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俞敏洪:老师读书少;白岩松:古人少识多智;书到底应该怎么读?

 记忆师雷鸣 2020-03-29

俞敏洪:老师读书少

3月25日,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老师,进行了一场直播。在直播中他表示:

我们有很多中小学老师,一年都不读三五本书,而且一辈子都是教教科书上那点东西,不断地重复、不断地重复,最后自己就被掏空了。 所以,我们发现不少中小学老师,到最后变得知识面很狭窄,远远没有能力把当代的中国学生教好。 当然,不是全部中小学老师。

在这段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俞敏洪老师表明了两个观点:

第一,有一些中小学老师读书少。书读得少,知识储备就会慢慢消耗一空。

第二,读书少的老师,远远没有能力把当代的中国学生教好。

俞敏洪老师这段话,说得似乎是正确的,不怎么读书,要把学生给教好,确实是不容易的,但是读书多就把学生教好,又同样存在问题。

我过去接触过一个大学生,他当时说他读了几千本书,但是感到人生很迷茫,不知道人应该向哪个方向前进。所以,我在看到俞敏洪老师的这段话的时候,感觉到孩子学习似乎靠读书解决不了问题了,还得更加深入。

我们过去学习师范教育的时候,老师们也给我们提示:学生需要一杯水,老师就要准备一桶水。我也以这个为启发,要讲什么内容的时候,就对相应内容都多准备一些,平时也喜欢读书,自己平常的爱好就是没事看看书、写写字,但是发现书读得多了,对教好当代学生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

在一个班上,我想把所有的学生都教好,但是严峻的事实告诉我,这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也就是说,在知识层面上,我们是无法给予孩子们足够的需要,他们需要的“一杯水”,可能不是我们准备的“一桶水”。

面对这样的难题,我认为作为老师,从小学到大学甚至是研究生,所学习的知识已经是足够了。而为了教好学生,仅仅是靠读书,是解决不了“教好学生”的问题的。

白岩松:古人少识多智

白岩松老师曾经在同济大学分享《道德经》的感悟中,谈到了陈鼓应教授的一句话:古人少识多智,现代人多识少智。

对这句话,白岩松老师说到:“现代人都在低头看屏幕,古人没有这个屏幕可看,于是便仰望星空……太多的年轻人看屏幕的时间实在太多了,因此,你以为你无所不知,你不过获取了知识而已,智慧呢?”

白岩松老师的这个分享,对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我们现代获取知识实在是太便捷了,想要一个什么知识的讲解,只要在网上一搜,各种相关的内容都能轻易获得。但是,如果要问我们有多少智慧时,却发现不明白什么是智慧,解决具体的问题时缺乏创造性,并没有什么智慧的体现。

这跟我们在教学生学习时一样的体验,教给了学生知识,但并没有教给学生智慧,知识教得再多,智慧却很少。

所以,俞敏洪老师所说的要多读书,并不是教好当代学生的关键所在。而白岩松老师谈到了《道德经》的感悟,却让我明白了,读书还是要读关键,读书还是要读好书。

书到底应该怎么读?

书到底应该怎么读,不仅仅是我们学生面临的问题,更是我们大众都要面对的问题。但要让读书为我们产生必要的人生指导,而不是纯粹的知识积累,只是说读书是不够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读书的方法。

1、选书

读书之前,一定要选书,只有把书选好了,才能接触到智慧。智慧的学习,一般是经久不衰的,比如《道德经》这样的书籍。句句都是智慧,至理名言,莫不在其中。甚至,我们把这一本书真正读明白了,比读千万本书还有用。

《道德经》这样的书是属于人生智慧的结晶,其中内容影响深远。除了这个内容之外,可以读一些帮助我们思考的书籍。尤其是介绍我们个人身心特征、思维特征的书,可以从这些书本当中学习到如何使用我们人类的优势能力,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激发想法……

另外,我们还要读一读自己专业领域的书籍。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是有必要进行积累的。但这种积累,要善于运用思维的方法,将所学的内容用恰当的思维模型表示出来,只有让知识在大脑中有结构、有联系,我们才会更好地使用这些知识。否则,也不过是看了一些垃圾罢了。

最后,我们还要看一些常识性、科普类的读物,通过这些知识了解到现实生活的真实性,了解到事物的科学性,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2、悟书

人生智慧的书,存在着一扇门,要想入门,必须要学会去悟。

悟在心

悟字,心与吾的结合,可以直接理解为我的心,我的心不是烦心,也不是粗心,而是我们的初心。初就是最初的状态,初心就是心最原始的状态。

当我们认识到自己内心最原始状态之时,我们就能感觉到内心安定,心定了就生出了智慧,定能生慧。所以,悟人生智慧的书,必须要学会找到自己的初心,认识自己的初心。

类比

心中感受是很难描绘的,或者说各人的描绘不尽相同,如何能理解呢?古人就用了一些日常所见的事物来描述心中之感,这种方法就是类比的方法。我们在领悟这些书的时候,就要学会借助于生活中的场景去感悟,学会类比的运用。

比如“治大国若烹小鲜”表面上说的是治理国家。有一种解释这样说:

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

表面上说治大国,实际上说的是对待我们自己的初心,初心不要去扰乱,要使其无为状态,一旦有所偏颇,就不是“初心”了。

回复初心,心就能定,经典时时刻刻都在引领我们获得人生智慧。

学而时习之

对于经典,不是学了就行了,而是要时刻都要练习,都要去体会、感悟。学的是人生智慧,习的是人生智慧,智慧与心相连,时的是不同场景、不同情形、不同时刻、不同人物、不同事件……都要保持初心。

所以,我们老师不仅要多读书,但更重要的是读重要的书,读增长人生智慧的书。只有我们都智慧这桶水多了,才能传递给学生更多的一杯水。

寄语

教会学生成人比教会学生成都重要太多,而做人的学问不是多读几本书就完成的,而是要读恰当的书。

俞敏洪老师提倡多读几本书,白岩松老师提倡智慧重于知识,您赞同哪种观点呢?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分享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助力孩子成人、成才!(内容为童教雷鸣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