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医谈糖尿病:糖吃多了真的容易得糖尿病吗?糖尿病到底是个什么病?

 太医谈 2020-03-29
『太医谈』由专业中医从业专家运营
每晚八点准时发布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 2020年3月29日是我们陪伴你的第 21 天 ❤

经常听老年人说不要吃太多糖,糖吃太多会得糖尿病。到底这种说法对不对?糖尿病又是个什么样的疾病呢?太医飞飞今天带你一起“飞一飞”。


糖尿病中的糖代表的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明白糖尿病中的糖代表的是什么?这个糖可不是我们生活中吃的那种甜甜的糖果,而是医学上的糖类,也就是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类)之一。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单糖


单糖是指不能再被水解的糖类,是构成各种二糖和多糖的分子的基本单位。人体血液中不可缺少的单糖就是葡萄糖,其他常见的还有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单糖都是无色晶体,味甜,有吸湿性,极易溶于水。


二糖


二糖又名双糖,是由二分子的单糖通过糖苷键形成。常见的二糖有乳糖、蔗糖和麦芽糖等。二糖可以是结晶,也可以是水溶性的或者带甜味的,由形成二糖的单糖决定这些特性。


多糖


多糖就是多个单糖组成的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由相同的单糖组成的叫同多糖(淀粉、纤维素和糖原),不同的单糖组成的叫杂多糖(阿拉伯胶)。多糖一般不溶于水,无甜味,不能形成结晶。



所以把糖尿病中所指的糖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糖混为一谈,当然就是不正确的。虽然目前科学上并没有证据证明吃糖过多会直接诱发糖尿病,但是吃糖过多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病因。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古人称糖尿病为“消渴”。《景岳全书》中有曰:“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高粱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说明肥胖、生活富裕者多患此病。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生率在迅速上升,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病、癌症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分泌不足或效用差,而导致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引起的糖代谢絮乱。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残疾或过早死亡。其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三多一少”。


临床表现


第一 多尿:排尿次数增多,尿量增多,夜尿增多。
第二 多饮:因为排尿增多带走大量水分,所以容易出现口渴增多饮水。
第三 多食:因为尿液中带有高浓度糖分,导致身体中的热量丢失,所以常会出现饥饿感,进食量明显增多。
第四 体重减少:体重明显减少,并且伴有疲乏无力。
糖尿病也有其他一些症状,皮肤瘙痒,视力模糊,女性患者外阴瘙痒等。


糖尿病该如何控制和治疗?


控制糖尿病并非单纯用药可以达到,而应该综合采用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对于糖尿病的控制非常重要。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利于维持病人内在环境的稳定,而焦躁忧虑的情绪会引起一些应激激素的分泌,从而拮抗胰岛素,引起血糖升高,导致病情加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比如花草疗法、音乐疗法、光线疗法和激励疗法。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各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什么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都应该严格进行并长期坚持饮食控制,主要应该掌握以下一些原则:
1、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分次进食。
2、增加食物纤维,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3、营养全面,不可偏食,要少吃或不吃水果。


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体育锻炼,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糖、血脂、血压。糖尿病患者运动要先慢后快,先少量后大量,在运动时最好有人陪伴。《诸病源候论》中针对消渴病人提出,“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外台秘要》中也有论述,“不欲饱食便卧,终日久坐。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国历代医籍有关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方药十分繁多,如唐代《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渴门》,记载最常用的药物达一百多种,至今仍然在用的验方更是不计其数。



总之,糖尿病治疗的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絮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好了,希望今天太医飞飞的内容能对糖尿病患者朋友有所帮助。关注太医谈,关爱生活,关注健康,每晚八点准时为你推送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