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章孔子追求最极致的爱和对爱的论述第一节

 轮扁堂 2020-03-31

第一节

故事正解

海瑞正直执法

在严嵩掌权的日子里,别说是严家父子,就是他们手下的同党,也没有一个不是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地方官吏,谁都让他们几分。可是在浙江淳安县了,有一个小小知县,却能够秉公办事,对严嵩下面同党,一点不讲情面.他的名字叫海瑞。

  海瑞到浙江淳安县做知县。过去,县里的官吏审理案件,大多是接受贿赂,胡乱定案的.海瑞到了淳安,认真审理积案.不管什么疑难案件,到了海瑞手里,都一件件调查的水落石出,从不冤枉好人.当地百姓都称他是“青天”。

  海瑞的顶头上司浙江总督胡宗宪,是严嵩的同党,仗着他有后台,到处敲诈勒索,谁敢不顺他心,就谁该倒霉。有一次,胡宗宪的儿子带了一大批随从经过淳安,住在县里的官驿里。要是换了别的县,官吏见到总督大人的公子,奉承都来不及.可是在淳安县,海瑞立下一条规矩,不管大官贵戚,一律按普通客人招待。

  胡宗宪的儿子,平时养尊处优惯了,看到驿吏送上来的饭菜,认为是有意怠慢他,气得掀了饭桌,喝令随从,把驿吏捆绑起来倒吊在梁上。

  驿里的差役赶快报告海瑞。海瑞知道胡公子招摇过境,本来已经感到厌烦;现在竟调打起驿吏来,就觉得非管不可了。

  海瑞听完差役的报告,装作镇静地说:“总督是个清廉的大臣.他早有吩咐,要各县招待过往官吏不得铺张浪费.现在来的那个花花公子,排场阔绰,态度骄横,不会是胡大人的公子,一定是什么地方的坏人冒充公子,到本县招摇撞骗的。

  说着,他立刻带了一大批差役赶到驿馆,把胡宗宪儿子和他的随从统统抓了起来,带回县衙审讯。一开始,那个胡公子仗着父亲的官势,暴跳如雷,但海瑞一口咬定他是假冒公子,还说要把他重办,他才泄了气.海瑞又从他的行装里搜出几千两银子,统统没收充公,还把他狠狠教训一顿,撵出县境。

  等胡公子回到杭州向他父亲哭诉的时候,海瑞的报告也已经送到巡抚衙门,说有人冒充公子,非法吊打驿吏.胡宗宪明知道他儿子吃了大亏,但是海瑞信里没牵连到他,如果把这件事张扬起来,反而失了自己的体面,就只好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咽了.

问题:

(1)海瑞的这些做法体现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他这种做法对吗?

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仁者?

1、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能正确分辨好恶?

原文:  子曰:“唯仁者能好(1)人,能恶(2)人。”

注释:(1)好:hào,喜爱的意思。(2)恶:憎恶、讨厌。

语译: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解读:儒家在讲“仁”的时候,不仅是说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一方面。当然,孔子在这里没有说到要爱什么人,恨什么人,但有爱则必然有恨,二者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只要做到了“仁”,就必然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详解:这句话说的是仁者,对待所有人的态度,爱他的优点,厌恶他的缺点,不因为个人原因或者社会原因,而委曲求全。以正直之心对待所遇到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对待友人身上的缺点是要厌恶的,要给他指出的。讳疾忌医不行,扁鹊就是一个仁德的人,不因为蔡桓公的地位和喜好,而藏匿自己的观点,直接陈述给蔡桓公,实际蔡不听,以至于身死的后果。

2、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原因是什么?

原文:子曰:“知者①乐水,仁者乐②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语译:孔子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经常活动,仁者经常沉静。智者常乐,仁者长寿。“

注释:①知者:有智慧的人。②乐:喜欢。

解读: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着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难于追随,深不可测,不可逾越。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 

附赠多闻

1、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语译: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向他学习,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2、原文: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语译:孔子说:“与朋友交往,要做到诚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