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急救——高热

 儒林外史515 2020-03-30

一、概述


(1)高热:指凡口腔温度超过39℃以上的即称为高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祖国医学称“实热”、“壮热”、“身大热”、“日晡潮热”等。


(2)本病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性感染(气管炎、肺炎、肺结核、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传染病(菌痢、脑炎、麻疹、水痘、白喉)、寄生虫病、中暑、风湿热、恶性肿瘤等疾病;多因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


(3)高热对人体消耗很大,且可引起许多严重合并症(如小儿发病则病势急骤,常可继发惊风、抽搐、气逆痰厥等),因此必须迅速、积极治疗,且要及时清除有关致病因素。 



二、病因病机 


引起高热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感受外邪(热邪亢盛),邪正剧争。 


1、外感风热

★风热(邪)→口鼻或皮毛→人体→肺失清肃 ,卫失宣畅。 


2、温邪内陷

★温热(邪)→内传入里→深入气分或内陷营血→热邪闭郁于里。 


3、暑热蒙心

★暑热(邪)燔灼→内犯心包—→蒙蔽心窍。 


4、疫毒熏蒸

★疫毒→人体→熏蒸脏腑、肌肤→郁热燔蒸。


三、辨证治疗


1.外感风热 

【症状特点】:壮热有汗,微恶风寒,咳嗽,痰粘色黄,鼻塞或流浓涕,头痛,咽喉红肿疼痛,渴喜冷饮,小便黄,大便干,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解表。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 


【处方】 

主穴:曲池、大椎

配穴:鱼际、尺泽、合谷、外关 

①鱼际(荥)、尺泽(合水):

      ——均能清泻肺经之火。

②大椎(诸阳交会穴),清热要穴。

      ——能宣散一身之阳热。

③合谷、曲池、外关

         ——疏风解表、清热泻火。 


【随证配穴】: 咳嗽较甚者加列缺。头痛明显者加百会、印堂、太阳。咽喉肿痛者加少商。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大椎、少商可点刺出血。 


2.温邪内陷

【症状特点】: 

(1)热邪在气分:(白虎汤证)

身热面赤,大汗出,渴喜饮冷,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洪大而数。 


(2)热邪在营血:(犀角地黄汤证)

高热入夜尤甚,烦躁不安,甚至神昏谵语,或斑疹隐隐,或见吐血、衄血、便血等,口燥而不甚渴,舌红绛而干,脉细数。 


【治法】

热在气分者:清热泻火、通腑生津;

      ——以阳明经穴为主;

热在营血者:清热凉血、开窍宁神; 

      ——以手少、厥阴经穴为主。 


【处方】

(1)热在气分:

     合谷、曲池、大椎:

        ——均为清热要穴;

     内庭、二间(荥)、丰隆:

        ——泻阳明热; 

(2)热在血分:

    少冲、中冲、曲泽:

          ——清营凉血开窍;

    神门、内关、大陵:

          ——清心宁神;

    曲池、委中:清热凉血解毒。 


【随证配穴】: 

  高热、神昏者,加水沟、十宣。 

  大便秘结者,加支沟、天枢。 

  斑疹和出血者加血海、膈俞。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大椎、中冲、少冲、曲泽等穴可行点刺出血法。 


3.暑热蒙心

【症状特点】:

肌肤灼热,面红耳赤,渴喜饮冷,口唇干燥,心烦不安甚至神昏谵语,痉厥抽搐,恶心呕吐,小便黄赤,舌红而干,脉洪大而数。


【治法】:清泻暑热,开窍启闭。

以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 


【处方】:

合谷、曲池、外关:清热祛邪要穴; 

中冲、内关:清心开窍、除烦安神;


【随证配穴】:

 神昏者,加水沟、十宣。

 口渴唇干者,加廉泉、金津玉液。 

 抽搐者,加太冲、阳陵泉。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中冲、曲泽、委中可施行点刺出血法。 



4.疫毒熏蒸

【症状特点】:

全身高热,头面红肿热痛、咽喉肿痛甚至溃烂作痛,烦躁不安。或见丹痧密布肌肤。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处方】:

合谷、曲池、外关:清热祛邪要穴;

曲泽、委中:清血热、解疫毒;

内庭、陷谷:疏解阳明热邪  


【随证配穴】:

咽喉肿痛者,加少商、天容。 

肌肤丹痧者,加血海、膈俞。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

曲泽、委中可点刺出血。 


四:现代文献资料


(1)针刺治疗流行性感冒发热188例,均具有高热(39℃以上)。 

【治法】:

早期患者(具有高烧症状),取大椎穴,徐徐进针1.5~2cm,用透天凉手法,捻转时腰部或尾骶部产生凉意,每例只针1次;捻转5~10分钟。 


【疗效】:

当针刺大椎出现腰骶部凉感后,患者即述热感消失(此时体温并未下降),其他症状也相继消失。体温一般于针后1小时开始下降,约6~15小时内降至正常。全部患者均于6~20小时后恢复健康 (《针灸临床经验揖要》)。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热高热昏迷期,一般针少商、中冲,少冲,刺出血,再取百会、风府、大椎、曲池。这些穴位有清热、醒脑,镇静作用。行强刺激手法。(《针灸研究进展》) 


五、名家经验选摘


临床所见,针灸对小儿发热确有独特的疗效,尤其对缓解急发高热之危候及防止惊厥的发生,可速收功。★★然引起热证之原因十分复杂,还应进一步审因论治,以免掩盖病情的发展。此点务须注意。 


(一)郑怀岳:粗针放血 迅即取效采用粗针放血治疗小儿高热获满意效果。

【治则】:疏风解表,泄热熄风。


【取穴】:

主穴:风池、大椎、曲池、合谷。   

壮热:配十宣、耳尖、风府;

呕泄:配中脘、天枢、气海、上巨虚;

咽痛:配少商、哑门;

喘咳痰饮:配肺俞,天突、膻中、丰隆;

惊厥:配百会、印堂;

百日咳:配肺俞、四缝、太渊;

腮腺炎:配角孙及腮肿部阿是穴;

神倦体虚者:配关元、足三里。 


【针刺方法】: 

以自制22号不锈钢粗针,先刺风池、大椎,再取曲池、合谷及其他配穴,速刺,得气后即出针,摇动针孔,任其自然出血,不出血者加压挤血2~3滴。十宣及耳尖用三棱针放血4~5滴。日针2次,每次取主穴外,再刺配穴2~3穴。 


(二)陈克勤:火针点刺  常有奇效(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对小儿发烧的针灸治疗,若能针对病因,多获良效。如果发烧不甚,精神食欲尚佳者,针刺大椎(或点刺出血,并拔火罐)、曲池、合谷、足三里,轻刺激手法,留针10~15分钟,每日1次,直至烧退为止。 


若体温过高,但尚未发生惊厥者,宜刺两手十宣穴出血,当出现惊风抽搐时,则宜火针劫刺人中、四神聪、合谷,点剌两手四缝穴,在挤出少许之粘液后,针孔上涂擦细食盐末(意在对局部进行持续的刺激,并起消毒作用),常获奇效。

曾治陈某,男,1.5岁。因腹泻脱水,而高烧(38~39.5℃之间)不退2日。不定期的出现惊厥,四肢手足冰冷不温,甚至长时间的抽风,角弓反张,眼目上吊,呼之不应,长则一二小时1次,短则3~5分钟1次。目闭神疲,口唇焦干,呼吸急促,脉洪数。


随即火针百会、人中、合谷,点刺四缝后,外擦食盐末少许,当即目睁,哭闹不巳,只此1次即烧退泻止而惊愈。 


六、注意事项

1、针后可进稀粥或多饮热水,以助发汗退热; 


2、针灸对高热有一定的疗效;但一定要查明病因,针对病原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针灸退热不明显者,应结合其他疗法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