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重晚晴”——不同于李商隐一贯诗风的唐诗佳作

 梧桐树边羽 2020-03-31

“人间重晚晴”现在的意思是说,人们都比较尊重年纪比较大、德高望重的人,或者说,类似于夕阳红,人们比较重视老年人的情感问题。

原本并没有这个说法,当李商隐写这首《晚晴》的时候呢,他才三十四岁,而当时心情还不错。

李商隐当时去郑亚幕府做幕僚,远离中央的牛李党争,可能这让他松了一口气,算是他摸爬滚打一生中比较平稳的时期。这就像杜甫颠沛流离半辈子,仅仅在成都草堂过了几年安稳日子。所以杜甫那个时期的作品,不但有《戏为六绝句》这种诗词理论的诞生,同时也有比较轻快的作品,如“黄四娘家花满蹊”之类的,这种心态就很轻松。

李商隐在桂林时的心态就和杜甫在成都时期差不多,我们大概就知道他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状况,也就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这是一首平起入韵的五言律诗,押平水韵“八庚”部。晚唐格律诗的规则都已经很完善了,作为晚唐代表性的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少有出律,是非常完美的。因而读起来也是高低有致,音律清朗。

李商隐诗的特征,就是用典精深、构思新奇。他的作品开创了古诗中的朦胧派,所以他被北宋的西昆体尊为创始人。李商隐兼容并蓄了从南北朝到中唐诗人的所有艺术特色,在表现手法中是最复杂的。他属于这种集大成的诗人,爱情诗写的特别缠绵悱恻、优美动人,而且机关重重,让人有些猜不透,摸不清的感觉。代表作《锦瑟》,一直到如今还有很多人在争论,他到底写的是爱情还是友情还是际遇,都有各种猜测。

其实我们要把握李商隐的诗,需要有一个概念。

读李商隐的诗,我们不需要去了解前因后果,因为他着重的是表现、构造一个情境,然后去书写这个情境,至于这种情境是从何而起,他并不想告诉我们。大量阅读他的诗,就会发现李商隐和前期唐诗风格不同在于“情”的构建。

唐诗大多是寓情于景,那么就肯定是要通过写景色,或者写事情来表达诗人的感情。李商隐的不同在于他是塑造一种感情,就是集中力量写感情的形状,而不是通过景色来反映感情,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你以为这是写景吗?这是描写感情的样子。这就有点像北宋开始的造景说事,不过他还是根据自己的真实感情基础来塑造这种情境,以打动读者,并非像宋诗一样无中生有的捏造出各种景色,来达成自己的说教目的。

这是李商隐诗的重要特色,也是诗歌在发展过程中的艺术手法不断涌现。

但是当李商隐不写自己不想说的爱情经历,或者在官场上不得志的时候,他的诗其实还是唐诗的那种比较清晰明白的风格,这首《晚晴》就是这样。

所以《晚晴》其实并不像李商隐闻名于世的诗歌风格,这首诗很好懂。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夹城就是两边都筑有高墙的通道。一个人深居简出的,住在一个城楼上,当时他是在郑亚幕府,那就是桂林城内了。身居高楼,俯视着城下的通道。春天已经过去了,夏天刚刚开始,这就是春夏交接的日子,温度适宜,清和气爽。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这可能是老天爷也可怜那些幽静处的小草吧,终于放晴了。人们也很珍惜这傍晚时的晴天。这里晚晴就是傍晚的晴天,是最简单的本意。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并”是“更”的意思,更加上这个楼又比较高,所以就看得远。“微注”,就是写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温柔。因为自己的楼很高,斜阳,透过小小的窗户,晒进来,让人感觉比较温暖。

这里就注入了感情。因为他在桂林过得还行,郑亚很信任他,相处起来也比较有人情味。李商隐在官场受尽牛李党争的夹心气之后,在这里感觉一切都比较顺畅、合拍,所以才有这种“微注小窗明”——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的感觉。他当时的心情,应该确实是感觉比较轻松、比较舒适的状态。

他这里实际上还是在写景。这首五律,并没有遵守律诗的普遍文法。一般来说,是“起承转合”。首联写景,颔联细化铺陈,然后颈联发生转折,转到其他方面去描写,为整首诗带来灵动变化的感觉。但是从中唐韩愈的散文入诗开始,这种格式慢慢被打破,当然后期大部分人还是遵守“起承转合”的普遍文法。不过到了李商隐这种对诗文有精巧构思的大诗人手上,就会发生变化。

这也是允许的,因为文法这个东西只要你写的好,只有大式,并无定式。

李商隐这首五律的颈联和尾联都是在写景,给人一种前朝诗人作品的感觉。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越鸟就是南方的鸟。他现在是在桂林,用越鸟来指代他自己也是可以的。巢干就是越鸟的窝被晒干了。这里依然在写景,他开始写“人间重晚晴”,其实就是交代时间是在雨后。雨后出现了晴天,所以才会是“天意怜幽草”,老天爷也是可怜这些草一直被雨水淋湿。

这个用来形容他在经过刘李党争两方受气的情况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份自己感觉还比较舒心的工作时的心理状态。这种比喻挺有意思,原来就像鸟儿一样,没有一个干燥的窝,被连绵不断的雨打湿了,湿湿哒哒的,肯定不舒服。现在让晚晴给晒干了,鸟归巢的时候,飞翔的体态就格外轻盈。

这是一种观察细致的景物描写,同时融入了李商隐的个人想象。他这种通寓情于景,是可以明显感觉到的。我们平时在经过了一些事情之后,是不是也觉得一身轻松啊?鸟窝被晒干,羽毛也晒干了,鸟儿飞起来异常轻灵,用来形容人这种心理放松的状态,是非常合适的。我们在对动态景物的想象中就读懂了他的这种心态,不需要过多的文字解释和描述。

其实我在读到他这几句的时候,想起了陶渊明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种轻松淡泊的生活状态,当然李商隐当时和陶渊明的隐居状态还是不同的,只不过我读出了这种感觉。陶渊明的那首诗,最后还有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而李商隐的这首作品,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不再啰嗦。

这就是东晋诗和唐诗的区别。

唐诗写这些景色,目的也是告诉你这个里面有真意,但是我也不明说,你自己就应该体会得到。而且都是通过比较简单的字词来写这种常见的景色,让人们去感受,读懂诗人的创作心态,从而得到一种共鸣,形成读者和诗人的通感。

这首诗才能够真正的广为流传。

这就是一首比较轻松的表达自己心境的五言律诗。“人间重晚晴”,虽然说今天的意思和他原来的本意不一样了,但是并没有什么关系。个人觉得这首诗中最有味道的还是后面四句,“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这是一种比较轻松舒适的心态,可能更适合我们在今天引用。

《晚晴》和李商隐其他诗风格不一样,更类似于前唐,初唐盛唐时期的诗风,其背后的原因就是他当时的心情和一生的悲哀、抑郁的不同,这种心态直接影响了他的创作。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里看出唐诗的传承性,李商隐个人风格色彩的变化,以及对唐诗的整个变化趋势的影响。

李商隐是晚唐最重要的诗人,也是因为这一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