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卡捷琳堡变“滴血大教堂”记念末代沙皇被杀全家!

 遇事明言 2020-03-29

历史惨案象征地--滴血大教堂


(ХрамнаКрови)建于1723年的叶卡捷琳堡,原为彼得大帝为纪念其妻、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并非凯瑟琳大帝)而命名。
1918 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为避难,来到叶卡捷琳堡的伊帕提夫之屋,没想到这儿竟是末代沙皇一家人被杀害之处。90 年代之后,此地被拆除,改建为滴血大教堂。
滴血大教堂属于东正教风格,始建于2000 年,2003 年7 月建成启用。高60 米,面积3000 平方米,有三个升座、五个圆顶,属俄罗斯拜占庭风格。
教堂底层右侧有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枪杀的象征地、沙皇及其妻子儿女的圣像及生平介绍。1998 年,教堂进行沙皇一家遗骨的安魂祈祷仪式后,遗骨被送到圣彼得堡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教堂安葬。走在教堂里,昏暗灯光与陈列的文史资料,彷彿葬礼上被风微微吹起的黑纱。

在俄罗斯名为滴血大教堂,都与俄国近代历史有关,都是著名的弒君事件的发生地。建在圣彼得堡的那一座,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的地方,而叶卡捷琳堡的这一座,则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全家被枪杀之处。
叶卡捷琳堡的滴血大教堂,当年,已经让位的沙皇及全家人,就是在这幢房子的地下室被苏共政府杀害的。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人反思那段历史,认识到罗曼诺夫家族对俄罗斯民族是有功的。
为了记念那段血腥屠杀的历史,俄罗斯人在旧址建起这座滴血大教堂,尼古拉二世及全家也都被东正教会封为圣徒。
在前往叶卡捷琳堡的滴血大教堂的路上,车子停在十字路上,从一间教堂传来圣乐旋律,在不远的处广场上,也有人唱起摇滚乐。
圣歌与摇滚乐交织之下,彷彿那段近百年叶卡捷琳堡的传奇,依然在这座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城市之中,持续被传说着。

一座建筑诉说着一段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