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陈正兴 2020-03-30

特色集合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高岛平团地

从江户时代开始,人口向都市慢慢地转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产业复兴的契机下,加剧了城市人口的集中化。而日本绝大半的国土都是山地,平原较少,为了确保大家都有房子住,集合住宅开始大量出现。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六甲の集合住宅

神户六甲山山脚下一个60°朝南的斜坡上,有一座平凡而又奇特的建筑。平凡的是那些方方正正的盒子,灰白的混凝土。奇特是因为不大的建筑竟然拥有十处以上的室外庭院,面向宁静美丽的神户港湾。这便是六甲山集合住宅。安藤曾表示此设计受柯布影响,大师将以人为本作为建筑的核心理念,为了理想的美好生活而战斗。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千代が丘团地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MUJI x UR

戸建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ambi-flux

日本人比较青睐于独立的一户建的住宅。不仅是资产家,还是户主们大都会找建筑师设计住宅。在非常狭小的土地上,日本设计师们各显神通,出现了大批地非常有特色的一户建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屋根の家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宇都宫の家

現代建築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住吉の长屋(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的早期作品“住吉の長屋”是一座两层高的长条住宅。住宅采用混凝土现浇而成,完成于1976年,是安藤忠雄早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体现了他个人风格的形成。

住吉の長屋由三个相等的矩形体量组成,两个封闭的体量由一个开放的院子空间隔开,庭院自然的处在建筑中间,为两侧的房间提供采光与通风,完美解决了地形狭小带来的问题。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カーテンウォールの家(坂茂)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HOUSE N (藤本壮介)

House N 坐落于日本大分县一个传统的居民小区,建筑2008年建成,主人是一对年轻夫妇以及他们的宠物犬。House N的建筑风格以及色彩搭配依旧延续建筑师藤本壮介的一贯风格,通透的建筑外立面使得该住宅犹如一件置身于传统的小区建筑群中的现代艺术品。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HOUSE NA (藤本壮介)

藤本壮介将建筑设计成一摞堆叠在一起的方盒子,相互错落的外部框架在立面的各个不同高度上产生了丰富的内部空间。每个带阳台的小房间都与室内爬梯相连,让居住者能自由的在住宅中活动。

不同比例、大小的长方形窗洞让住户可以远眺周边的风景,同时上层空间没有设置固定的隔墙,因此室内的视线交流也更加自由。夜晚,窗帘作为临时隔墙,让室内与外部空间暂时隔离,保证用户的私密性。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エアーハウス(三分一博志)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樱台の住宅 (长谷川豪)

小屋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LUNA HUT (中村好文)

起初,小屋是临时房子的意思,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地关注。「白天生活占半畳,晚上睡觉占一畳」,这句谚语不仅表现了居住空间的极限,也蕴含了日本人一种拒绝浮华享受清贫的生活态度。在极小的空间中发现美,这是日本的独特之处。

信息来自于日网:http://www./

丰中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项目名称:日本丰中住宅

建筑设计:Tato Architects

占地面积:50平方米

项目地点:日本,大阪府,丰中

项目时间:2015年

摄影:Shinkenchiku Sha

这块基地周边不仅有一个遗留下来未被使用的三角形地快,街对面还有一块农业用地,环境相对开放。因此,客户希望能够拥有一栋住宅,既可以住的舒服又能适当地保护好他们的隐私。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该基地呈狭长的不规则形状,并带有一定的坡度。与此同时,这个地区还有着严格的建筑退线规定和日照阴影规范。在这样严格的限制条件下,我们考虑通过利用规范相对较松的部分——允许挑檐超出建筑红线——来创造出空间的延伸性。根据日照阴影的相关规定,挑檐的高度最终定为不小于7米。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建筑为地上两层和地下一层。地上部分被切为七个层次,并通过移动、堆放、削减等手法创造出凸凹较深的建筑外观。

建筑通体都使用白色的FRP材质,使得皱褶不论在外部还是内部都显得更为突出明显。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我们希望在实现私密性的同时,也建立起内部空间与外部的联系。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移位了的体量被用作阳台、屋檐、窗口,与此同时,由于移动而产生的楼层间缝隙被用作桌子、楼梯和书架。通过间隙构成的窗户,则可以欣赏到通过水平框景呈现出的附近灌木和鳞次栉比的瓦片屋顶。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来源:建筑学院

特色田园住宅

住宅位于Ise湾的一个乡村区域,周边是大片稻田。在水稻种植季节,场地周边是一片水田的景象,到了收获的秋天,则是一片闪耀着金色的光芒稻田景象。这个地区面临着高降水量和频发洪水等问题。住宅坐落在一个生长着植物的地基上,建筑体量通过一个土墩抬升。建筑师需要对场地进行策划, 利用地基使住宅免遭洪水侵袭,同时还要保证具有面向乡村景色的良好视野,能够与周围青翠草地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住宅外观,house exterior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住宅采用了主体框架和覆盖铝板的双层表面结构。为了减少夏季辐射热量,住宅的西面和南面没有开口,这两侧墙面和屋顶双层表皮之间的空间比其他立面处的空间更加宽阔。采用这种表皮结构可以控制空间热气流循环,让热气流在双层表皮内部上升,经百叶窗排出。建筑师希望塑造一个非分段式的形态,参数化改变同一材料的尺寸和角度使局部与整体无缝融合。通过改变尺寸和逐步碎片化,体块外表面的铝制窗格变为百叶窗。面板角度、宽度、长度以及百叶窗孔径的比例根据房间开口、阁楼开口、烟道口、通风口和空调排气口的位置调整确定。

▼住宅采用了框架和铝板的双层表面结构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庭院将光线和景观引入室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通过改变尺寸和逐步碎片式的变化,体块外表面的铝制窗格变为百叶窗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表皮铝板和百叶窗,aluminium panels and louvers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整体结构由两个大小不同的体量构成,内部空间借助体块相互位移以及空间水平、垂直方向的贯通而与外部建立联系。东侧垂直贯通的小空间连通一层的儿童房、洗手间和二层的家庭房,一层与餐厅相连的露台在水平向上与这个空间垂直。光、风和景观通过这两个空间延伸至建筑内部。

▼东侧贯通空间连通一层的儿童房、洗手间和二层的家庭房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建筑师通过采用不同的开洞方式,实现住宅在保持内部空间自由度的同时引入外部丰富的景观。当餐厅和入口两扇钢门打开时,田园风光通过延伸至稻田的露台涌入建筑内部。四季变化的乡村景象,从上方照耀着室内的自然光线,铺路石上产生的脚步声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内部空间。

▼田园风光通过餐厅处延伸至稻田的露台涌入建筑内部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在起居室到家庭空间的屋顶上,柔和的光线从一条狭长缝隙照射进来,笼罩着整个室内空间。随着时间流逝而产生的光照强度变化,营造出一种充满表现力的氛围。从家庭空间能够看到铝板之间一个抽象的外部庭院。

▼一条位于起居室到家庭空间屋顶上的狭长缝隙让柔和光线笼罩着整个室内空间。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家庭空间,family space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住宅西侧内墙上按照非对称方式布置了照明设施,光线像是无数条分散的光柱,随机分隔的光线构成的不均匀性进一步放大了空间中的流动性和抽象感,产生了一种极具表现力的戏剧性空间。

▼住宅西侧内墙上按照非对称方式布置的照明设施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住宅夜景,night view of the house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东侧立面夜景,night scene of the east facade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铝板形成的抽象外部庭院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轴测,axonometric drawing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一层平面,first floor plan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二层平面,second floor plan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东立面与西立面,east elevation and west elevation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北立面和南立面,north elevation and south elevation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剖面,section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走近这些日本的特色住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