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藿香

 凡人的书库 2020-03-30

青丝

   时光的匆匆脚步,已经迈入了夏天。以往到了这一时节,家里就会择日做一次藿香饼吃,除了改换口味,亦有健胃理气、清热消夏、防暑养生的用意。也就是把藿香叶子洗净切碎,拌入面浆里煎成薄饼,食之温软适口,齿颊留香。我们小孩子贪新鲜,常把白糖洒放到饼上吃,藿香的清芳在甜味的烘托下,更为浓郁,吃起来也更有滋味。
   藿香在南方是很常见的植物,很多人家在庭院或屋顶的花圃都有种植。这也是因循古俗的做法。北宋苏颂的《本草图经》曰:“藿香,岭南郡多有之,人家亦多种植。二月生苗,茎梗甚密,作丛。叶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采之,暴干,乃芳香,须黄色,然后可收。”由古到今,藿香是岭南人食谱中常会用到的烹饪食材,很多时候,做菜需要香料调味,人们就是匆忙到院子里或屋顶摘一把藿香叶,以解肉食的膻腥。
   不过,藿香最初由东南亚被引种到岭南,并不是用于烹饪,而是作为药材。晋代刘欣期的《交州记》里就有藿香的描述,谓其香气与苏合香相似。《新唐书》则说藿香是由“顿逊国”引入,因易于种植,“插校便生”,很快就成为了中土常用的药材之一。古医家根据藿香气味芬芳酷烈的特性,将之制成药露,用于腹痛理气、消暑止呕。而且,古代医家使用藿香,是取用叶子,与今人取用枝梗迥异。其中缘故,也有来由。《本草纲目》载,金代名医张元素及其弟子李杲,使用藿香都是用叶,但是??到了明代,就有奸猾商人用其它的植物叶子冒充藿香叶,时人无如之何,由于藿香的枝梗中空,赝品难以混充,故入药只取枝梗,后遂成定例。
   至于以藿香的叶子入食,也早有先例可以援引。《清稗类钞》载,清代有一种特色点心名为“红香绿玉”。“红香”是取藿香的谐音,“绿玉”是指这道小食的色泽青绿可喜。乃取藿香的叶子,裹上调和稀匀的面浆,入油锅炸至香酥,但不能炸得过干,须软中带脆,吃的时候蘸上玫瑰酱和白糖,味道极为清香可口。而这道小食除了名字风雅,味道隽美,还兼有疏肝理气、调和脾胃的效果,尤胜坊间一般小食。今天民间各地,人们用藿香叶包饺子、做菜馍馍、煎藿香饼,或者裹以肉馅做成藿香肉卷,诸多吃法,其实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红香绿玉”的影响,带有古人的影子。
   饮食一向被视为末流琐屑之学,但有时候,通过这样一个媒介追根寻源,也能看出古今生活习俗上的传承及同异。(2014年6月1日中新社《外报动态》总第430期,选自香港《文汇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