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 省余氏典籍(5)

 温馨Wenxlng 2020-03-29

兴宁坭陂汤里霍公世系复完公宗支谱系

兴宁坭陂汤里霍公世系复完公宗支谱系 

鉴于兴宁坭陂汤里霍公世系谱对复采公一支没有更多记载,复新公又另外有较为完整的单一宗支谱系,因此霍公世系最主要的是在坭陂汤里(陂塘口)建立复兴围的复完公宗支的谱系。为与第二节段即志钦公到积学公衔接,必须补齐原文尚记载有的三世:“八世祖未详。 九世祖敬全号敬先。 十世祖复完公。”关于复新公等的记载一如上段。本节段直系谱系似可总结为后述:积学—不详—敬全—复完—云发—不详—其监。显示出如后特点:一是信息缺漏太多,包括8世与12世不详;积学公,特别是建立复兴围的复完公只有名无其他信息;敬全公与云发公除了名字只分别有号和娶氏;有娶氏的只有云发公一人。二是似乎都是单传,除了10世、11世各写2人,其余各世都只有一人,而10世的复新公属于另外宗支,11世的复彩公肯定是复完公、复新公的弟兄,也属于其他宗支。三是一代仅仅记载一人,无法显示出字辈。四是整个复完公宗支目前记载的后裔,似乎只能显示全部来自复完公曾孙其监一人,但是14世文桂不知与13世其监之子南辉是否是一个人?此外,该世系谱 13世~18世多个世系载明直脉不详或不详等,不少于7个分支从18世开始记载,延续了13世以前信息缺漏太多的特点;没有记载族人移居四川或外地的信息;不能显示具有统一字辈;将其中各个分支按世代合并统计,各世代人数如后:10世~14世都只有一人,15世2人,16世3人,17世7人,18世22人,19世41人,20世38人,21世48人,22世18人,从复完公到22世共计184人。 

隆昌谱相应记载更详尽     相比而言,隆昌谱详志介绍了积学公4兄弟及其子大尧公等11人,大尧公2兄弟及其子敬全公等5人,敬全公子复新、复完、复采、复启、吉和5人和大舜公孙子3人。由于前面第二节段比对已经介绍了积学公,这里从他的儿子开始介绍:“积学公长子大尧字廷钦,岁进士。妣罗氏生二子一女,长余广次敬愈。公生明嘉靖十八年己亥岁九月十四日巳时,公二十二岁生一女未成人即嫁鸡鸣山张姓为养媳。原居石塘寨,因乱张姑亦来避,不料寨破贼将罗祖妣及张姑、尧公二子敬全、敬愈一并捉至湖阳地方,即寄票索银赎取。公即备办银两到永安、海丰连界地方,赎出罗祖妣及敬全二人,敬愈年方六岁在贼营病故,张姑亦年幼,逃走泉沙铺投宿赵家诉情由,赵家送回家中,另嫁无生育。公与妣合葬嘉应州薯藤笔鸟高坑庚山甲向又曰申山寅向飞龙过江形。” “大尧公子余广字敬全,庠生,度名万一郎。公生明嘉靖三十四年乙卯岁九月二十八日寅时,二十六岁娶蓝祖妣生一子名复新,三十三岁续娶戴祖妣生四子一女,复完、复采、复启、吉和。公住塘口松山下,贼来劫公赴斗伤毙,时万历四十五年丁巳岁十二月二十七日亥时,享寿六十三岁。公与二祖妣合葬高坡尾金竹窝,在法海公坟墓下系甲山庚向一云乙山辛向。”显然,以上是复新、复完、复采、复启、吉和五个宗支的共同谱系。 

隆昌谱关于复完公宗支的记载集中列后:“复完讳秉荣,妣郑氏生七子,魁明、魁南、魁文、魁章、魁高、魁宦、魁龙,续妣王氏廖氏俱无出。”“以下复完公子魁明字林伟,庠生,妣骆氏生三子成玉、敬玉、就玉。魁南字林杰,妣邓氏生三子清玉、廷玉、尚玉。魁文字林僖,庠生,妣卢氏,生一子拔生。魁章字林俊,庠生,妣陈氏、王氏,生三子和玉、明玉、田玉。魁高字林绅,妣黄氏无出。魁宦字林保,妣刘氏生二子瑞玉、积玉。魁龙字林,妣刘氏生三子国玉、国臣、国柱。”“以下明公子成玉妣陈氏。敬玉妣陈氏。就玉妣廖氏生二子仲杨、仲文。以下南公子清玉妣陈氏。廷玉妣张氏生二子其焕、其文。尚玉妣叶氏。文公子拔生,名有度,庠生,妣陈氏生四子其安、其制、其临、其居。以下章公子和玉妣陈氏生三子仲光、仲辉、仲达。明玉妣刘氏生六子仲昭、仲显、仲耀、仲韶、仲锦、仲爵。田玉妣郑氏生四子仲明、仲遴、仲钦、仲振。以下宦公子瑞玉妣刘氏生二子仲孟、仲能。积玉妣陈氏生三子俊英、俊才、俊元。以下龙公子国玉妣失考,生二子其采、若采。国臣妣郭氏生四子上能、上霖、上珍、上达。国柱妣王氏、幸氏,生三子元采、德采、云采。”可见:一般人记载名字、娶氏、儿子名字与数目,与兴宁谱相同,一些人还增加了字号、教育等;每世代都有2人及以上,并非单传;记载的复完公儿子达7人,孙子达15人,曾孙达35人;其儿子确有娶陈氏的,其记载的曾孙虽然有17人字辈相当于“仲”,还有其他字的,但是有3家7人字辈相当于“其”,与兴宁该宗支谱记载一个儿子云发娶陈氏,一个曾孙名其监可对应。 

兴宁坭陂汤里霍公世系谱虽然记载了复完公、复新公和复彩公,但是却把复彩公归属到前二人的子辈,并且复完公宗支谱记载敬全公只有号敬先,复新公宗支谱记载敬全公只有复完和复新两个儿子,兴宁谱就只记载了这两个宗支谱系。隆昌谱则载明敬全公26岁娶蓝祖妣,生一子复新,33岁续娶戴祖妣,生复完、复采、复启与吉和4子和1女。顺理成章记载的谱系还包括复采公3子13孙26曾孙,复启公1子1孙4曾孙,吉和公3子4孙3曾孙,一共涉及到复新公5兄弟子辈17人、孙辈40人,重孙辈79人。因此详细比对两谱谱系可知,除了云发与其监外,兴宁谱所有记载的到汝彰公同辈即13世的直系与旁系祖先,隆昌谱都有记载,一般更详。而且隆昌谱还有兴宁谱不详未载的积学公之子,敬全公之父即大尧公,并且特别详志大尧和敬全,使8世大尧公、9世敬全公、7世积学公的详志分别位居兴宁先祖的前三。记载突出敬全母子4人被贼破寨绑票索银赎取,其中敬愈六岁病死贼营,大尧赎取的敬全到了63岁还是死于劫贼之手,凸显当时生存环境之恶劣。

隆昌谱关于兴宁祖辈时间地点一览 

首纂隆昌谱的继恩公在两序中写道:“道光丙戌年秋,余见旧谱彫残,因缵其志,重录家谱。”“幸叨祖宗庇佑,兴怀木本水源之心,抄录旧牒,更增新谱,岂敢以文自擅哉!不过溯源流所自,踪迹所存,俾后人开卷而豁然也。”他从兴宁开基祖开始记载,对直系祖先基本较详,多数记载了生、卒及迁葬时间、地点,以表明源流与踪迹,摘记如下,对可能是地名的加下划线,恳请兴宁宗亲与乡亲仔细与兴宁老地名等对照,看看吻合度有多高。 

志钦公于清道光十年四月廿四日未时,广东众族议迁与肖祖妣合葬在狮子山丁山癸向。   

寿山公葬广东湖坊河辈车(此2字不易辨认)头上,雍正乙卯年十一月迁起与卢、沈二祖妣并法胜公合葬于石塘寨象嘴形丁山癸向兼丑未分金。   

至道公同妣合葬原境鸡鸣山。因世乱坟墓被人筑寨平毁,太平后遂无迹可寻,生卒均失考。 

文信公葬原乡石塘寨坑内陆名象嘴,雍正乙卯年迁起与寿山公及卢、沈二祖妣合葬象嘴丁山癸向,谢祖妣葬在坡塘侧右边柯树窝范姓屋背。   

余海公葬汤湖高坡尾金竹窝甲山庚向,系丝线吊金钟形。黄祖妣葬凉栋伞石东峰坐南向菜园寨,后迁起与谢祖妣合葬柯树窝范姓屋基背。  

溶江公原名积学葬石马寨,康熙癸酉年迁起骸骨仅有一碗。立祖妣姓氏生庚名牌,与祖合葬石马寨顶弄狮形。 

大尧公生明嘉靖十八年己亥岁九月十四日巳时,公二十二岁生一女未成人即嫁鸡鸣山张姓为养媳。原居石塘寨,因乱张姑亦来避,不料寨破贼将罗祖妣及张姑、尧公二子敬全、敬愈一并捉至湖阳地方,即寄票索银赎取。公即备办银两到永安、海丰连界地方,赎出罗祖妣及敬全二人,敬愈年方六岁在贼营病故,张姑亦年幼,逃走泉沙铺投宿赵家诉情由,赵家送回家中,另嫁无生育。公与妣合葬嘉应州薯藤笔鸟高坑庚山甲向又曰申山寅向飞龙过江形。 

余广字敬全,公生明嘉靖三十四年乙卯岁九月二十八日寅时,公住塘口松山下,贼来劫公赴斗伤毙,时万历四十五年丁巳岁十二月二十七日亥时,享寿六十三岁。公与二祖妣合葬高坡尾金竹窝,在法海公坟墓下系甲山庚向一云乙山辛向。 

广公三子复采讳绍荣,妣朱氏生三子二女,长启千次启捷三启良,长女适肖次适刘。公生丁酉岁六月二十三日申时,卒失考。前葬广东原乡,后迁葬隆昌城外朝天寺。 

另外有几位旁系祖先也涉及时间地点,如下: 

应春公次子余安,公与宝(指其兄)本皆住原乡黄村麻地里,后移居永安县。 

余湖公子余政在原乡陈塘住,以后无嗣。 

余海公三子积善度名法江,妣郑氏、李氏,生一子失其名。因往长乐县横波墟买牛被贼殒命。 

积学公次子大舜字廷桢,度名法行,妣李氏生四子……公葬石马寨积学公坟左。 

积兹公次子廷遵名弼,妣廖氏,公与宸公(指其兄)移居黄村。 

小结与期盼 

综上,首纂者“见旧谱彫残,因缵其志重录家谱”得到的我支隆昌谱,与1994年兴宁谱中坭陂汤里霍公世系,从一贯公到汝彰公所属的该世系13世共18世的比对中,前6世即一贯公到志铭公十兄弟吻合,只是各个世代的介绍简单得多。中间7世即兴宁坭陂汤里1世到7世积学公,万分遗憾的是隆昌谱不知为何相当于以志钦公替换了志道公,以寿山公替换了霍公,使兴宁开基祖对不上号;同样万分遗憾的是兴宁该世系谱又不知为何载明3~6世无法查明而无任何信息,故顺推反推都难推,两谱1世~6世不吻合,好在7世积学公相同。后7世即从积学公到13世,兴宁该世系谱虽然没有积学公儿子的任何信息,而且积学公,其孙敬全公、曾孙复完公除了名别无信息,但是最值得庆幸的是迁葬隆昌的复采公赫然在列,还载有后裔解元,成为我们这支隆昌余氏认祖归宗的最直接证据;同时作为铁证的还有隆昌谱与复新公宗支3子7孙14曾孙及子孙娶氏11人的名、姓、简介等高度吻合,尤其是隆昌谱记载复新公的两个4世孙即君佐和维茂弟到了隆昌,不但细化了该宗支谱记载其27个先祖移居四川的一具体地点,而且成为该两支隆昌余氏认祖归宗的直接证据。 

至此,个人认为已有足够的把握确认:一方面我支隆昌余氏实现了认祖归宗;复采--启千—日辉之子永宁到隆昌繁衍的隆昌余氏,乃至复采--启捷除汝彰公外的后裔可能到隆繁衍的隆昌余氏也实现了认祖归宗;复新公两个4世孙即君佐和维茂弟到隆繁衍的隆昌余氏同样实现了认祖归宗。还可以进一步推知,我支余氏族谱记载的复采公一脉移居四川其他地方、移居湖北恩施(曾任县令)、移居福建福清等地的裔孙繁衍的余氏,也因此容易认祖归宗。另一方面,我支族谱确实保留了兴宁祖先的许多宝贵信息,其他多支余氏传承的族谱也很可能保留了兴宁祖先的许多宝贵信息,很可能相互印证,将为兴宁坭陂汤里霍公世系谱的补充完善提供直接证据,或者提供有益线索启示兴宁宗亲进一步挖掘清理隐藏的、虽然显露过但没有得到旁证而未予承认的史料。

在此,期盼兴宁宗亲认真研究我支隆昌谱提供的全面信息,并与兴宁载入族谱和暂未载入族谱的史料反复比对,求同探异,挖掘吸取各种有益线索,争取早日恢复兴宁坭陂汤里先祖的准确源流与踪迹,补充完善隆昌和兴宁余氏共同先祖的共同历史。尤其期盼能够搜寻到由于各种原因暂时还藏匿在深处的古本宗支谱,如成功则是兴宁和隆昌余氏的大幸! 

期盼我支隆昌余氏认真研读理解本文披露的我支隆昌族谱原图原文,并与本文引用的兴宁坭陂汤里霍公世系谱原图原文比对,明确我支开基祖汝彰公近300年前移居四川隆昌,繁衍出我支隆昌余氏,一直不忘兴宁祖先,一直坚持续谱修谱,以隆昌后裔的骄人发展业绩,证明发扬了祖先的客家精神,从而齐心协力三修好认祖归宗后第一版高质量隆昌余氏族谱。 

期盼其他近缘的隆昌余氏,尽可能找出自己宗支的族谱,如同一年来调查我支族人情况所了解的3宗支4本祖辈手抄族谱,有一些比我宗支谱更详的记载,有一本还记载兴宁祖先在合湖堡坡塘口松山下修建祖屋及多位先祖葬地的山势图。但凡有利于兴宁宗亲探寻出兴宁与隆昌应该吻合的早期先祖信息,都应该尽早地以各种方式尤其是纸质族谱传递给兴宁宗亲。 

兴宁宗亲老辈、家族网余氏典藉版主余雄彬!上传《梅州兴宁余氏族谱》和《雍正至乾隆年间迁四川族谱(志道公四子瓁公裔)》在前,为我和多支寻根的余氏提供了依据;百忙中挤出时间回复我在家族网或通过电话、短信、QQ等途径提出的问题与请教,惠赠兴宁族谱等继之;还同意将我们专门重印(复印)的1936年隆昌余氏族谱,转交给兴宁坭陂汤里霍公世系的复完公、复新公宗支的亲人,与兴宁余氏族谱编委会的亲人,尽可能为我们探询隆昌与兴宁宗亲早期联系的证据,尽可能推动两地补充完善隆昌和兴宁余氏共同先祖的共同历史。

我回想起来了,是有伯五郎公,我父亲说他是忠公,余靖后裔,上杭余氏,逃难到陂塘头,被陂塘头祖公供养送老。是醇艘公后代…醇艘…可能同音


记载的坭陂汤里霍公世系到七世积学公的原文是:“六十八世秀良四子文兴行名:乐叔,字:仲和,号:门增,娶郭氏、苏氏、张氏,生子十志铭、志镐、志钦、志铨、志监、志仁、志义、志礼、志信、志道。 六十九世文兴十子志道行名诗宁,明洪武年间随母苏氏同兄弟七人由赣州府回祖居长乐余洞村,后迁兴宁西厢麻岭暂住,以后徙南厢坭陂汤里(河洞坑)立基为始祖。后裔十世复完公由河洞坑徙汤里(陂塘口)立基立祠宇一座,屋名复兴围。 一世文兴十子志道行名诗宁,娶唐氏,生子四珑、琥、琪、霍,珑、琪在江西,琥公迁管岭,霍公迁坭陂汤里。 二世志道四子霍由江西南昌府迁兴宁南厢坭陂汤里(陂塘口)余屋居住。  三世至六世无法查明,未载。 七世祖积学公(无其他信息)”。谱系可简要表示为:文兴--志道--霍--三世至六世无法查明,未载--积学,其中志道公为坭陂汤里1世祖,积学公为7世祖,除了名字什么信息都没有,连同3世至6世无法查明,即其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没有查明,因此从积学公反推没有任何依据。以上谱系中只有志道公的信息与其他9弟兄信息相当,霍公也只有少量信息。该宗支谱系可能以口口相传的记忆认定了积学公是志道公的裔孙。故此反推也无法推。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直居住在兴宁坭陂汤里的志道--霍公世系之后数代祖先的信息基本丢失殆尽?兴宁该世系谱没有分析回答,甚至没有提示或暗示,看来这个疑虑也只能留待后析。 

隆昌谱与该宗支谱的异同     隆昌谱的主要不同之处,一是开基祖并不明晰,据凡例第一条,“由志钦祖以上系据瑞庭兄旧谱增入,至钦祖以下至志字辈,则湛臣公、瑞庭兄二谱均有之”,这里湛臣公、瑞庭兄的本名分别是继恩与承梁。可看出继恩公首撰隆昌谱中最早有准确名字的祖辈是志钦公。但是继恩公在两序中曾经3次记载了一个仅仅尊称为伯五郎公的先祖:“伯五郎公肇基,支派繁衍,科名甲第,世代不乏忠孝节义,紫浩辉腾。”“伯五郎公积德存仁”,“伯五郎公之十三世孙汝彰公”等。伯五郎公名什么?与志钦公有何关系?继恩公没有载明,以致一修或二修的主修在文兴之弟文广名下记载数项后加载:“按旧谱云伯五郎公者未知是否文广公?然不敢臆断。”看来倾向于认为伯五郎公不是志钦公,而是志钦公的父辈。二是隆昌谱相当于以志钦公替换了志道公,2世以寿山公替换了霍公,使开基祖对不上号。三是隆昌谱记载积学公为6世,该宗支谱则记为7世。四是隆昌谱的信息量较大,尤其是记载了多次合葬,其中3次合葬记载显示出人物、时间、地点等的前后对应,不知与兴宁余氏的风俗习惯吻合否?隆昌谱此节段与下节段记载兴宁该世系多代祖先生存环境异常恶劣,是否是该世系祖先信息大量丢失的主要原因? 

该两谱主要相同或相关之处,一是最值得深思的是都存在多处疑点与错漏,主要疑点参见上文,主要错漏在隆昌谱很可能是记错了兴宁开基祖及后面1~几代祖辈的名和部分信息,因为涉及的地名中有一部分已被雄彬版主确认属于兴宁的地名;在兴宁该宗支谱则是除了志道公与霍公有信息,积学公仅仅有名,其余4世什么也没有,1、2世与7世的传承关系是怎样确立的?如果有一天该宗支谱被探讨明白,究竟可能近似现在的谱系,还是更近似记载了300年前后兴宁余氏的宝贵信息的隆昌谱?二是隆昌谱相当于兴宁3世的至道公与兴宁该宗支谱开基祖志道公音同一字不同,如以口口相传转为记载,这属于较易发生的错误,是否也可推断隆昌谱认定志道公是直系祖先?三是如果以隆昌谱中“伯五郎公肇基”理解为开基祖,且是志钦公父辈,则隆昌谱也相当于认为积学公为7世,汝彰公作为伯五郎公的13世孙,也恰好与他在兴宁该宗支谱中位于13世对应。四是两谱本节段末都以积学公的出现为标志,虽然兴宁谱中积学公除了名什么信息都没有,但是对兴宁和隆昌余氏来说,都是不幸中的大幸,因为确认7世祖是积学公,避免了兴宁该世系谱3世至8世的完全缺失,也让隆昌余氏早两世与该世系对上号!如果该世系谱确认了积学公的父亲、祖父等,说不定隆昌谱更早世代就与该世系谱对上号。此外,本节段与下节段相关地名、时间拟在后面整理详列。 

从积学公到汝彰公同辈共7代,高度吻合信息更丰  

兴宁谱关于积学公、敬全公的裔孙,分为坭陂汤里(陂塘口)与坭陂汤里寺背(黄垌村)两地,基本对应于复完公与复新公宗支,详见该帖前面3页。 

兴宁坭陂汤里霍公世系复新公宗支谱系    整体看较为完整,从7世积学公到汝彰公同辈即13世共7代,只记载单一宗支,原文如下:“七世祖积学公(无其他信息)。 八世祖未详。九世祖敬全公号敬先,娶氏,生子二复完、复新。 十世复新公,由坭陂汤里黄垌背立居,娶黎氏、毛氏,生子三魁珍、魁踪、魁春。 十一世复新长子魁珍娶廖氏,生子三清晨、清晓、清玉。 十一世复新二子魁踪因痢疾24岁故。 十一世复新三子魁春娶蓝氏,生子八,长、三、七、八幼亡,清亮、清祉、清华、清宁。 十二世魁珍长子清晨娶王氏、李氏,生子二彩生、端生。 十二世魁珍二子清晓,娶曾氏,生子三震生、巽生、济生。  十二世魁珍三子清玉娶谢氏,生子二石姐幼没、康生。 十二世魁春二子清亮娶袁氏,生子二桂生、科生。 十二世魁春四子清祉娶王氏,生子二泰生、贞生。 十二世魁春五子清华康熙戊年监生,娶陈氏、曾氏,生子七俊生、伟生、倬生,四、六、七出家为僧,廷光过房新圩黄坭田本家为嗣; 十二世魁春六子清宁,顺治十六年监生,娶陈氏,生子一佩生。” 

以上该宗支谱记载了复新公3子7孙的名与娶氏、所生14曾孙的名,以及3曾孙出家,1曾孙过继,连续4代的字辈是复魁清生。紧接着记载13世、14世……直到22世,由于以上已经显示了13世的人数与名,且隆昌谱的记载基本止于13世的人数与名,两谱比对基本只能到此为止,故本文不再连续引用原文。但是对该宗支谱重要内容的引用研究不能停止,例如从14世起不再有统一字辈;14世猛增为56人,其中17人移居四川,3人移居湖广,4人移居归善下冲,2人移居博罗,11人只有名没有娶氏生子等信息;15世仍有31人,其中5人移居四川,20人只有名没有娶氏生子等信息;16世下降为17人,仍有5人移居四川,6人只有名没有娶氏生子等信息;以致17世下降为12人,4人只有名没有娶氏生子等信息;18世上升为18人,5人只有名没有娶氏生子等信息;19世上升为29人;20世为25人;21世为23人;22世为22人,从复新公到22世共计262人等。巧合的是,14世17人移居四川,就有2人到了隆昌,两谱系分别为积学--不详--敬全--复新--魁珍--清晨--端生--君佐和积学--不详--敬全--复新--魁春--清祉--贞生--维茂弟。仅仅到13世就有14条类似的谱系链。 

隆昌谱与复新公宗支谱高度吻合          从10世到13世,隆昌谱几乎记载了以上全部内容,都是以复新公5兄弟大排行按世代记载,一般比该宗支谱多了一些信息,详见隆昌谱图片五、隆昌余氏族谱对复新公兄弟的子辈孙辈个人简介(1)(2)。这里仅举几例:“以下广公子复新,讳达荣号永昌度名荣大郎,妣黎氏续妣毛氏生三子,长魁珍次魁琮三魁春。”“魁春字瑞瑄,庠生,妣蓝氏生八子,长、三、七、八均早亡,次清亮、四清祉、五清华、六清宁。公享年九十二岁。”“清晓字日旸,庠生,妣曾氏生三子长震生、次巽生、三济生。”“春公次子清亮字日昭,妣彭氏生二子长桂生、次科生。科生妣张氏生五子,文仁入川、文义文礼早亡、文智入川、文信迁惠州府博罗县。”对两个有后裔到隆昌的,向后延伸一~多代,记载较详:“以下珍公子清辰字日耀,庠生,妣王氏无出。妣李氏生二子,长宗生次端生。端生生子君佐入川,住隆昌大垇田。公子玟明,明子继显,显子曰端,住(隆昌)蔡家铺。”“以下魁春公四子清祉,字日焕,妣王氏,生二子泰生、贞生。贞生生二子,长维茂次肇爖,为(隆昌)石鹅场余姓始祖。”对德高望重的记载也较详:“以下复新公子魁珍字瑞瑶,庠生,妣廖氏生三子清辰、清晓、清玉。公为人拯困好施,天旱煮粥济贫,活人无算。”此外,还记载“魁琮无嗣”,“清玉字日曔,监生,妣谢氏生一子康生”,“清华监生,字日章,妣曾氏、陈氏生三子俊生、倬生、伟生”,“清宁字日晓,庠生,妣陈氏生一子佩生,庠生”。可见隆昌谱记载了复新公10个子孙的字号,出了2个监生5个庠生,魁珍乐善好施与魁春高寿等,尤其是记载了隆昌另两支余氏的根源,为隆昌余氏集体认祖归宗留下宝贵的铁证。 

隆昌谱与该宗支谱相比,错记漏记的仅仅是把清晨记为清辰,把彩生记为宗生,把清亮娶袁氏记为娶彭氏,另外少记了清玉幼亡的石姐,清华出家与过继的4子,记载科生妣张氏生5子外迁,是把桂生误为科生,另外缺漏了科生娶廖氏生5子,基本属于笔误等小错。由此,不知兴宁族人、隆昌族人和专家网友能否认同隆昌谱与兴宁复新公宗支族谱高度吻合?能否认同隆昌谱确实承继了300年前后广东兴宁多代祖先的可靠信息? 

迁葬隆昌的复采公明载于坭陂汤里霍公世系  以上的比对研究都是以雄彬版主上传余氏家族网余氏典藉的专帖为依据进行的,虽然感到已然找到积学公、敬全公等直系祖先,而且确证了我支隆昌谱与兴宁复新公宗支谱的高度吻合,但是该宗支谱记载敬全公“生子二复完、复新”,对部分隆昌余氏接受已经实现认祖归宗仍然可能形成障碍。而该专帖的第一页对坭陂汤里霍公世系的记载止于复完公,第二页及以后究竟有没有隆昌余氏开基祖汝彰公的曾祖父复采公?有没有他的祖父启捷公?有没有他的父亲睦恭公?甚至有没有汝彰公本人的记载?这些都不得而知,从而产生急迫强烈的期盼。 

终于,获赠的兴宁余氏族谱通过快递到手了,迫不及待地翻到坭陂汤里霍公世系的第二页,详见下图: 

[attachment=33495][attachment=33495][attachment=33495] 

图中十分简洁可能意味着缺漏颇多的如后记载展现在眼前:“十世祖复新公坭陂汤里寺背立居。  十一世复彩公后裔解元。 十一世云发娶陈氏。  十二世未详  十三世其监大学生,娶氏,生子一南辉。 十四世文桂娶氏,生子二福隆、福璋,”一直到十六世,基本是一世一行,少者几字,多者20来字,其中“十一世复彩公后裔解元。”对隆昌余氏认祖归宗真正是特大好消息!其字数虽少,但价值千金,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因为我支余氏族谱中由承儒公详细备载的汝彰公传载明,汝彰公在隆昌南街棺材铺获利更丰时其父睦恭字沐躬公来隆,之后汝彰公第一次返回兴宁“以竹几作輿徒步数千里”接母亲到隆昌。第二次回返兴宁是“家道日隆”,将其祖父母启捷公与妣刘氏、曾祖父母复采公与妣朱氏的骸骨“携归”,“延肖国师”安葬隆昌城边朝天寺。隆昌谱还记载复采公长子启千公“迁葬隆昌界牌盐井边,子孙隆昌立业”,在隆昌很可能还有定居或居住过一段时间的汝彰公兄弟及其裔孙,因此复采公墓地成为隆昌多支余氏开展清明祭祀的要地,现在许多老年人都知道复采公。对于隆昌多代祖辈长期祭祀过的复采公出现于兴宁坭陂汤里霍公世系谱,又有较为完整的复新公宗支谱旁证,无疑将十分容易认同已经认祖归宗!同时“复彩公后裔解元”也确证了隆昌谱记载复采公三子“启良字元英,武生,丙午科武解元”完全正确,还显示兴宁坭陂汤里霍公世系谱所载复彩公实际是隆昌谱所载复采公的笔误。

 

隆昌余氏老族谱指引后裔认祖归宗到兴宁



隆昌余氏老族谱指引后裔认祖归宗到兴宁 
 
 
 
 
 
本文中的四川隆昌余氏,系指主要居住在四川省隆昌县县城和城郊的余氏,开基祖是汝彰公,原来的祠堂位于县城大南街。在1936年第2次重修余氏族谱所保留的清道光六年即1826年所撰的余氏谱序中,开端数行便直陈:遥溯我余氏本世居粤地,自伯五郎公之十三世孙汝彰公于雍正丙午年(即1726年)孟秋月中浣辞粤迁蜀而卜居隆中,肯定祖源在广东。1936年重修谱序则补充雍正丙午著远祖由粤之兴宁迁来赤手造家,确定祖源在广东兴宁县,由此,隆昌余氏老族谱明确指引后裔认祖归宗到广东兴宁。 
 
 
在余氏家族网余氏典藉栏目,由雄彬版主上传的部分梅州兴宁余氏族谱中,说明兴宁县的余氏主要是一贯公的后裔,也有二贯公的后裔,都是崇龟公之后;在一贯公的裔孙中,主要是文兴公的后裔,也有文万公之子悠远公的后裔;在文兴公的后裔中,主要是志铭公的裔孙,也有志信公、志道公的后裔。他们中的每一支,都与隆昌余氏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特别是在雄彬版主上传的雍正至乾隆年间迁四川族谱(志道公四子瓁公裔)中,积学公及其孙敬全公-复新-魁珍-清辰-端生-君佐等,多代与隆昌余氏族谱记载相同或相似,这是否意味着即将甚至已经找到兴宁与我们最近缘宗亲? 
 
 
为便于本网有兴趣的宗亲尤其是认祖归宗方面的专家对隆昌余氏族谱与兴宁余氏族谱的相关部分进行严格地比对、认真地审核、科学地分析,从而给我们提出科学权威的建议乃至结论,本帖特将隆昌余氏1936年族谱与兴宁宗亲相关对应部分的先祖谱系、个人简介,包括一些老族谱认定的直系祖先的教育、官职、妣氏、子女、生死日期、葬地等原版拍照上传,恭请宗亲不吝赐教或深入质疑,期盼通过互动最终实现认祖归宗。 

一,余学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