失真变形的世界形象来强烈地表达人物内心的恐惧和焦虑,爱和恨的情绪。所提供的视觉是主观上的视觉,是人的直觉感受和主观创造,追求那种原始的、非现实的视觉效果。其有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注重表现人格分裂和心理失衡。代表人物及作品:罗伯特·维内《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弗里茨·朗格《三生记》,保罗·莱尼《蜡像馆》等。

●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罗伯特·维内,1919):影片通过一个精神病患者梦魇般的回忆,叙述了一个身兼心理学博士和杀人狂双重身份的卡里加里的生活,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代表作品之一。其表现主义特色并不在于情节的荒诞,而主要反映在布景、服装、化装以及画面的独特效果上,其画面和布景都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象征意义,如画在幕布上的简化布景、明暗鲜明的强烈对比、奇形怪状的几何图案突出棱角和线条等,都最大限度地渲染了画面阴森恐怖的气氛。影片的表现手段对以后的电影影响颇大。

微信图片_20200326144412.jpg

本片是世界电影史上被谈论得最多的影片之一,是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里程碑之作。影片以其怪诞的表现主义风格,成为以后西方恐怖片为之效仿的鼻祖。1958年本片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由26个国家117位电影史家评选为“世界电影12佳作”的第12名。

4、苏联

(1)电影眼睛派:电影眼睛派是由苏联的记录片大师维尔托夫创立的一个记录电影的流派。他的创作显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认为电影作为捕捉世界感觉的特殊工具,摄影机是完美的眼睛,而人类的肉眼是不完美的。电影的实质在于拍摄角度和蒙太奇,也就是电影有可能以自己那种异乎寻常的别人意想不到的独特的眼光去观看现实生活,或以新颖的蒙太奇手法把各种镜头加以配合,重新创造出一个现实生活来。代表作品:维尔托夫《前进吧,苏维埃》(1926)、《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1926)、《带摄影机的人》(1928)、《关于列宁的三部曲》(1934)等。

(2)蒙太奇电影学派:以苏联电影创作者对蒙太奇的探索和运用为电影创作源泉的电影派别,其尤其强调蒙太奇在电影中的作用和意义,不仅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作品,同时也对蒙太奇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主要代表:库里肖夫的著名试验“库里肖夫效应”;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和理性蒙太奇,《战舰波将金号》(奥德萨阶梯)(1925)、《伊凡雷帝》(1944)、《十月》(1928)、《总路线》(又称《旧与新》1929);普多夫金的《母亲》(1926)、《圣彼得堡的末日》(1927)、《成吉思汗的后代》(1928)被称为“革命三部曲”等。

《战舰波将金号》之“敖德萨阶梯”,电影史上蒙太奇探索的经典段落,阶梯实际长度并不长,爱森斯坦用大量不同景别不同方式拍摄的镜头进行组接,穿插一些戏剧性元素(比如婴儿车的点睛之笔)吸引观众,把沙皇统治者的残暴,人们的苦难压迫性的展现出来,意义深远。

 (二)现实主义电影(三四十年代)

1、英国

(1)纪录片运动:始于20世纪30年代,以约翰·格里尔逊为首的有组织的纪录片摄影运动,在他的带领下的纪录片制作者形成了“格里尔逊”学派,历史上称此次运动为纪录片运动。其十分强调影片的社会意义,主张纪录片应当是富有创造性的对真实生活场面的处理,并非常注重再现现实生活场面的艺术加工,是一种直接的创作手段。代表:格里尔逊《漂网渔船》(1927)、《住房问题》(1935);巴昔尔·瑞特《锡兰之歌》(1935)等。

(2)罗伯特·弗拉哈迪:美国著名导演,被公认为“纪录片之父”和第一位伟大的写实主义者。他的影片《北方的纳努克》(1916)开创了非叙事电影的历史。弗拉哈迪的纪录片不是现实生活的精确纪录,而是充满诗意的对现实生活的再创造,在拍摄中,他大胆使用“新闻排演”的手法。他认为重要的不在于完全忠于现实,而在于能真实地再现生活,在影片中,他使用长镜头跟踪拍摄来增强影片的真实性。代表作品有《蒙阿娜》、《亚兰人》、《路易斯安娜的故事》等。

微信图片_20200326144439.jpg

《北方的纳努克》

⑶伊文思:出生于荷兰尼梅格城,荷兰导演、编剧、制作人,毕业于鹿特丹市高等经济学院。1938年,拍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影片让人们看到1938年中国人生活的片段——呼吁抗战、对日作战、日军炮火下死伤的平民以及上层人士的运筹帷幄等等,令人深思。1965年,执导纪录片《西北风》,该片获得第31届威尼斯电影节圣马可狮奖-最佳纪录片。

微信图片_20200326144547.jpg

伊文思

2、法国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1930年代,法国一批电影艺术家在自然主义的美学原则的影响下创作出一批在艺术和思想上都属于上乘之作的电影作品,这批作品被后世称为“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特征:①题材大多取自现实生活;②影片的主人公一改以往的被贵族、富豪垄断的局面,出现了一批底层社会的小人物,且对他们有着深厚的同情心;③艺术手法上追求诗意性。让·雷诺阿《堕胎》(1931)、《母狗》(1931)、《游戏规则》(1939)等。

微信图片_20200326144611.jpg

让·雷诺阿

3、意大利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二战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一次具有社会进步意义和艺术创新特征的电影运动。时间为1945--1951年,1945年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为开山之作。

主要特征:注重反映当时本国国民的生活状态;通过普通人的真实生活遭遇,展现社会问题;拍摄手法上注重生活的真实感,启用非职业演员,注重实景拍摄。口号:“将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还我普通人”等。

代表有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游击队》(1946)、《罗维雷将军》(1959);德·西卡:《擦鞋童》(1946)、《偷自行车的人》(1948)、《温别尔托D》(1951)等;维斯康蒂:《沉沦》(1942)、《大地在波动》(1948),德桑蒂斯:《橄榄树下无和平》(1950)、《罗马11时》(1952)等。

●《偷自行车的人》(德·西卡,1948):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杰作,具有语调温和但情感冲突强烈,故事简单但社会含义深刻的特点。故事讲述二战后的罗马,在百废待兴之际,男主角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张贴海报的工作,不料第一天上班便被人偷了他工作上必须的脚踏车,于是就和他的儿子到处寻车,最后无奈之下,父亲偷别人的车,却被逮个正着。影片以此将战后罗马的社会面貌鲜活地反映出来。

微信图片_20200326144634.jpg

《偷自行车的人》

4、苏联

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要求苏联电影工作者,要更真实、更具体地去描写苏联的社会现实,要表现富有社会内容的内在冲突、具体地刻画人物形象,要创造一种“为大众的艺术”。以此创作的影片被称为苏联社会现实主义电影。1928年,三位默片时期享有盛誉的导演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亚历山大·洛夫联合发表了一篇名为《关于有声电影的声明》的论文,1934年瓦西里耶夫兄弟导演了《夏伯阳》,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开始走向成熟,30年代后期开始走向繁荣。代表作品:科静采夫和塔拉乌别尔格合拍“马克辛三部曲”即:《马克辛的青年时代》、《革命摇篮维保区》和《马克辛归来》;罗姆的《列宁在十月》(1937)、《列宁在1918》(1939);维尔多夫的《关于列宁的三支歌曲》(1934)等。

 (三)“新浪潮”电影(五六十年代)

1、法国电影新浪潮

(1)新浪潮:

广义上,是指在世界各地陆续涌现的新锐导演拍摄的摒弃传统电影语法的电影运动。

狭义上指,兴起得益于“长镜头之父”巴赞《电影手册》旗下的一批影评人,他们对法国商业电影的平庸和虚假进行抨击,提倡在创作中打破传统的电影语法,展现导演的个人风格,并由此拍摄电影的而引起的一场电影运动。持续时间为1958年--1963年。

微信图片_20200326144703.jpg

巴赞

法国新浪潮的主要特征(此处指狭义的新浪潮):①小成本的电影创作路线;②具有个人印记和独特的作者风格,主要受阿斯特吕克的“摄影机--自来水笔”理论的影响;③对巴赞美学理论的推崇,注重对长镜头的运用,并且大量使用运动镜头;④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

代表作品:①让-吕克·戈达尔:《筋疲力尽》(1959)、《卡宾枪手》(1963);②弗兰索瓦·特吕弗:《四百击》(1959)、《朱尔和吉姆》(1962);③夏布洛尔:《漂亮的赛尔日》(1958)、《表兄弟》(1959);④雅克·里维特《巴黎属于我们》(1961);⑤埃里克·罗麦尔《狮子星座》(1959)等。 

①戈达尔:法国新浪潮的旗手之一,世界上所有新浪潮运动中影响力最大,生涯变化最大也是最特立独行的怪杰。他在试图打破传统美学观念的基础上注重影片拍摄形式的创新与风格的重组,并从“场面调度”与蒙太奇学派的对立关系中树立了别具一格的美学观念。代表作:《筋疲力尽》(1959)、《卡宾枪手》(1963)等。

微信图片_20200326144729.jpg

酷酷的戈达尔

②特吕弗:法国新浪潮的旗手之一,起先作为《电影手册》的撰稿人,后转入电影的拍摄。他和戈达尔等人一起,倡导了将电影作为个人化表现手段的“作者理论”,对传统法国电影提出挑战。1959年第一部长片《四百击》问世,标志着他被推到了电影“新浪潮”的前沿。这部反映安托万生活经历的自传体影片,与以后拍摄的一系列影片的主人公都由同一演员饰演,构成了描写特吕弗“第二自我”的影片系列,在电影史上独具一格。代表作品还有《枪击钢琴师》、《华氏451度》等。

微信图片_20200326144756.jpg

特吕弗(前)和希区柯克(后)

希区柯克表示:这TM就很尴尬了

●《筋疲力尽》(戈达尔,1959):法国新浪潮干将戈达尔的代表作。影片从内容到形式都毫无规律可循,随意的拍摄方式和跳接剪辑完全无视好莱坞电影的经典模式,这种拍摄方式和剪辑影响深远。其情节的不连贯、剪辑上的跳接手法更是展现了主人公内心无助、坐立不安的浮躁性格,也反映了社会的无秩序、无方向感以及人与社会环境的彻底脱节。

●《四百击》(特吕弗,1959):特吕弗的半自传体作品,其并没有太多的情节,影片线索由安托万的生活经历构成,注重展现一种感觉和情绪。运用电影手法将安托万的孤独、烦躁、不安、压抑、受辱等主观感情一一表现出来。

(2)左岸派(新浪潮):

20世纪50年代左右出现在法国的一个电影导演(作家)团体,为与“新浪潮”相区分且大多都在塞纳河的左边,因此被称为是“左岸派”。同时因其大多又是作家,又被称为“作家电影”。

主要特征:①受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注重表现人的意识和人的内心世界;②围绕错综复杂的表现时间和对人的精神作用加以探索的两条轴线展现电影故事;③注重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④法国电影的“左岸派”的电影手法非常讲究推敲,细节上都要修饰雕刻。

代表人物:①阿仑·雷乃:法国左岸派的代表人物,关注形式主义、现代主义以及社会和政治议题,经常以时间和记忆作为主题,从严肃文学中汲取营养,从哲学高度看问题;在叙事结构上采用神秘而新奇的手法,摄影华丽,剪辑重抒情性。代表作品有《广岛之恋》(1959)、《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0)等。

微信图片_20200326144830.jpg

本片标志着西方电影从古典主义转向现代主义,由同属左岸派的玛格丽特·杜拉斯编剧,雷乃在片中将广岛原爆纪录片与情欲段落交叉剪辑,并通过倒叙式闪回与跳跃性剪辑,将个人的苦难与战争浩劫相结合,对记忆与遗憾、内心现实与外部现实作了探讨,达到电影与文学的平衡。

微信图片_20200326144851.jpg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改编自格里耶同名小说,这个小知识点还考过。

2、德国

德国新电影:指20世纪60年代在联邦德国由新锐导演倡导创立德国新电影的要求而兴起的一场电影运动。其在《奥勃豪森宣言》宣称要“与传统电影决裂”,“要用新的电影语言”“并从陈规陋习、商业伙伴和利益中摆脱出来”。

主要特征:①电影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描写普通人,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现实性;②勇于打破传统电影中的情节单一、平铺直叙的封闭式的戏剧结构,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的电影结尾;③运用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使电影与观众之间产生一种“间离效果”;④并用纪实性的手法加强影片的真实性。

代表人物:①让-玛丽·斯特劳布:《没有和解》(1965)、《安娜·马格达丽娜·巴赫纪事》(1968);②亚历山大·克鲁格:《告别昨天》(1966);③赫尔措格:《生活的标志》(1967)、《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1974);④施隆多夫:《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1975)、《铁皮鼓》(1979);⑤法斯宾德:《城市流浪者》(1965)、《玛利亚·布劳恩的婚礼》(1979)、《劳拉》(1981)、《莉莉-马莲》(1982)等;⑥文德斯:《柏林苍穹下》(1987)、《云上的日子》(1995)等。

微信图片_20200326144915.jpg

德国新电影运动中,施隆多夫是常考的,留意。另外,《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片尾出现鸣谢施隆多夫的字样,原因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后期制作资金有问题,是施隆多夫让姜文在自己管辖的电影制片厂完成混录,施隆多夫是看了影片十分钟的片花就决定和姜文合作了。

微信图片_20200326144936.jpg

法斯宾德,德国新电影运动中最亮的一道光,有好几个同性男友,也有女友,也有妻子,总之就是个私生活很混乱奇葩但才华横溢的电影导演。

微信图片_20200326144958.jpg

从左往右:法斯宾德、赫尔措格、文德斯

3、日本

日本新浪潮:20世纪60年代左右,日本青年导演为表达自我的革新精神,努力创造新的电影手法,在继承“法国新浪潮”的精神下,力图全面否定传统的电影创作方式,并与其决裂。

代表人物:①增村保造:《巨人玩具》(1958)、《泛滥》(1959);②大岛渚:《爱与希望之街》(1959)、《青春残酷物语》(1960)《感官世界》(1976)、《爱之亡灵》(1978)、《御法度》(1999)等;③今村昌平:《猪与军舰》(1961)、《日本昆虫记》(1963)、《楢山节考》(1983)、《鳗鱼》(1997)等。

后面会有按国别整理的重点导演。

三、“流派”、“思潮”之外的外国电影简史(按国别)

(一)、美国

 1、旧好莱坞电影

(1)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旧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具体表现为:

①八大电影公司建立了一整套完整且精细的分工制度和制片程式,即: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影片的制作方式被大规模的应用于电影制作中;

②明星制度的产生,突出演员的中心作用;

③制片人制度的建立。由此产生出一系列的类型电影。旧好莱坞电影创作遵循着一种戏剧电影的美学原则,其基本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以及完美的大团圆式的结局。

微信图片_20200326145034.jpg

玛丽莲·梦露

(2)关于旧好莱坞的类型片

20世纪30--40 年代是美国好莱坞的全盛时期,这期间在好莱坞影片创作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类型电影,类型电影就是按照不同的类型(或样式)的规则要求创作出来的影片,实质上它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这种规范的电影的实质就是运用一切能够抓住观众视觉和心理的电影表现程式,它常常要比个人构思的有意识追求艺术的影片更能反映出观众的兴趣和道德标准。类型片是好莱坞制片制度的产物,它从商业和票房的角度进行影片生产,并在大量的艺术实践中建立并完善了一套电影创作方法。

类型片的主要特征体现为

①情节公式化;②人物定性化;③叙事标准化(类型片大都采用单一的线性结构,以时空转换为顺序,以事件发展为线索,较少使用闪回,交叉蒙太奇手法,而着重讲述单向发展的故事);④视觉形象图解化(如古堡或塔楼象征危险,幽暗的森林隐藏着灾难,实验室里汩汩作响的试管则孕育着罪恶等)

微信图片_20200326145100.jpg

歌舞片《爱乐之城》

(3)代表人物

①喜剧片 卓别林:伟大的喜剧大师,伟大的人道主义者,英国著名演员、导演、剧作家。一生拍过八十多部影片,给全人类留下了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被称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他所塑造的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被人们所喜爱。代表作《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

②悬疑片 希区柯克:美国电影导演,被称为“悬疑片大师”“悬念片大师”“电影中的弗洛伊德”。他的多部片子都成了经典的代表,为许多后辈导演模仿学习。构成他作品的基本成分是恐惧,性欲,死亡,他的作品大多是表现极端强烈恐怖和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为基础,如《后窗》、《西北偏北》、《精神病患者》(又名《惊魂记》。他在电影美学方面受到德国表现主义和苏联蒙太奇理论的影响。代表作品有《蝴蝶梦》(1941)、《后窗》(1955)、《迷魂记》(1958)、《西北偏北》(1959)、《精神病患者》(1961)等。

微信图片_20200326145128.jpg

③西部片 约翰·福特:福特的电影在注重观众的感受、叙事的节奏和影像的观赏性的同时,总是诗意地描述在文明与野蛮的夹缝中争扎的英雄在美国西部发生的故事,以此挖掘西部元素,展现他所思考的西部社会问题,是美国西部类型片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关山飞渡》(驿车1939)、《愤怒的葡萄》(1940)、《青山翠谷》(1941)等。

2、新好莱坞电影:是针对旧好莱坞而言的,其打破旧好莱坞的电影创作传统,力求创新。

(1)新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

① 在情节结构上,新好莱坞电影打破追求戏剧性的单向叙事模式,时空转换更加灵活,不再追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而寻求开放式的结尾。

②人物不再定型化,而是根据其性格自身的发展展现其自然本性。善与恶不再是划分人物好坏的标准。除此之外,新好莱坞电影在人物和情节的关系上,使人物不再隶属于情节而是从情节突出人物。

③反梦幻的追求真实美学,摒弃原有的戏剧美学。

④ 新好莱坞电影更加重视包括镜头语言在内的电影技巧的开拓,各种角度和不同速度的镜头、定格、跳接等十分丰富。新的影像语言强化了视觉上的冲击力,使画面更具艺术效果,而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则从另一个方面为电影增加了哲理内涵,从而也使影片更具导演个人风格特征。

⑤新好莱坞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旨在追求影片视觉效果的商业电影开始出现,其代表为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系列和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等。

⑥在价值观念上的颠倒,新好莱坞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多是反叛者,与旧好莱坞中的正面英雄形象相左,如《邦妮和克莱德》等。

(2)代表人物:

①阿瑟·佩恩:《邦妮与克莱德》(标志着新好莱坞电影运动的开始)(1967);

②迈克·尼克尔斯:《毕业生》(1967);

④科波拉:《教父》(1、2,1972-1974)《现代启示录》(1979);

⑤马汀·斯科塞斯:《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1976);

⑥莱洛斯·福尔曼:《飞越疯人院》(1975);

⑦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1968)《发条橙子》《全金属外壳》《闪灵》(1972)等。

3.其它美国著名导演(下面简单列举,如有兴趣可自行查阅资料)

●斯皮尔伯格:《头号玩家》《辛德勒名单》《紫色》《拯救大兵瑞恩》《林肯》《侏罗纪公园》《大白鲨》《ET》《夺宝奇兵》《逍遥法外》《少数派报告》

微信图片_20200326145207.jpg

斯皮尔伯格和李安

●卢卡斯:《星球大战》

微信图片_20200326145237.jpg

卢卡斯电影有限公司(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即工业光学魔术公司,简称工业光魔。卢卡斯于1981年正式创立,全球第一大特效制作公司,电脑技术仅次于美国军方。牛逼的皮克斯当初也只是工业光魔下的一个分部。而开创出如此的技术当初只是为了拍摄《星球大战》。

●科波拉:《教父》系列,《现代启示录》

微信图片_20200326145300.jpg

《教父》

●卡梅隆(出生于加拿大):《泰坦尼克号》《阿凡达》《异形》《真实的谎言》

微信图片_20200326145332.jpg

卡梅隆

●彼得·杰克逊:《指环王》《金刚》《群尸玩过界》《坏品味》

微信图片_20200326145402.jpg

彼得·杰克逊创立的特效公司是维塔数码,也是全球最出名的特效公司,其代表作《指环王》已经能证明。之前和工业广魔等特效公司合作,为卡梅隆《阿凡达》制作特效。

●大卫·林奇:《我心狂野》《蓝丝绒》《穆赫兰道》

微信图片_20200326145432.jpg

yes,穿越梦境与现实,惊悚烧脑的《穆赫兰道》就出自大卫·林奇,图为林奇和两位女主合影

●大卫·芬奇:《七宗罪》《搏击俱乐部》《返老还童》《社交网络》《消失的爱人》等

微信图片_20200326145503.jpg

大卫·芬奇的电影观赏性就比较高,有不少为影迷津津乐道的作品

●奥利弗·斯通:《天生杀人狂》《天地人》《世贸大厦》

●马丁·西克塞斯:《愤怒的公牛》《好家伙》《纽约黑帮》《华尔街之狼》《无间道风云》《禁闭岛》《出租车司机》

微信图片_20200326145700.jpg

●赛尔乔·莱翁内:《美国往事》《黄金三镖客》

微信图片_20200326145740.jpg

《美国往事》

●朗·霍华德:《美丽心灵》《达芬奇密码》《极速风流》

●迈克尔·贝:《勇闯夺命岛》《绝地战警》《珍珠港》《世界末日》《变形金刚》

●昆汀·塔伦蒂诺:《落水狗》《低俗小说》《杀死比尔》《无耻混蛋》《八恶人》《被解救的姜戈》

微信图片_20200326145807.jpg

昆汀在中国的粉丝居多

●梅尔·吉布森:《勇敢的心》《血战钢锯岭》

微信图片_20200326145834.jpg

梅尔·吉布森再造经典《血战钢锯岭》

彼得·法雷里:《绿皮书》

美国著名导演很多,毕竟有好莱坞在那放着,就不再列举了,自己留心多积累。

(二)、日本

1、黑泽明:日本电影剧作家、导演。他的电影注重对特定时代中人物的民族性格和独特信念的刻画,具有人道主义的艺术情怀和叙事上阳刚风格;叙事结构不拘一格,镜头运用长短结合,以大动作镜头和小慢镜头处理见长,剪辑上充满活力和激情,代表作品有《罗生门》、(芥川龙之介小说 )《七武士》《影武者》《乱》《梦》等。

微信图片_20200326145911.jpg

黑泽明

2、小津安二郎:日本电影导演。作品以表现现代家庭为主导的题材与主题特征(两代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带有独具特色的镜头语言和镜像风格,以“静”(形)“定”(神)为主导的东方美学观。他坚持拍摄无声片,被称为将无声片拍到最后的一位导演,他的创作也被誉为是日本默片时代的一座顶峰。代表作品:《晚春》(1949)、《东京物语》(1953)、《彼岸花》(1958)、《秋刀鱼之味》(1962)等。

微信图片_20200326145948.jpg

小津安二郎

3、沟口健二:日本电影界著名的“女性电影大师”,其一系列的影片中展现出他特有的风格气质:独树一帜的、几乎完全回避特写的全景长镜头美学极富现实表现力,体现出一种雄浑和透视的空间感,形成“动的美学”;具有传统艺道和东方情结,代表了日本的传统美学文化,擅于“时代剧”和“女性电影”。代表作品有《西鹤一代女》(1951)、《雨月物语》(1952)等。

微信图片_20200326150014.jpg

4、岩井俊二:日本新电影运动旗手,被誉为日本最有潜质的新近“映像作家”。其以清新独特、感情细腻丰富的影像风格成为日本年轻一代导演中的佼佼者。代表作有《情书》(1995)《燕尾蝶》(1994)《四月物语》(1998)《关于莉莉周的一切》(2001)《花与爱丽丝》(2004)《吸血鬼》等。

微信图片_20200326150038.jpg

岩井俊二

微信图片_20200326150452.jpg

《情书》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越看越喜欢;而岩井俊二的青春片当年俘获了一大批少男少女的心,而我就对《燕尾蝶》念念不忘,图片为《燕尾蝶》中的伊藤步

5、北野武:日本著名全才导演,能编会演,被称为日本“暴力美学”的代表。他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即兴表演,即兴摄影,故事跟着感觉走,突发性暴力冲突,失衡的角色搭配等电影语言为日本影坛带来了全新的影像,也为世界影坛带来了新的视觉冲击。其以蓝色为基调的影像,让“北野蓝”驰名世界。代表作品有《那年夏天,宁静的海》(1991)《坏孩子的天空》(1996)《花火》(1997)《菊次郎的夏天》(1999)《大佬》(2000)《玩偶》(2002)《导演万岁》(2007)《阿基里斯与龟》(2008)《极恶非道》(2010)等 。

微信图片_20200326150559.jpg

北野武

微信图片_20200326150628.jpg

《坏孩子的天空》:

“我们的人生就这样结束了吗?”

'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6、宫崎骏:日本著名动画片导演。在全球动画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迪斯尼称其为“动画界的黑泽明”。他的作品题材虽然不同,但却将梦想、环保、人生、生存这些令人反思的讯息融合其中。他的这份执著不单令全球人产生共鸣,更受到全世界所重视。代表作有《风之谷》(1984)、《天空之城》(1986)、《龙猫》(1988)、《幽灵公主》(1997)、《千与千寻》(2001)、《哈尔的移动城堡》(2004)、《悬崖上的金鱼公主》(2008)、《起风了》。

微信图片_20200326150653.jpg

人人喜爱的宫崎骏

7、三池崇史:《热血高校》《杀手阿一》等,三池崇史最近几年二了吧唧的,搞出来一堆漫画感十足的非主流电影。

微信图片_20200326150717.jpg

三池崇史

8、中田秀夫:《午夜凶铃》《鬼水怪谈》

微信图片_20200326150738.jpg

《午夜凶铃》

9、清水崇:《咒怨》

最后两个也是闹着玩。

(三)、英国

1、克里斯托弗·诺兰:《蝙蝠侠之黑暗骑士》《盗梦空间》《记忆碎片》《致命魔术》《星际穿越》《敦刻尔克》

微信图片_20200326150820.jpg

“我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一个典型的英国人,像我的前辈希区柯克那样,不仅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拥有奇想能力的人。”这是诺兰对自己的评价,很多人心中的“大神”。

2、盖·里奇:《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大侦探福尔摩斯》

微信图片_20200326150844.jpg

宁浩和盖里奇:《疯狂的石头》剧本结构借鉴了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

3、马修·沃恩:《海扁王》《X战警·第一战》《王牌特工》

微信图片_20200326150928.jpg

(四)、墨西哥

之前写过一篇盘点——

“墨西哥三杰“,请你们放过奥斯卡吧~

1、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爱情是狗娘》《通天塔》《鸟人》《荒野猎人》

微信图片_20200326150948.jpg

《荒野猎人》让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终于结束陪跑生涯,全球影迷狂欢许久

2、阿方索·卡隆:《地心引力》《人类之子》《罗马》

微信图片_20200326151032.jpg

《地心引力》

3、吉尔莫·德尔·托罗:《水形物语》《潘神的迷宫》《环太平洋》

微信图片_20200326151109.jpg

(五)、意大利

1、安东尼奥尼:意大利现代主义电影大师。在电影剧本中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分析哲学观念;运用复杂缓慢的移动摄影,展现所要表达的观念和事件;运用优美的长镜头表现故事场景;用自然音响来加强短的近乎电报式的对白展现人物关系。以此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作品有《蚀》、《中国》(纪录片)、《放大》、《红色沙漠》(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等。

微信图片_20200326151138.jpg

安东尼奥尼70年代受邀请来华拍纪录片,这中间的事情很有意思,有兴趣的可以百度看看。

2、托纳多雷:意大利写实电影流派的新贵导演,他的电影直白和清晰,注重平实稳健,为我们娓娓道来的是一个平凡的近乎没有故事的故事。代表作品:《巴阿里亚》(2009)、《隐秘女人心》(2006)、《西西里的美丽传说》(2000)、《海上钢琴师》(1998)、《天伦之旅》(1990)、《天堂电影院》(1989)等。

微信图片_20200326151200.jpg

《海上钢琴师》

3、费里尼:费里尼与英格玛·伯格曼、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并称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的“圣三位一体”,是60年代以来欧洲艺术电影难以逾越的高峰。费利尼以他强烈的个人标记--“费利尼风格”,引导了战后意大利的精神进程。他的电影具有较强的自传因素,表现切身体验、叙述个人经历。代表作有《大路》(1954)、《八部半》(1963)等。

(六)、伊朗电影

1、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伊朗电影导演,以纪录片式的框架、即兴式的表演、真实生活的节奏和现实主义的主题构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作品有《何处是我朋友家》(1987)《家庭作业》(1989)《特写》(1990)《生生长流》(1992)《穿越橄榄树林》(1994) 《樱桃的滋味》(1997)《风将把我们带向何处》(1999,威尼斯评委会大奖)、《10》等。

微信图片_20200326151239.jpg

阿巴斯

2、马基德·马基迪:《手足情深》(1992)《天堂捎来的喜讯》(1995)《继父》(1996)《小鞋子》(1998)《天堂的颜色》(1999)

微信图片_20200326151305.jpg

3、贾法·帕纳西,曾任阿巴斯的助导:《白气球》(1995)、《谁能带我回家》(1997)、《圆圈》(2000,金狮奖)等。

(七)、韩国

1、李沧东(昌):擅长挖掘小人物最感人的一面,且带有“男性化”的倾向,善于表现边缘化人的幻灭感。作品不追求影像的奇特,有着一定的文化性和沉敛的人文思考。李沧东认为每个电影人都该有自己对生命和人生的看法,电影的本质其实就是生活,但电影是体现真实的艺术,电影必须去寻找被生活隐藏的真实。代表作有《绿鱼》(1997)、《薄荷糖》(2000)、《绿洲》(2002)、《诗》、《燃烧》等。

timg.jpg

李沧东

2、许秦豪:作品具有浓重的个人风格,以唯美伤感的情调奠定一线导演的实力,他在影片中表达出对人生中必将逝去的感情生命具有浓厚的伤感情怀。他的电影在商业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反映出韩国电影市场的成熟和多元化。从《八月照相馆》到《春逝》,许秦豪所诉说的主题没有改变,但其中蕴涵着一个延伸的状态。代表作品有《八月照相馆》(1998)、《春逝》(2001)等。

微信图片_20200326151926.jpg

《八月照相馆》

3、朴赞郁(旭):韩国导演。朴赞旭擅于营造悬念,这是他的电影俘虏观众的法宝之一。在影片表现形式上趋近于真实的刻画,表现远离生活的电影故事;用艺术的手段和视角表达着娱乐(生活之外)的主题。代表作品有《共同警备区》(2000,柏林金熊奖)、《老男孩》(2004,戛纳最佳导演)《复仇的金子》等(“复仇三部曲”:《我要复仇》《老男孩》《亲切的金子》)。

微信图片_20200326151954.jpg

《老男孩》

4、金基德:韩国著名导演,是一个用画面说话的导演,每部作品都带有他独特的个人魅力,但是也都饱受争议。他的作品中带有很强的暴力美学色彩,酷爱以极端的性和暴力,反映人性和民族的深刻悲剧;采用隐喻形式,决不回避对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探讨,但大多以隐喻的形式出现。无论影片的结构、叙事风格抑或画面审美,都仿佛被烙上了金式品牌般的显著和出类拔萃。代表作品有《雏妓》( 1998 )、《漂流欲室》(1999)、《坏男人》(2001)、《春去冬来又一春》(2003)、《撒玛利亚女孩》(2004)《圣殇》等。

微信图片_20200326152323.jpg

《春去冬来又一春》

5、奉俊昊:2020年2月10日,《寄生虫》在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荣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影片4项大奖。2000年,凭借长篇处女作《绑架门口狗》而出道。2003年,凭借惊悚悬疑片《杀人回忆》获得第2届韩国电影大奖最佳导演  。2006年,凭借科幻片《汉江怪物》获得第44届韩国电影大钟奖最佳导演 。2009年,拍摄惊悚悬疑片《母亲》,该影片获得获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2013年,执导动作科幻片《雪国列车》,该影片获得亚太电影节7项提名  。2014年,首次担任惊悚片《海雾》的制片。2019年5月25日,其执导的影片《寄生虫》获得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这是戛纳电影节首次将金棕榈奖颁给韩国影片  。12月19日,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授予奉俊昊“银冠文化勋章” 。

img%2F477ea74b3605063afc38f419f1c4cdc7.jpg

《寄生虫》

此外还有像老前辈林权泽、像了汤唯的金泰勇、像拍了《釜山行》火起来的延尚昊等,还有一些老牌的姜帝圭等人,可以继续了解一下。

(八)、其他国家

1、英格玛·伯格曼:瑞典大师级导演,杰出的电影剧作家,开辟了电影表现的新领域。对电影艺术的发展和电影语言的革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开创了“作者电影”、“主观电影”、“内省电影”的先河。影片主题的形而上色彩,艺术语言上的精致与深邃,影片以镜像语言和文本结构上精雕细刻的镜头配置与精炼简约的结构风格见长,往往将现实、记忆和梦幻糅杂在一起,既是现实生活风貌的平实纪录和呈现,又是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和表现。代表作品有《第七封印》《野草莓》《魔术师》《呼喊语细语》,沉默三部曲:《狱在镜中》《冬日之光》《沉默》等。

微信图片_20200326153347.jpg

大师:伯格曼

2、基耶斯洛夫斯基:是一位富有浓厚哲学气质的波兰电影大师级导演。被称为“深紫色的叙事思想家”、“电影诗人”,但自认为是“朴素的、地方性的”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关注并终生探讨的是个体精神世界的问题,他更接近于运用电影语言讲述个人存在状态的哲人。代表作品有《十诫》(1989)、《双生花》(又名《维诺妮卡的双重生活》1991)、三色:《蓝色情挑》(1993)、《白色情迷》(1994)、《红色情深》(1994)(“红白蓝三部曲”)等。

微信图片_20200326153439.jpg

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

3、波兰斯基:波兰著名导演。其作品中大多体现了他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他对黑暗人性的深刻洞察,使他的影片大多涉及暴力、死亡和孤独,恐怖、悬念片是他拿手好戏,被称为电影史上的“罪恶大师”。他擅长在血腥中探索人性,在悬疑中制造浪漫,具有很强的艺术气质。代表作《雾都孤儿》(2005)、《钢琴师》(2002)、《苔丝》(1979)。

4、阿尔莫多瓦:著名西班牙导演。其作品具争议性,着重表现欲望、暴力、宗教等议题,并通过鲜艳的色彩,展示出一种后现代的审美眼光以及对权威的极大藐视。他的影片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艺术风格,构思新颖、造型新奇,常常带有荒诞、幽默的色彩。代表作有《回归》 (2006) 、《不良教育》(2004) 、《对她说》(2002)、《我的母亲》 (1999)、《高跟鞋》(1991)、《捆着我,绑着我》(1990)、《崩溃边缘的女人》(1988)等。

5、吕克·贝松:在法国乃至欧洲大陆,吕克·贝松总是最吸引人们注意的导演。他的电影节奏明快,富于时尚感,风格诡异,几乎每部影片都能激起人们的期待。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法国导演眼中的未来世界,在电脑高科技与时空交错的叙事中,带给我们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历史和人文内涵。代表作有《阿黛拉的非凡冒险》(2010)、《圣女贞德》(1999)、《第五元素》(1997)、《这个杀手不太冷》(1994)、《碧海蓝天》(1988) 等。

微信图片_20200326153603.jpg

吕克·贝松

微信图片_20200326153628.jpg

《这个杀手不太冷》

6、萨蒂亚吉特·雷伊:印度著名导演,也是享誉世界的大师级导演。在商业电影盛行的印度独树一帜,开创了艺术影片之路,成为国际知名的少数几个印度导演之一。他的作品多表现农村少年阿普的命运,充溢着印度式的抒情气息,先后在戛纳、威尼斯电影节获奖。主要作品有阿普三部曲:《道路之歌》(1955)、《不可征服的人》(1956)、《阿普的世界》(1959)。政治三部曲:《森林中的日日夜夜》(1970)、《仇敌》(1970)、《不负责任的伴侣》(1971)。其他一些作品还有:《遥远的雷声》(1973)、《不速之客》(1991)等。(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亚洲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有四个人:黑泽明、宫崎骏、雷伊、成龙

7、陈英雄:越南著名导演、编剧。1994年,他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青木瓜之味》,令他一举成名,摘走了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和恺撒最佳外语片奖,从而也让陈英雄成为越南新电影的扛鼎人物。代表作品有《青木瓜之味》(1993)、《三轮车夫》(1995,威尼斯金狮奖)、《直射的阳光》(2000)。

《青木瓜之味》,用现在的话说,这是很治愈的一部影片,清新美好,和陈英雄后面那部《三轮车夫》形成鲜明对比

四、附:外国电影史中的第一

1、世界第一部故事片是法国著名电影创始人乔治·梅里爱在1902年拍摄的科学幻想片《月球旅行记》,所以也称为第一部科幻片。

2、1927年,华纳兄弟公司拍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从此,电影变成视听兼备的艺术。

微信图片_20200326153909.jpg

《爵士歌王》

3、1935年,美国人鲁宾·马莫利安( Rouben Mamoulian)导演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型彩色故事片《浮华世界》,标志着电影的彩色时代的到来。

微信图片_20200326153949.jpg

《浮华世界》

4、意大利著名导演安东尼奥尼,在1964年拍摄的《红色沙漠》中运用色彩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被称为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片。

微信图片_20200326154026.jpg

 《红色沙漠》

5、好莱坞制片人制度的代表影片:《乱世佳人》,换了两个导演,最后由维克多·弗莱明最终整合完成,改编自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由费雯·丽饰演郝思嘉,由克拉克·盖博饰演瑞德。

当然电影史内容丰富,这也只是浮光掠影,预习一下。

并且还有一些新晋崛起出名的导演,之后慢慢补充。

(图文源于网络,如侵权联系后台删除)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