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设韧性社区,成败或由他们决定

 乐康居 2020-03-30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到底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算合格?

政策把握能力?

社区动员能力?

资源整合能力?

矛盾化解能力?

沟通协商能力?

……

「400万」的城乡社区工作者中,

具备这些能力的人,不胜枚举!

「65万」个城乡社区的疫情防控一线,

平均「6个」社区工作者守护着一个社区,

每名社区工作者面对「350名」群众!

此种情况下,依然表现优秀的社区工作者,

除了拥有上述能力外,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

“强大的内心,耐挫、抗压、懂自我调解,也会疏导他人”

与其说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倒不如说,是对基层社区工作者及社区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社区成为防疫抗疫的前沿阵地,社区工作者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历练,

疫情进入稳定期,定神回看,

社区工作者的心理韧性能力提升是时候要补回来了!!!


什么是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指的是面对严重威胁,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仍然良好的现象。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能力。在这次新冠疫情中,社区工作者的心理韧性,表现为:能够自主觉察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在没有外部力量支持时,可以做自我调解;也能够识别他人的心理危机信号,并可以提供基础性的干预措施。心理韧性建设,能够增强自己和周边人应对危机、修复重建的能力。

就在3月1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发布《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该方案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病亡者家属、一线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心理服务,维护公众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抵御危机、度过危机,对社区工作者来说,具备心理韧性至关重要!

不仅是自身需要,也是服务广大居民的需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