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世来:在“富连成”练“跷功”

 cxag 2020-03-31

科班学生练功

对于我们“富连成”科班里学花旦的学员来说,最苦、最难练的就是“跷功”了。这里所说的“跷”,其实就是一种模仿缠足妇女的“三寸金莲”而制成的木制“假脚”(有点像芭蕾舞演员的舞鞋)。我们当时用的都是“硬跷”,是把一块硬木楦刻出小脚的形状,长短约有三寸,前头尖,后头圆,中间凹,在连接“假脚”后足跟的地方,再做出一段长约八寸宽约二寸,厚二、三分,形似牛舌头的斜托足板。踩跷时,中、后脚掌要踩在托足板上,前脚掌要踏在“假脚”的背部平面上,然后再用裹脚带绑结实。(后来有一种改良的跷,像现在的内高跟鞋一样,叫“软跷”)

绑跷

开始练习踩跷时,先生会给我们两根棍子拄着,慢慢扶墙走,在平地上一站就是一两个钟头,这叫“耗跷”。等慢慢地能站稳了,就要练习站砖,站三角(三条腿的桌子),最苦的是站缸沿,练习时要双手叉腰站在大水缸的边沿上,一站最少两三个钟头。两脚先是由酸到麻,站到最后两条腿直打哆嗦,最后渐渐失去知觉,解下跷来还不能马上休息,要立刻跑圆场,跑到恢复知觉为止。这“耗跷”阶段需要一年左右,才能转入练习“走跷”、“跑跷”。再进一步是绑着跷练习旦角的各种步法和身段。

筱翠花《小放牛

在我们科班培养的花旦演员里,“跷功”最好的要数于连泉先生。于先生还有个艺名叫“筱翠花”,他的表演艺术世称“筱派”。于先生是我们社第二科“连”字班的。他出科以后,在演出之余也回科里作兼职教师。于先生踩跷的功夫十分了得,绑上跷和平时走路一样稳当,最善于演《双钉记》、《马思远》、《海潮珠》、《梅玉配》等戏。在科里他属于义务教师,基本上每一次萧连芳先生教过一出戏,再请他来帮助加工。当时他戏称我为“小筱翠花”,对我关照有加,因此我的许多花旦戏是宗“筱派”的。因为我身量比较矮,所以踩上跷以后,个头就显得合适多了。在演出《十三妹》、《穆桂英》这些戏时,“跷功”是必不可少的,但我演出一些别的花旦戏,有时为了垫高个子,也绑跷。

毛世来《双合印》

解放后,“跷功”一度被列为“封、资、修”的东西而废除了。我再演出时,就想了一个办法:把彩鞋的后跟加了个高底,也能起到点跷的作用,扮起戏来个头也很合适。由于我以前的“跷功”还算过硬,脚底生根,穿垫底鞋在舞台上表演身段也轻便自如。虽然现在“跷功”没有了,但我始终觉得对于“跷功”不能完全否定,应该从传统的“跷功”中吸取好的营养,来发展现在舞台表演的基本功。

中国演员:2012 -05

京剧道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