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我眼中的儿童观

 春妮说 2020-03-29
浅谈我眼中的儿童观

儿童是教育的对象,不同的儿童观决定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诸多方面的选择不同。因此从教育哲学的视角看,理清儿童是什么,怎么看待学校中的儿童,对当前存在的各种不同的教育观念做出较为客观的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是我们将要走向教师岗位的一个很必要的研究。

对儿童的认识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一部分,对儿童的认识所达到的程度实际上也反映了人类对自身认识的程度,人类对自身认识的变化就会导致儿童观的变化。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人们对儿童的看法也是不同的,总结起来,儿童观的演变主要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古典时期的小大人说,中世纪的原罪说,卢梭时代的儿童观,杜威时代的儿童观及当代的儿童观。而中国儿童观的演变与西方是有共同点的,到了近代更是受西方儿童观的影响。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丰富和深入,儿童观的内涵也越加丰富,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儿童观及教育观的理解与总结,我从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儿童发展的性质得出了我自己的观点。

一、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1)社会环境

儿童的发展是有其历史性的,一定时期的儿童观及教育观是不能脱离具体的时代背景的,就如我国在古代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尊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道德规范,儿童变成了大人的附庸品。受“父为子纲”的约束被成人的巨大阴影所淹没。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竞争日趋激烈,在现代儿童的发展仍然受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这两年私立幼儿园在各乡镇的不断增加,儿童的早期教育已经开始了新的阶段。“不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大多数家长的座右铭,所以儿童的成长趋向了利益化。很多商家抓住了这一点,很多培训机构拔地而起,有竞争当然就有了功利性。如:《人名的名义》中钟小艾为儿子找了一家好评如潮的数学培训机构,但却是一个电工为了生计转行开的以赚钱为利益的工具。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家长的观念影响了儿童的成长,社会的风气决定了儿童发展的方向。所以总结起来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看出如今孩子就是第一生产力,儿童的发展成了功利性发展。

(2)家庭环境

墨子曾说过:“(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可以说明环境改变着周围的事物。从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启发:良好的环境非常有益于孩子精神品质的形成。都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都有各自的不幸。然而社会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成是两极分化,幸福家庭更加的幸福,不行的家庭更加的堕落。虽然有很多原因可以导致不幸家庭的不幸,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父母之间的离婚率逐年增高,有数据表明国家2014年依法办理离婚363.7万对,比上年增长3.9%,粗离婚率为2.7‰,比上年增加0.1个千分点。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295.7万对,法院办理离婚67.9万对。这个数据真的是触目惊心呀!离婚最大的伤害就是孩子,在不健全的家庭里生长的孩子就如同迷途的羔羊,她们要么缺少了父爱,要么缺少了母爱,而且容易形成特殊的心理现象:自卑、孤僻、怯弱、逆反。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了解儿童的性格特点以及她们家庭的环境。 

有许多家庭认为,为孩子好的底线就是“不能离婚”,他们认为只要有婚姻的形式,就是对孩子的保护。这也是太低估孩子的情感需求了。如果夫妻关系长期冷漠、紧张、尖锐、充满敌意,双方也缺乏改善的动力,那么,“不离婚”就只是将孩子囚禁在一个冰冷、恐惧、荒谬、摇摇欲坠的环境里。

离婚处理不当对孩子的伤害,与不离婚但夫妻感情糟糕对孩子的伤害,是同等级别的。这种确切的伤害,在很多人的成长经历中都被证实着,看下面的真实案例:

A说:我爸妈离婚的时候,我一点感觉都没有,他们五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全不会在乎我的感受,还不如离婚。后来,幸好他们离婚了,不要觉得我无情。

B说:虽然是长大了才离婚,但是贯穿童年的争吵让我习惯去逃避,不听,不想,不看,可是到头来还对我说我们对你好,熬到你长大才离婚,殊不知,我的心早已经被伤透。

C说:说实话,我巴不得他们早点离,大约小学时候就已经挺貌合神离的了。互相折磨,一个不顾家,另一个怨懑中扭曲自己。分不出精神来关心教育孩子,控制不了伴侣就尝试控制孩子,孩子也不受控制就封闭自己,早就从心理上不要孩子了。

D说:从小我爸就对我妈很冷淡,我妈总说为了我才不离婚,这让我很痛苦,好像很对不起她,长大后,我劝我妈离婚,她还是离不了,我才知道,我不是原因。

貌合神离的婚姻,虚伪空洞的感情,只会让孩子看到对生活的将就和敷衍,体会到情感上的无奈与无力,养成逃避真正问题的习惯。

还有一种就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这一类型的孩子特别的顽皮、霸道、专横、有的还不讲礼貌,爷爷奶奶只管孩子是否吃饱了,给不了孩子像爸爸妈妈一样心灵上的爱。就像《人民的名义》里面的小皮球就是和爷爷奶奶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在学校里踢坏学校办公室的玻璃是经常发生的事情,顽皮到看见奶奶来接他,他还当做看不见而自己走回去。在我们身边也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特别是在学校的附近,爷爷奶奶来接孩子回家,经过小卖部孩子想要买点小零食,爷爷奶奶肯定是二话不说就买了,而爸爸妈妈会教育小孩吃多零食的危害性。

大人的习惯可以影响小孩的行为。有的孩子平时都是跟着奶奶生活的,奶奶说的话大多数是粗口话,小孩说的话和他奶奶说的就像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还有一次我在幼儿园看到一个小孩他坐在坐位上一直抖动着他的腿,我就问他为什么要抖动腿呀,小孩的话就是天真,他说因为我爸爸也是这样子的。这不出意料,孩子都是模仿小天才啊。

我上面所说的这四个小点也许有些片面,但是在现在的这个社会中却是最本质存在的,家庭的环境影响了孩子的心里成长,影响着他们的审美观,世界观。

二、儿童发展的性质

(1)超现实性

儿童的发展水平处于主客体互渗状态,越是年龄小的儿童,越容易物我不分,儿童的世界是童话与艺术的,她们可以通过游戏,童话,歌唱,神话获得对知识的感知。只要她们愿意,她们可以通过语言,动手能力,思考,念头等去探索,去发现,去梦想。如:小孩子的画画能力,她们可以超越现实生活,“太空”“月球”“机器人”等等都从她们的想象中有不同的作品。

(2)探索性

 儿童成长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在不断探索、不断求知中获得成长的力量。儿童的思维有别于别人,他有着独特的智慧和道德,也有其独特的伦理世界。

耶稣说过最伟大的真理:“孩童嘴里出智慧”我相信这句话,因为我曾经观察过,如果愿意谦虚而纯洁地接触未成年的孩子,我们就能够从他们那里学到智慧。因为他们在探索事物的真相时比成人更率直,更有勇气。“我弟弟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了叫他们种豆类植物,他种了绿豆他说要先把绿豆放在水里泡一个晚上才可以种,而且还要经常浇水,那段时间他每天都在阳台哪里看他的劳动成果,他种的绿豆结了豆,他还用他收回来的绿豆拿到我妈的菜园里去种了。”

从这件事中我可以看出小孩都有一个共性,特别喜欢探索,喜欢去钻研,延伸到学习上也是这样的,很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会有很多的疑问,有了疑问他们不仅会求救于老师,还回自己查找资料。

 (3)梦想性

 在儿童的世界里,潜意识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他们善于给周围世界增添各种梦想,在虚构的形象中投注了自己的情感,发现了美和真理。我认为儿童的梦想在生活中往往是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正是游戏展示了儿童作为人的意义。儿童需要游戏就像需要食物和爱一样,通过游戏,儿童锻炼了肌体,丰富了情感,也学会了与人交往。

也许每个女生小时候都会有一个或几个洋娃娃,有时候是伙伴一起玩,帮洋娃娃换衣服,帮洋娃娃制新衣服,有时我们还把电视里的情节搬到洋娃娃身上,像是演戏一样。还有每个男生小时候都会对警察叔叔有所崇拜,大多数小男孩都会有一把玩具枪,几个小伙伴一起在玩警察抓小偷的故事。还有过家家等等。儿童在游戏中创造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他们从生活的被动者变成了行动的主导者,按照自己的方式安排了游戏里的一切,从而在梦想中满足在生活中被压抑的愿望。

虽然儿童时常表现其稚嫩和脆弱,但是他们却有其独立的人格,并正在形成自己的个性。梦想使儿童获得了解放,使他从现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我认为儿童的发展观是受社会和家庭影响的,就像现今的自然灾害影响着农作物的收成。在大文化观下儿童的发展势必会受到影响,所以作为未来的教师,我一定会坚守我自己的职业操守,关注儿童的内心特点,关注儿童的生理发展,关注儿童的生活环境。我会用爱心感化孩子的孤僻,用耐心包容孩子的急躁,我相信人心都是向善的。

    而儿童的“超现实性、探索性、梦想性”则是我眼中的儿童观,我认为每个幼儿都会有这三个特性,这也将成为我以后走上讲台所要研究和探索的。我会充分的开拓幼儿这三方面的特性,使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文章来源丨文芯

图片来源丨网络

本文编辑丨文芯

春妮说,说人间百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