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合 百合花

 青青草somjmsyx 2020-03-29

《中药大辞典》:百合

【别名】白百合(《日华子本草》),蒜脑薯(《纲目》)。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细叶百合、麝香百合及其同属多种植物鳞茎的鳞叶。秋、冬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泥土,剥取鳞片,用沸水捞过或微蒸后,焙干或晒干。

多年生草本,高60~lOO厘米。

【原形态】①百合,又名:重迈、中庭(《吴普本草》),重箱、摩罗、强瞿、中逢花(《别录》),强仇(陶弘景),百合蒜(《玉篇》),夜合花(《本草崇原》)。白花百合(《救生苦海》)。

【炮制】百合:拣去杂质、黑瓣,簸除灰屑。蜜百合:取净百合,加炼熟的蜂蜜(百合100斤用炼蜜6斤4两)与开水适量。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不沾手为度,取出,放凉。

《品汇精要》:"百合,蒸熟用。"

【性味】甘微苦,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③《救荒本草》:"味甘辛,平。"

④《长沙药解》:"味甘微苦,微寒。"

【归经】入心、肺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大、小肠四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阴,手足厥阴,手足阳明经。"

③《药品化义》:"入肺、心、胆三经。"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清心安神。治肺费久嗽,咳唾痰血;热病后余热来清,虚烦惊悸,神志恍惚;脚气浮肿。(1)润肺止咳:用于肺燥或阴虚之咳嗽咯血,常配川贝。(2)清心安神:用于热性病后余热不清、虚烦不眠、神志恍惚,常配地黄

①《本经》:"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

②《别录》:"除浮肿胪胀,痞满,寒热,通身疼痛,及乳难。喉痹,止涕泪。’

③《药性论》:"除心下急、满、痛,治脚气,热咳逆。"

④《食疗本草》:"主心急黄。"

⑤《日华子本草》:"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治癫邪啼泣、狂叫,惊悸,杀蛊毒气,熁乳痈发背及诸疮肿,并治产后血狂运。"

⑥《本草衍义》:"治伤寒坏后百合病。"

⑦《本草蒙筌》:"除时疫咳逆。"

⑧《医学入门》:"治肺痿肺痈。"

⑨《纲目拾遗》:"清痰火,补虚损。"

⑩《上海常用中草药》:"治肺热咳嗽,干咳久咳,热病后虚热,烦躁不安。"

早泄 小阴经 阳痿 月经不调 更多功能主治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蒸食或煮粥食。外用:捣敷。

【注意】寒痰嗽,中寒便滑者忌服。

①《本经逢原》:"中气虚寒,二便滑泄者忌之。"

②《本草求真》:"初嗽不宜遽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附方】①治咳嗽不巳,或痰中有血:款冬花、百合(焙,蒸)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每服-丸,食后临卧细嚼,姜汤咽下,噙化尤佳。(《济生方》百花膏

②治支气管扩张、咯血:百合二两,白及四两,蛤粉二两,百部一两。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重二钱,每次一丸,日三次。(《新疆中草药手册》)

③治肺病吐血:新百合捣汁,和水坎之,亦可煮食。(《卫生易简方》)

④治背心前胸肺慕间热,咳嗽咽痛,咯血,恶寒,手大拇指循白肉际间上肩背至胸前如火烙:熟地生地、归身各三钱,白芍甘草各一钱,桔梗元参备八分,贝母麦冬、百合各钱半。如咳嗽,初一、二服,加五味子二十粒。(《慎斋遗书》百合固金汤

⑤治肺脏壅热烦闷:新百合四两,用蜜半叠,拌和百合,蒸令软,时时含如枣大,咽津。(《圣惠方》)

《中药大辞典》:百合花

《中药大辞典》在线阅读

【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Bǎi Hé Huā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等的花蕾。

【化学成份】参见"百合"条。

【性味】《滇南本草》:"性微寒平,味甘微苦。"

【归经】《滇南本草》:"入肺。"

【功能主治】润肺清火安神。治咳嗽眩晕,夜寐不安,天疱湿疮

①《滇南本草》:"止咳嗽利小便安神宁心定志。"

②《纲目》:"治小儿天疱湿,暴干研末,菜子油涂。"

③《要药分剂》:"润肺清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滇南本草》:"肺有邪者忌用。"

【附方】治老弱虚晕,有痰有火,头目昏晕:百合花三朵,皂角子七个(微焙)。或蜜或沙糖同煎服。(《滇南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百合子

《中药大辞典》在线阅读

【出处】《纲目》

【拼音名】Bǎi Hé Zǐ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等的种子。

【功能主治】孙思邈:"治肠风下血百合子酒炒微赤,研末,汤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