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一生的修行,已早早被命运安排在身体里

 天天快乐者 2020-03-30
疫情期间,无论是大中小的孩子都投入到了紧锣密鼓的网课学习中。一天课程安排的十分均衡,家里有孩子的一定感受特别深,如果孩子能端坐在学习桌前,老老实实的对着电脑屏幕学习,那么一定会换来你会心一笑。
可是不知道各位家长看到孩子上网课时,会不会有一瞬间的晃神,想到小时候的自己。
还记得自己上小学时侯的事吗?每次假期结束去学校报到,拿到新课本,三五结伴地飞奔到文具店,挑一张顶好看的书皮,兴高采烈地包上一整晚。
哪一版是你当时使用的教材,还有印象么?


现在许多学校已经开始无纸化教学,我们小时候使用的课本已经成为了“孤品”,可无论教材怎样变化,那些经典的课文都已成为一段我们不可磨灭的记忆。
当年那个在语文课上懵懂的少年,也终于在长大成人之后,读懂了文中的人生。
少时不知事,等明白了童年的珍贵,它已变成了回不去的记忆。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因为萧红的《火烧云》养成了抬头看天的习惯,还记得刚拿到教材时,第一件事就是把语文课本里的故事一口气读一遍,读过这篇《火烧云》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在旁晚,拿着自己的小板凳,跟着吃完饭的爷爷奶奶们坐在一起,等着那些会七十二变的的云出现。
而如今,再也没有这样闲适安逸的时光,哪怕抬头看天,也不过是匆匆一眼,成年后,我们把生活里的一切都活成了“匆匆”。
那你还记得,小时候晚饭后的时光吗?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站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
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这是萧红一生中最怀念的时光,这也是多少人一生中最美好,最怀念的年岁?那时的自己,仿佛是整个世界的救星,发现了什么都是天大的事,似乎天,似乎地,似乎万物都在我们手里,眼里,心里。
而如今,奋斗在大城市的我们,却两手空空,两眼迷茫。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自嘲道:“我拼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如果不出意外,大多数的人生经历都平平无奇,却被时间教会了一个道理:梦想是镜中花水中月,我们只是守在井边捞月亮的猴子。


但是不是要永远做那只猴子,却是可以由我们自己选择的。
就像毛姆在书中写的那个人到中年突然去追寻画家梦的“痴人”,他用主人公的故事告诉我们,追求梦想的路上,你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只有真正的勇士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蒋方舟在评论这本书和斯特里的人设时说:“人生最怕的就是三个字‘不甘心’,所以人的一生总要努力地为自己活一次。”
为自己活一次,为自己努力一次,让自己的人生因追逐梦想而变得精彩也许是每个人心底的呼声。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能够幡然醒悟为自己而活,是件何其幸运的事情,因为总有一些人的故事里充满了悔恨,并且要把这些悔恨揉进生命里,和自己和解。
在小学课本里读过最悲伤的故事应该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小时候读到什么都爱置换成故事中的角色,我曾认认真真的想过,如果我是史铁生,我想这辈子都无法原谅自己,文中一个情节记得最清楚。
母亲为了让史铁生出去走走,费劲了心思,终于史铁生答应了,两人选了北海公园,在原文中是这样的写的: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曾有记者追问史铁生:“为什么写作?”
史铁生回答道:“为了活着。”


这是他那位历尽磨难的母亲,用自己的生命,给他的人生写下的注脚。
其实生和死,苦难或苍老,都自然而然被命运早早安排在每一个人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脑子里的沟回比别人深一些,或者经历比较特殊,会发现自己不满足于获得世俗的成功和幸福,他们会问:我活着到底是为什么?我究竟为什么存在?然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推动他们去找答案。这些少数人中的少数人,有可能找到答案。
所以如果实在不知道回答“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你可以尝试翻开这本书,或许在这里面你能找到想要的答案,或是为自己,或是为回答常常向你发问的朋友。


有人说,成长的标志是学会了把情绪调成静音,不再喊疼了。
可我却不这样认为,成长的过程中由于耐受力不断的提高,我们对疼痛的感知越来越麻木了,正因如此,看到那些有一点小事就抱怨的人才会觉得矫情。
村上春树说:“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
有些人把这些奉为“真理”,不断试着把自己调成静音。可真实的生活中我们的眼眶是干涸的,心灵是酸涩的,那颗少时炙热澎湃的心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
然而,做什么不需要一些冲动和热情呢?
无论是成功或是成家,无论是遭受苦难或是遇见钟爱,如果没有些赤子之心,又怎么才能过好这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