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全解 | 孙子兵法 · 虚实篇

 秋琰 2020-03-29

孙子兵法 · 虚实篇

1、【原文】

  (一)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二)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者〕,出其所(不)〔必〕趋〔也。(趋其所不意)。

  (三)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四)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五)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六)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七)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八)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 (作)〔候〕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九)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十)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胜〕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行〕,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成〕势,(水)无(常)〔恒〕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 '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2、【注释】

  ① 处:到达。

  ② 待:等待。

  ③ 佚:通“逸”,安逸。

  ④ 趋战:急速。

  ⑤ 致人: 使……人来。即调动人。

  ⑥ 自至: 自己来到。

  ⑦ 利:引诱。

  ⑧ 出:出击。

  ⑨ 取:夺取、占取。

  ⑩ 守:防守、防御。

  微:精深、奥妙。

  司命: 命运的主宰。

  垒:土垒成的墙。

  沟:环绕垒的壕沟。

  画地: 以指划地,即不筑城垒挖壕沟、不设防。

  乖其所之: 即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乖,违背。

  形人: 使敌人现形。形,现形。

  无形: 不现形,即不被发现。

  专:集中兵力。

  分:分散兵力。

  约:原意为简略,此为少。

  所备者多: 设防之处多。

  备人: 防备他人。

  度:推测、估计。

  越:越国。

  奚:何。

  胜可为:胜利可以创造的。

  无斗: 无法战斗。

  策:策划、谋算,即所谓的“庙算”。

  作之: 做它,指策划。

  形之: 指通过布置兵力所造成的阵形。

  角:角逐、较量。

  形兵: 兵阵布置。

  深间: 隐蔽得很深的间谍。

  不能谋: 无法谋算。

  因形: 依靠兵阵布置。

  形:指态势。

  制胜: 致胜。

  复:重复。

  应形于无穷: 指顺应各种态势而不断变换兵阵战术。

  五行: 水、火、木、金、土。

  无常胜: 指五行相生相克,互为胜负。

  无常位: 指四季所当辰位并非一成不变。

  月有死生: 指月有盈亏。(燕永成)

  3、【译文】

  译文:孙子说:凡首先到达会战地点而等待敌人到来的,就主动安逸;后来到达战地而仓促应战的,就被动劳顿。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调动敌人而不为敌人所调动。

  译文:能使敌人自动来到我预设地点的,是我用小利引诱它的结果;能使敌人不得到我预设地点的,则是由于我使它感到有害的结果。所以,敌若休整良好,闲适安逸,我就设法烦而扰之,使之劳倦;敌若粮草丰足,我就设法使之饥困;敌若安守自固,我就挑而扰之使不得安宁。我之所以能做到这些,都是由于我出击的地方正是敌人必然往救的地方。

  译文:军行千里而不受顿挫,是由于行进在敌人没有设防的地方。进攻必然取胜,是由于进攻敌人疏于防守的地方。防守必然牢固,是由于防守在敌人必来进攻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人,能使敌人不知如何防守;善于防守的人,则能使敌人不知如何进攻。真微妙啊,微妙得看不见形迹;真神秘啊,神秘到听不到声息。正因如此,所以才能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者。

  译文:发起进攻而使敌人不能抵御,是由于冲击其虚懈无备之处;主动撤离而使敌人无法追击,是由于动作迅速使它追赶不上。所以,我若想决战,敌人即使高垒深沟也不得不出来与我决战,是由于进攻必赴救援的地方;我不想打,即使画地自守,敌人也不得与我作战,这是由于我的行动正好和敌人的意向相反。

  译文:所以,示伪形于敌,而我之真形则藏而不露,这样,我方兵力即可集中在一起,而敌人的兵力则分散到各处,这样,就可以十倍的兵力去攻击敌人,从而形成我众敌寡的有利态势。我既做到以众击寡,那么同我作战的敌人就难于有所作为了。我与敌交战的地方,事先不可使敌人知道;敌人不知道,防备的地方就多;防备的地方多,那么同我作战的敌人就少了。所以,防备前面,后面就寡弱;防备后面,前面就寡弱;防备左边,右边就寡弱;防备右边,左边就寡弱;处处防备,就处处寡弱。之所以寡弱,就是由于防备敌人而使兵力分散所致;之所以显得众多,乃是由于迫使敌人分兵备我所致。

  译文:所以,预知交战地点,预知交战日期,就可不远千里与敌会战;但若预先不知交战地点,也不知交战日期,那就左翼不能救援右翼,右翼也不能救援左翼;前锋不能救援后卫,后卫也不能救援前锋,近者数里尚且如此,更何况远者数十里呢!

  译文:依我分析,越国的兵虽多,又何补益于决定战争的胜败呢?所以说,胜利是可以争取到的。敌人兵力虽多,也可以使其分散兵力无法与我战斗。

  译文:所以,通过筹划谋算,去了解敌人作战计划的得失;通过斥侯谍报,去掌握敌人的活动规律;通过展示军形,去察知敌人的虚实备虞状况;通过与敌作试探性的接触,去摸清敌人兵力的强弱。

  译文:所以,示形于敌至于极至,我军的真形就可以完全隐藏起来,而不露任何形迹;既藏而不露,那么,纵使潜伏极深的间谍也窥探不到我军的底细,即使再有才智的人也无计可施。由于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示形原则而取胜,所以,即使将此胜利摆在众人面前,众人也不知其中之奥秘。人们可以看到我军战胜敌人的事实,但却不知我军之所以战胜敌人的道理究竟在哪里。所以,打了胜仗不要再重复老一套战法,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战法,而应变无穷。

  译文:对兵形的掌握运用,其规律就像水的流动一样。水的流动,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战争的胜利,乃是避开敌人牢固设防之处而进攻其虚懈薄弱之点。水因地势的高低而决定其流向,用兵作战则是根据不同的敌情而决定不同的制胜之策。所以,用兵作战,既无一成不变的战场态势,也无一定的作战方式,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才可叫做用兵如神。'五行'相生相克,没有哪一个固定是胜者;'四时'推移代谢,也没有哪一个固定不变。白天有长有短,月亮则有圆有缺。

  4、【鉴赏】

  虚是空虚,实指实在,是人所共知的。不过,战争行为里,虚和实又有特别的涵义,凡说到虚,是说兵力的空虚而薄弱;实,则是兵力的集中而强大。怎样辨别对方的虚还是实,又怎样做到以实击虚,还是要费一番周章的。《虚实》篇正是为回答这个问题。

  曹操在解释这一篇的题旨时说:“能虚彼实己也”,意思是说,能够做到虚彼、实己,就会有取胜的把握,亦就是孙子所说的胜利是可以用智慧和转换力量的配置而取得的。

  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本篇里有一个形象化的比喻。孙子说,水适应不同的地形而流动,但总是避高而趋下;用兵应针对不同敌情,用不同方法而取胜,但又总是避实而击虚。由此看来,正像水往下流是一条千古不易的规律那样,战争中用以实击虚的方法取胜,也是一条千古不易的规律。

  所不同的是,水是依自己的本性,自然地决定流向,无须人来参与,而战争中的以实击虚却不是自然出现,要通过人的努力来达到虚与实的变换。从这点看,人的努力成了关键。

  究竟人应怎样去努力,《虚实》篇提出了知与形两个方面。

  先说知。

  所谓知,是指探知对方的实情。如果知道作战地点,又知道作战日期,便可以到千里以外去会战;如果既不知战地,又不知战日,哪怕只有几里地的路程也不要去打。原因在于,前一种情况是对方情况能了然于胸,能互相救援;后一种情况像瞎子摸象,会孤立无援。

  如何去知,本篇中提供了四项办法。一是策,就是经过筹算和比较,去洞悉对方计划的得失;二是作,是想办法引诱对方先动作,以暴露他的兵力配置和活动规律;三是形,就是我方故意做假动作,观察对方的反应,来判断与对方作战的地形是否有利;四是角,也就是用试探性的进攻,看看对方兵力的强点和弱点究竟在何处? 这四项办法,都是服从和服务于判断对方兵力的虚还是实这一目的。

  知与不知是相对的,对于敌方情况,应尽可能多地知;反过来,自己的情况,则尽可能封锁起来,不许对方去知或者少知,也就是使他产生错乱和迷惑,不知其所守,又不知其所攻,处于被动挨打的可悲境地。

  除了上面说的知以外,还有一个办法是形。

  什么是形,形指军形,也就是指兵力配置。这里说的形是指善于使用力量变换的办法,使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虚实》篇里举例说,如果我想攻打对方,兵力应配置在对方的军队“必趋”之地,使他不得不应战;如果我不想和对方打,就应该把进军方向选在“无人之地”,这样,即使走一千里路也不会疲劳。他又举例说,如果我方兵力能集中在一处,敌军兵力分散在十处,我军得以十倍兵力对付一处敌军,形成我众而敌寡,结果是以众击寡;反过来,如果我不想让对方来攻,可以画地而守,摆出坚决防守的架势,敌人弄不清我究竟在哪里是真有准备,哪里是表面上有准备,结果会迟疑坐困,失去进攻的机会。

  总的来看,《虚实》篇里说的“胜可为”,即胜利可以通过人的努力去创造,是靠了“知”和“形”这两个关节来实现的。由于善用“知”和“形”,就可以达到调动对方、支配对方(致人)而不被对方所调动(致于人)这个目的,换成现在的话,就是牢牢地掌握住战争中的主动权。

  《虚实》篇里关于战争中虚实变换、避实击虚的道理,以及他说的“以利诱敌”、“以难阻敌”、“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的各项措施,为历代兵家所认可。吴子说:“用兵必审敌虚实而趋其危”,是要人们把兵力集中到敌人的虚弱部位和危难之点。曹操说“形藏则敌疑”(见《十一家注孙子》),凡能掩盖自己的真实情况者就能产生迷惑对方的积极效果。还说,以其至实,击其至虚,是用兵的规律。李荃说:“善用兵者,以虚为实;善破敌者,以实为虚。”(同上)这些论述都是强调:一个善战者必须懂得以实击虚和虚实变换的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