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曾国藩写柳体, 字如其人, 现在谁还能写得出?

 高邱亮 2020-03-29

欢迎关注我们,每天更新各种书画资讯!

从汉末至清末,书法一直是中国文人士大夫最主要的艺术爱好。晚清的高官在写字上花很多的时间,除了练习之外,还要写很多应酬字。比如说,翁同龢就曾在一天为人写了五六十副对联,曾国藩经常在一个月内为人写一百多副对联。

为人写字,有时是主动奉送的礼品。这也谈不上是'雅贿',因为官员的字没有市场价格。只不过这个礼物出自高官,带有特殊性。最有意思的是曾国藩,他和太平军作战时,念及他手下的军官很辛苦,没有钱犒赏他们,就写对联送给这些军官。

曾国藩作为清朝的'中兴名臣'之一,幼承家学,虽然其组大大功绩来自于戎马,但其却是地地道道的进士出身,即走上仕途是靠的科举。而科举取士,首要是拼的文化才能,由此可看出曾国藩的文化基础是扎实的。

曾国藩楷书《百字铭》

要想一举中的,一笔好字是少不了的。科举到了明末以后,对书法是极为重视的,但社会对于书法的认知却越来越偏于保守,越来越趋向于馆阁体。馆阁体虽产生较早,但在清朝时尤为突出。清朝由科举而成名的官员、文人,很多都是一手标准的馆阁体。

馆阁体在现在收到了争议,认为馆阁体呆板、束缚天性。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当时社会风尚如此,是一般人无法左右的。况且,馆阁体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它对规则与功力的重视,都是任何时代的书法都在追求的的。

曾国藩楷书《百字铭》局部1

曾国藩的楷书《百字铭》,以柳体楷书为基础,结体严谨精到,笔画遒劲有力,骨力洞达,书协态度也是一丝不苟,如人正襟危坐。《白字铭》所表现出对柳公权楷书特点把握的精准,非常人能及。

曾国藩的书法其实有多种面目,从已知资料可以看出,其书法主要以帖学为主。曾国藩对自己极为严苛,无论是生活方面,还是在官场,都是严谨地对待。这也从他学习书法能够看出来。他自己坚持读书写字,即使赋闲在家时,严格督促子女读书。

曾国藩楷书《百字铭》局部2

理性、小心翼翼,是曾国藩处世的基本态度,有时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这些从他写给家人的书信,很容易得到验证。从他写的楷书《百字铭》,我们就看到这样一位不苟言笑、做事认真的书家形象。

兴许是曾国藩政治名望过于响亮,以至于人们忽略了它的书法。在后人来看,他首先是政治家,书法也仅仅是他传奇一生小小的附加而已,这一小小侧面之于其一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我们现在翻看他的书法,依然被其功力与识见折服。正如楷书《百字铭》,即使放到书法如此繁荣的当代,又有几人能够写得出呢?

曾国藩楷书《百字铭》局部3

曾国藩一生信封程朱理学,这种哲学思想反映在他书法上,就是笔笔讲究来历,处处不逾规矩。古人说'字如其人',在曾国藩身上有着精准的诠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