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学生是教师的专业体现,更是实现自身价值、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张福涛lu70kpm9 2020-03-29

1.读懂学生的言语:学生的言语是最有观察价值的行为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最熟悉、最常见的就是学生的言语,包括发言、沟通交流、辩论等等。“学生的言语行为直接体现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性格特征,直接反映了其思想与情感的需求。”读懂学生的言语,就是教师能认识到学生言语表象后的信息,能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能从学生无意、或是单个的词汇中领会到其赋予的特殊意义。 

2.读懂学生的表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学生的眼神有时候会说话,对知识的领会、困惑、顿悟,对课堂气氛的满意、适应等都可以通过眼神表达出来。教师授课时,应尽可能以敏锐、亲切的目光有意识地关注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与学生保持目光接触,同时有效传递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教师在读懂学生表情的同时,也获取了学生的信赖,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因此而找回了自信,找回了自我。 

3.读懂学生的错误: 学生的错误就是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学生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教师应积极读懂学生的错误,对于其中隐含的“亮点”,教师要给予肯定和欣赏,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成分,教师要发挥教学机智,对学生及时引导、点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从错误的认识中去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4.读懂学生的困惑:教师对于学生的困惑,要“知其因,晓其果”,要能迅速地指出学生困惑的原因所在,并给予恰当、合适的指导。读懂学生的困惑,教师换来的是对教学的重新认识,对学生来说是一份“柳暗花明”的欣喜。“困惑的价值,就在于它让人在反思与实践中实现了突破与创新。”而读懂的价值则在于师生双方在情感上的深化和精神世界上的沟通。

 5.读懂学生的心理: 在教师的眼中,学生也许是不成熟、无知、不谙世事的个体。教师总习惯了用成人的目光去看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理是个变化而精密的体系,他们认为他们自己是完美的,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读懂学生的心理,教师也就掌握了打开学生心门的一把钥匙,也只有读懂了学生的心理,教师才会真正“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表现是“因何而起”,学生的反应是“何以如此”。教师是学生成长的诊疗师。是学生的指导者、辅导者、服务者。是学生的心理指导师。是学生成长的评价者和激励者。是学生的精神导师,以德育人。是一个研究者,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是协调师生、生生,做好协调员。(房涛学习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