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阳西林庵革命简史

 草楼居士 2020-03-30

政协潮南区文史研究资料

        西林庵曾是刘廷波同志开展革命活动的地方,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国人和侨胞捐资修葺,使该庵面貌焕然一新。

  西林庵,原名金狮蓝寺。为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邑人河南兰阳县令郑有成拓建,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曾是明嘉靖年间邑人江西抚州通判郑广文读书处。后毁于倭寇。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邑人武举人郑宣筹资复建,并更名为“西林庵”。光绪年间(1875~1908),乡人集资重修,两次修建的碑记,现仍保存在庵内。

  
1926年刘廷波受汕头地委和广东省农协会潮梅海陆丰办事处的委派,到潮阳领导革命,根据《潮阳大事记》的记载,一同被派到潮阳的还有吴涵、林国英、黄连渊、邱磷等人;刘廷波为壮大革命力量范围、传播革命火种和培养革命骨干,宣传发动劳苦大众参加农会,在西林庵成立“上南乡犁民协会”,刘廷波不但帮助会员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反对封建恶习,而且带领农民打击土豪恶霸的剥削,取消苛捐杂税,因此逐渐获得了农民的信任。

     廷波的革命行动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热烈响应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会员多达200多人,跟盘踞在井都的国民党反动派和压迫群众的土豪劣绅作斗争,有力地维护了农民的权益,刘廷波以犁头农会旗为旗帜,将农民团结在农会的大家庭里,成立农民自卫队,领导农民开展减租运动,有效地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向封建剥削制度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刘廷波领导的潮阳农民运动反对地主肆意加租、易佃剥削农民成立仲裁部,为农民主持公道,这些措施深得农民拥护,当地的土豪劣绅十分惧怕犁民协会和农民自卫队,一时间,欺压农民的事几乎看不到了,数千年来饱受欺诈压迫农民,扬眉吐气,第一次当上了主人上南乡犁民协会的声威,远播到韩江流域和潮汕农村,使农民纷纷要求加入农会的大家庭里刘廷波领导的潮阳早期农民运动,为后来大规模的农民运动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37年姚念回家乡井都组织“青年抗日救亡同志会”时,曾寄宿于庵;1938年,井都郑亦凡亦以此庵作为地下党联络点,1949年5月钟震、彭笃民同志率领二支十一团四个连队袭击浦东国民党盐务所的情报,就发自西林庵。

  大革命时期井都镇农民协会旧址——西林庵,人文历史悠久,红色文化丰厚,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97年批准为潮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沧海桑田,时移世易,西林庵几经兴废,改革开放以来,在释达坚禅师和郑世远居士主持下,在上级党政的关怀之下,公职部门拨款和社会各界踊跃捐款之下,面貌有了全面改观,希望建成了一处井都农民协会图片展览馆,成为井都的旅游景点,致力打造成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2015年刘廷波的侄孙,海丰县私营企业协会会员刘再明先生,读史怀古有感而发,赋诗一首《咏西林庵》,诗曰:

佛教圣地西林庵,显赫历史耀南方;

善男信女菩提结,仁人志士起此间。

  2015年7月28日,汕头市政协岭海诗社社员陈再发先生专程前到潮南区井都镇上南村西林庵釆访,感受其非同寻常的革命风云史,当即赋诗一首——《初访井都西林庵》,诗曰∶

初见西林兴半消,乡间小寺客游寥。

禅房闻史知农运,转感西林异样娇。

      2020年3月16日,潮阳诗社会员陈钦奇先生在西林庵写下《听诗人说西林庵》的旧体诗,诗曰∶

如磐风雨欲求生,秘聚西林戟舞横。

举烛兢兢昭暗路,沾泥漉漉赶前程。

犁旗已问斑斑壁,红馆应弹飒飒筝。

侧耳狂飙虽远去,惊雷却在我胸鸣。

       西林庵的历史、革命家的功绩、曾经的岁月,往昔的故事、远去的身影、故土的情怀,不但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被人忘却,反而历久弥新,被人不断传颂,在史籍中、在诗词里、在口耳相传间,成了汕头市潮南区井都镇这片热土人们集体的记忆,熠熠生辉,不可磨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