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星红旗替代欧盟旗帜,各国首脑排队致谢:中国终于露出了真面目

 yanmozhu 2020-03-29
世界眼里的中国,变了。

这些天,“感谢中国”这个词,刷屏了全球社交网络。

意大利外交部长迪马约在采访中说,感谢中国第一时间捐赠的物资。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发推特: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中国朋友的帮助。


斯洛伐克总理亲自到机场迎接中国援助的100万只一次性口罩和10万份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剂。


捷克总统泽曼:我要感谢中国,因为他们是唯一一个向捷克提供医疗物资援助的国家。


津巴布韦总统南加古瓦感激地说:是中国对津巴布韦新冠疫情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法国外交部长勒德里昂转发推文致谢:收到空运到达的中国援助物资。


伊朗驻华大使馆: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与我们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情谊,我们对此感念于心。


奥地利卫生部代表,站在五星红旗面前向中国说谢谢。


伊拉克官员说,中国不只是在保护他们,更是在保护世界。


就连欧盟委员会主席也用3种语言,诚恳地感谢中国为欧盟提供的抗疫支持。



更多是来自民间的。

日本北海道札幌,一位名叫杏奈的医护人员给中国驻日大使馆寄了一张感谢贺卡。


西班牙的网友:“你们不知道,现在中国为了我们的健康运来的口罩和检测盒是多么有价值。”


还有人对比中美两国,感慨道:“美国把我们视为害虫,中国却在帮我们。”


塞尔维亚,感谢帮助,并祝中塞友谊长久。


甚至还有意大利民众降下欧盟旗帜,挂起了中国的五星红旗。



曾经被逼着为“中国病毒”向世界“道歉”,原谅还是不原谅?

中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欧洲疫情集体爆发时,意大利是最严重的国家。
仅一个月,报纸上的讣告就由一页半暴涨到整整10页,教堂里停满棺材。


死亡率逼近10%,许多危重患者得不到救治,只能在绝望中死去。


生死关头,中国来了。

我们二话不说送去了31吨医疗物资。


接着,是第二批、第三批专家。

还带着30台呼吸机、20套监护仪、3000套防护服、2万个N95口罩、30万个医用口罩、3000个隔离面罩,降落在意大利机场。



人们纷纷跑到中国驻意大利使馆主页:Grazie(谢谢)!


同样在欧洲,西班牙的疫情也发展到令人恐慌的程度。

截至目前,确诊56188例,死亡4089人,重疫区马德里大区病死率9%。

就连首相桑切斯的妻子、母亲、岳父都接连感染。

医疗系统已接近全面崩溃。


重压之下,中国来了。

50万只口罩,核酸检测试剂盒834个,医用口罩5万个,医用防护服、隔离眼罩各1万各,医用外科手套、鞋套各1万双。


网友@Martin:中国人在马德里免费发放口罩

来自中国的温度,让“感谢中国”的话题上了西班牙热搜。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这个1米9几的男人含着泪向中国求助:

“我们对在困境中唯一能提供帮助的人期待很高,那就是中国。”


危难之中,中国来了。
当满载着支援物资的专机抵达塞尔维亚首都时,武契奇动情地亲吻五星红旗,并把两国国旗的一角牢牢系在了一起。


伊朗疫情告急,中国来了。

中国驻伊朗大使馆当即捐赠25万只口罩和5000份试剂盒。


伊拉克深陷战乱和疫情,中国来了。

广东组建了7人团队,大部分是钟南山所在医院呼吸病学的专家。

带上试剂盒和医疗物资,从广州星夜奔赴伊拉克,为他们提供指导和救助。


韩国聚集性疫情爆发,中国来了。

110万只医用口罩,50万只KN95口罩,1万套防护服,悉数寄往韩国。


日本缺口罩,中国来了。

曾向无锡市新吴区捐赠过4500只口罩的日本丰川市物资告急,市长竹本幸夫向中国发出求助。

当天晚上,中国驻日大使馆就在推特上回应将以10倍回赠:

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公布,中国已对83个国家及组织提供了紧急援助。



这一次,中国不遗余力的支援,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在这一声声“感谢”中,我读懂了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新冠疫情的集中爆发地,我们才刚刚从噩梦中醒来。

可中国政府又迅速整装待发,支援国外。

就连我们的人民,也在网上鼓励他们:加油啊,会好起来的。

为什么?因为经历过,所以慈悲。

更因为一个大国,以德报怨。

美国政府一口一个“中国病毒”,一些媒体要求中国为新冠肺炎进行赔偿;
挪威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世界之路》恶意攻击中国:“中国将改变挪威”;

丹麦发布疫情宣传视频,宣扬这一切都是吃蝙蝠的黄种人的罪祸......


诋毁面前,我们还在全力以赴帮助世界。

“大国之大,不在于体量大、块头大、拳头大,而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